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黎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提問是主導課堂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提問不僅決定了學生思維的方向,還是推動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動力。由于小學生心智發(fā)展的特點,教師提問必須打破原有“滿堂問”的模式,抓住主問題吸引學生注意?!爸鲉栴}”設(shè)計是一種高效的提問方法,相對漫無邊際的碎問碎答,其具有一針見血的精度、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廣度、引導學生知識和審美發(fā)展的深度。“主問題”用精準又靈活的提問激活課堂、貫穿課堂,它有著主導性、指向性和包容性等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主問題”設(shè)計駕馭課堂。以《鳥的天堂》為例,對“主問題”設(shè)計的三個維度展開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主問題”設(shè)計;維度;《鳥的天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31-0073-02
課堂提問是教師上課的一種技巧,更是一門藝術(shù),是師生互動的重要渠道,更是貫穿課堂用得最多的教學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更能將學生思維引向深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心智發(fā)展的不成熟,他們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因此很多教師會錯誤地以為在課堂上不斷提問會吸引學生的注意,活躍課堂氛圍。鬧哄哄的一堂課,看似是體現(xiàn)了師生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觀念,實際上學生思維并沒有得到發(fā)展。
提問旨在促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之間的對話,但是這種對話必須是有效的。課堂上的提問含糊不清、漫無邊際,教師不知所問導致學生不知所答,沒有抓住課文的重難點,沒有解讀到文本的精妙處,多是淺嘗輒止、浮光掠影。或看似精美的課堂,教師提問設(shè)計過細、過濫,害怕遺落每一個知識點,其實是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肢解,本來是想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審美,實際上卻是一種束縛和禁錮。
“主問題”是相對成串的連問、簡單的碎問、隨意的追問而言的。它在課堂伊始,能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力求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在教學中,精粹的“主問題”是一個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支架,是教師展開教學思路的藤蔓,是貫穿整個課堂的一根線條。在閱讀教學深化階段,應時刻不忘“主問題”這一脊柱,它可以是教學中的“引爆點”,將課堂推向高潮。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在其《余映潮小學語文教學藝術(shù)30講》一書中提到了“主問題”,余老師認為“主問題”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研讀的重要問題、中心問題或關(guān)鍵問題,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能吸引學生進入有思維深度的研習、品析過程。本文筆者嘗試對“主問題”設(shè)計做了一個定義,“主問題”沒計即是在文本解讀的基礎(chǔ)上,凝聚出具有主導型、指向性和包容性的主問題,這個主問題提綱挈領(lǐng)、以一當十,是課堂高潮的引爆點,是學生思維的牽引機,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黏合劑,由此有效地開展課堂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認為“主問題”應當具有三個維度,分別是精度、廣度、深度。從這三個維度出發(fā)進行思考,同時結(jié)合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二十二課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力求理論和實踐結(jié)合,追求“主問題”設(shè)計的高效性。
一、“主問題”設(shè)計指向精度
學生的思維如同平靜的湖水,如何一石激起千層浪是語文教師要思考的問題。這塊石頭就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問題”。主問題去哪里找?一個很好的思路就是從文章的文眼出發(fā)。文眼是一篇文章的點睛之筆,是作者的心靈之窗,通過文眼的定位可以對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準確把握。文眼最能揭示主旨,最能統(tǒng)攝全文,它可能是文章的題目,也可能是文章中某句話或某個字詞。因此從文眼處設(shè)計“主問題”,體現(xiàn)了“主問題”的精煉和準確。如果從上課開始,教師就設(shè)計很多漫無邊際的問題以為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實反而大大降低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毋庸置疑,《鳥的天堂》中文眼處是結(jié)尾那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句話直奔重點、輻射全文,抓住其中兩個“天堂”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精心設(shè)計昨天看到的天堂是什么樣的,今天看到的天堂又是什么樣子的呢?由此涵蓋了作者巴金兩次的所見所感,教師順勢提出談談你心中的天堂。以“天堂”一個難點的教學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帶動整篇文章的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無法突破重難點的現(xiàn)狀。其實具有精度的“主問題”設(shè)計完全可以帶動一系列子問題的提出,能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因此,“主問題”的設(shè)計一定是指向了文本的核心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對教學重難點有精準的把握的。
