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舞蹈是群眾文化休閑項目之一,也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群眾文化舞蹈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藝術審美、休閑娛樂和鍛煉身體的舞臺。在社會文明建設深入發(fā)展的新時期,文化管理部門應重視群眾文化舞蹈的編導與創(chuàng)作,圍繞群眾需求,促進群眾文化舞蹈健康蓬勃發(fā)展。本文探析了群眾文化舞蹈的編導思路,供廣大文化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群眾文化;舞蹈;編導思路;舞蹈題材
【中圖分類號】J722.1 【文獻標識碼】A
群眾文化舞蹈是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休閑活動之一,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長期的發(fā)展積累。在社會文明建設的新時期,人們對群眾文化舞蹈的參與度更高,相應地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研究新時期群眾文化舞蹈的創(chuàng)作和編導思路,提升群眾文化舞蹈的藝術性、娛樂性和專業(yè)性顯得十分重要。
一、群眾文化舞蹈概述
(一)群眾文化舞蹈現(xiàn)狀
舞蹈是人類社會最普遍、最受歡迎的表演藝術之一,擁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而群眾文化舞蹈作為適合普通大眾參與的舞蹈活動,因其受時間、場地、專業(yè)技能、器材等因素影響較小,更廣受群眾喜愛。群眾文化舞蹈的本質是人民群眾以休閑、娛樂、健身為目的,群體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舞蹈形式。在吉林地區(qū),群眾文化舞蹈主要有傳統(tǒng)秧歌及以民族舞、現(xiàn)代舞和交際舞為代表的廣場舞等。群眾文化舞蹈活動廣泛存在于各個大小城市及鄉(xiāng)村,尤其是近年來鄉(xiāng)村文明建設使群眾文化舞蹈得到進一步普及,廣場舞出現(xiàn)了取代秧歌的趨勢。這些舞蹈活動可以在廣場、小區(qū)空地、街道兩側空地等不影響人、車通行的場地進行,也可以在寬闊的室內場地進行,參與人數(shù)靈活,也不需要專業(yè)的舞臺和音響設備,對人民群眾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增進情感具有積極作用,也有利于營造全民健身、健康中國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群眾文化舞蹈編導存在的主要問題
群眾文化舞蹈的創(chuàng)作和編導具有復雜性和專業(yè)性,需要有專業(yè)的知識和深厚的藝術內涵。當前,群眾文化舞蹈編導工作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比如,對舞蹈編導不夠重視。群眾文化舞蹈雖然是群眾參與的活動,但仍然是一種藝術形式,對舞蹈動作、肢體語言、藝術內涵、情感表達、音樂背景等均有相應的要求。只有把這些因素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展示舞蹈的美感,有效表達群眾的內心。如果不重視編導工作,就無法完成各要素的結合,也無法展示舞蹈的藝術性。而群眾重在參與,是指參與舞蹈活動,對舞蹈編導工作還要依靠文化工作者和有經驗的舞蹈專業(yè)人員來完成。當前,部分文化部門缺乏對群眾文化舞蹈活動的重視,對群眾文化舞蹈缺少統(tǒng)籌、指導,更缺乏專業(yè)的舞蹈創(chuàng)作和編導人員深入社區(qū)參與其中,使社區(qū)群眾文化舞蹈處于無序、藝術性欠缺、擾民嚴重等現(xiàn)狀,不利于群眾性文體活動的健康發(fā)展。再如,舞蹈表現(xiàn)力不足。實際上,這一問題的產生仍然是不重視編導工作。在進行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和編導時,如果過于重視舞蹈動作的簡單易學,而忽視舞蹈美感和藝術內涵的表達,就會導致群眾文化舞蹈缺乏靈魂,無法提高人民群眾的藝術欣賞力和藝術表達力,長此以往,最終將削弱群眾文化舞蹈的吸引力。