王瑋瑾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學 福建 平和 363700)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微博、微信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微時代”悄然而至。微課教學內容含量小,時間短,畫面感強,把這一特點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情況,利用教學視頻在輕松的氛圍中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習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微課的教學實踐,談談課堂使用微課的實踐與反思。
教學中,教師起主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新課前,我們經(jīng)常布置學生預習,可是高中學業(yè)負擔重,學生自制力差,不會預習,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課前應用微課開展預習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有目的的閱讀課文,激發(fā)語文學習的興趣。詩歌教學前,我讓學生在預習時打開我事先錄制好的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根據(jù)實際需要可以快進、暫停、后退,并完成我在視頻中設置的同步練習。這樣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點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從而保證了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成就感。最后再通過課后的拓展練習完成自我檢測。在高三的沖刺階段,微課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提高解題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微課時間短,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突破重點難點。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心理、語文的實際狀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原則,以學生需要“看什么”“聽什么”,將要“悟什么”為出發(fā)點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2.1 真題引路 宏觀構建。首先對詩詞情感的重要性做了分析,接著以2016年全國Ⅰ卷李白《金陵望漢江》、2017年全國Ⅲ卷白居易《編集拙詩,成十一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兩道高考真題導入,讓學生明確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學習內容,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研究興趣,使學生能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2.2 明確步驟 脈絡清晰。微課從顯性情感和隱性情感兩個方面來闡述學習方法,顯性情感包括標題(審標題觀情感)、作者(明作者推情感)、情語(抓情語明情感);隱性情感包括意象(悟意象知情感)、典故(品典故悟情感)。
2.3 學以致用 總結歸納。結合前面講的方法讓學生探究欣賞黃庭堅的《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并州》,最后再歸納總結,要求學生學會全面評價詩歌思想感情。多數(shù)詩歌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往往比較復雜。而且同一個作家整體的創(chuàng)作風格雖然比較固定,但也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一些創(chuàng)作,不能一概而論。同時歸納答題的公式,幫助學習者更規(guī)范的答題。
老師精心制作的微課,輔以優(yōu)美的畫面、舒緩的音樂以及動聽的講解,能讓原本枯燥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鮮活。詩歌多是以作者表達的情感為中心,因此我在設計時除了遵循微課原有的特點外,結合了詩歌本身具有的特有的音律和文體美感,采用情感化的設計。配樂上采用了林?!杜们贰杜靡鳌纷鳛楸尘耙魳罚刮⒄n情感的韻味娓娓道來;視頻總體風格設計也比較古樸淡雅;畫面多采用古典詩詞的意象。豐富多維的感官體驗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身臨其境。
語文微課是由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練習測試、反思與評論四個部分組成的。從課堂學生的表現(xiàn)不難看出,微課發(fā)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但是由于學生對詩歌知識積累及鑒賞能力各不相同,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對教師而言,一個微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是制作中要求老師深入挖掘文本信息,認真研究內容選題、思路策略、教學方法以及制作的藝術,才能做出高質量的微課。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來完成。因此,對教師業(yè)務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注意的是,微課除了可以在課堂上使用,更應該放在網(wǎng)絡平臺上供學生在課前預習時使用和課后復習時使用。課前使用微課可以幫助學生科學地預習,如果課堂中使用微課,不宜太長,且微課內容應是有助于老師進行課堂教學。課后使用微課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也有利于課堂學習效果不佳的學生補缺補漏,是學生課外延伸個性化閱讀和學習的很好的載體。微課只是作為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不能“唯微課程論”。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模式,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挑戰(zhàn)。微課,恰如汩汩清泉浸潤著語文課堂這塊豐厚的土壤,給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多思考,多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研究微課的應用,增強教學實踐,運用好微課這一教學方式,實實在在地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