二、“主問題”設(shè)計指向廣度
“主問題”是經(jīng)過教師概括、提煉的具有提綱挈領(lǐng)、統(tǒng)攝全文內(nèi)容的問題。它是整堂課的“脊柱”,任何一個子問題都是圍繞它,最終指向它的。不同于教學中“是或不是”類的無效問題,也不像隨口問答的問題那樣轉(zhuǎn)瞬即逝。在整堂課中,教師心中都不能離開這個“主問題”。
《鳥的天堂》一句文眼,其實是兩個小分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為什么要用“騙”字呢?巴金第一次傍晚去鳥的天堂,朋友們說這里是“鳥的天堂”,但是卻一只鳥也沒有看到,看到的是一顆茂密的大榕樹。從“騙”字提問,涵蓋文章一至九自然段的內(nèi)容,雖說受了騙,但是卻看到了不一樣的美,看到了黃昏中大榕樹的靜態(tài)美。后半句“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涵蓋了文章的第二個部分,即十至十四自然段,也就是作者第二次早晨去鳥的天堂看到的場景,這次很幸運地看到了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鳥兒們高興時,這里是“音樂的殿堂”,鳥兒們休憩時,這里是靜寂的世界??吹竭@群鳥紛飛、白鳥歡騰一派壯觀的情景,作者巴金情不自禁地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結(jié)尾一句話,兩個小分句,竟可以統(tǒng)攝整篇文章,可以帶領(lǐng)學生清晰地梳理出文章的輪廓。教師從這里追溯,最后再回到這句主旨句。可以說,“主問題”的設(shè)計涵蓋了整篇文章,統(tǒng)領(lǐng)了整堂課。
三、“主問題”設(shè)計指向深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語文教科書中的選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如果僅僅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地講講字詞句,或是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從頭到尾通講一遍,依靠瑣碎的問來推動課堂活動,那么文章的美就被肢解了。說到底,文學是一門審美的藝術(shù),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應該時刻不忘記審美閱讀?!爸鲉栴}”的設(shè)計可以依靠雙線并進式結(jié)構(gòu)實現(xiàn)其深層次解讀,一條審美線,一條知識線,審美線是明線,知識線是暗線,知識可以在審美閱讀中潛移默化地習得。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這也體現(xiàn)了“主問題”立意方面的深度。
《鳥的天堂》是一篇寫景敘事散文。景物描寫的對象是“鳥的天堂”,這里鳥兒們自由自在,相比人類世界,鳥兒們才是這里的主人,不受人類拘束。從前文提到的文眼處,得知“天堂”更是其中的中心詞語,因此從“天堂”這個“主問題”出發(fā),可以拓展出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天堂”是茂盛的大榕樹,這棵美麗的南國的樹生命力強、生機勃勃,這是從靜態(tài)的視角出發(fā)描寫這棵大榕樹。第二次看到的“天堂”是真正的鳥兒的世界,這里是全文的高潮處,鳥兒們歡暢、紛飛,這里則是由動態(tài)描寫出鳥兒們的活潑可愛。由此,教師帶領(lǐng)學生學習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寫鳥兒們,也就是知識點的引導。僅僅把兩次看到的情景還原給學生就夠了嗎?實際上這只是表面的知識性學習。如何導向深層次的審美閱讀呢?其實還需要從主問題“天堂”做文章?!疤焯谩北臼亲诮躺险f人死后靈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后來引申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結(jié)合文章語境義,“天堂”更是一個自由、美好、不受他人干涉的地方。兒童的天性是向往自由的,在這里教師可以順勢提出:孩子們,你們心中的天堂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們七嘴八舌,可能是自己的臥室,可能是爺爺奶奶家,可能是誰都不知道的一個地方,同時孩子們會說為什么這個地方會是自己的“天堂”。交流討論后可以做一個課堂小練筆《你心中的天堂》,將所想行成一個小片段。這樣的教學就不是浮在水面上的語文知識的灌輸了,而是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情感,拉近了教師和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豐富了學生的心靈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篇文本的教學都適用“主問題”設(shè)計,“主問題”設(shè)計需要因文制宜。“問題”也不等同于一個問句,它可以是任務,可以是話題,可以是活動,因此“主問題”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還有一個誤區(qū)是“主問題”并不等于數(shù)量上是只有一個問題,主問題是相對碎問碎答的教學現(xiàn)狀而言,將一般性提問的量大大減少,濃縮聚焦成狠、精、少、活的提問,這個提問一定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一定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伴隨著主問題的還有次問題,由大及小,構(gòu)成一定的邏輯關(guān)系,逐層深入文章主旨,升華學生的審美感受。
“主問題”設(shè)計是小學語文教師在駕馭課堂時一種有效的提問方法。相對傳統(tǒng)的“滿堂問”“滿堂灌”式課堂,主問題引導的課堂層層遞進、有條不紊,教師高屋建瓴的教學藝術(shù)使教學內(nèi)容于樸質(zhì)中透露著細膩,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余映潮.小學語文教學藝術(shù)30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張麗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設(shè)計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
[4]許慧清.小學閱讀教學主問題設(shè)計的課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5]余映潮.我對閱讀教學“主問題”的研究與實踐[J].中學語文教學,2007(9).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