從群眾文化舞蹈的發(fā)展實際來看,部分舞蹈團體是有帶頭人的,這些人一般擁有一定的舞蹈表演和編導能力,但相比較于專業(yè)編導人員來說,仍然在專業(yè)知識和藝術審美方面存在薄弱之處,需要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給予指導和幫助。此外,從社會文化發(fā)展的角度看,因為群眾文化舞蹈的參與者大多是自發(fā)的,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有,舞蹈水平差異很大,尤其是老年人居多的舞蹈團體,舞蹈水平及舞蹈學習能力較差,難以創(chuàng)作及學習復雜的舞蹈動作,舞蹈表現(xiàn)力也較薄弱,導致群眾文化舞蹈的藝術性、感染力等存在缺陷。
因此,要促進群眾文化舞蹈的持續(xù)發(fā)展,提高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的水平,就需要加強群眾文化舞蹈編導工作,從編導思路、舞蹈動作、背景音樂、藝術內涵等方面提高舞蹈活動的藝術水平。
二、群眾文化舞蹈的編導思路
(一)重視舞蹈題材的選擇
首先,要重視群眾文化舞蹈的表演主體,即沒有或較少接受專業(yè)舞蹈訓練的普遍大眾。這就要求在編導時,從群眾需求和生活實際出發(fā)選擇題材,使之符合群眾的思想、生活及情感,使舞蹈能夠表現(xiàn)群眾的時代精神。同時,舞蹈編導人員要深入群眾生活,選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內容,避免曲高和寡或特立獨行,利用舞蹈的通俗性吸引群眾參與。
其次,要重視群眾文化舞蹈的地域特征。每個地域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點,因此,群眾文化舞蹈編導要吸收地域文化,融入舞蹈之中,使群眾能在舞蹈表演中感受熟知的當?shù)匚幕?,通過舞蹈表演展示地域風格和文化自豪感。同時,獨特的地域文化也給舞蹈帶來更多的文化元素,有利于創(chuàng)作出彰顯地方特色的舞蹈。
最后,要重視時代感。舞蹈編導要根據時代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進步,選取熱點時事及影響力大的題材,如建黨、國慶、奧運會等,編導與之關聯(lián)的群眾文化舞蹈,既激發(fā)了群眾的參與熱情,又有利于塑造優(yōu)良的社會文化。
(二)重視團隊創(chuàng)作和編導
文化工作者應積極主動協(xié)調社區(qū)、文化機構、表演團體、退休人員中擁有舞蹈編導及表演經驗的人員,組成群眾文化舞蹈編導團隊,充分利用團隊的專業(yè)知識和表演技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感而且符合大眾需求的舞蹈作品。同時,還應鼓勵編導團隊為群眾自發(fā)表演團體提供專業(yè)指導,推動群眾文化舞蹈活動的整體發(fā)展。而要全面提高群眾文化舞蹈的編導水平,更需要文化部門重視民間舞蹈團體的積極作用,從建設文明社會的高度,把提高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和編導隊伍建設水平當作一項重要工作,從知識、技能培訓、組織能力和文明表演等方面進行指導,營造各界群眾理解支持、參與者真心熱愛、文娛效果突出的群眾文化舞蹈發(fā)展氛圍。
(三)重視群眾的參與熱情
編導人員要把激發(fā)人民群眾參與舞蹈活動作為編導工作的重點目的之一,在編導過程中征求群眾意見,了解群眾對舞蹈活動的真正需求和長遠目標,鼓勵群眾參與到舞蹈動作設計、背景音樂選擇、舞臺效果表現(xiàn)等環(huán)節(jié)之中。同時,重視現(xiàn)代社會文明公約的作用,鼓勵舞蹈團體降低音響音量、避免影響其他群眾休閑鍛煉、不影響車輛和行人交通,提升群眾文化舞蹈的文明水平,吸引更多人參與到群眾文化舞蹈活動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群眾想要表演、想要推廣且樂于展示的群眾文化舞蹈。
(四)重視舞蹈表演者的實際情況,靈活設計舞蹈各要素
首先,為了更好地推廣群眾文化舞蹈,要靈活選擇舞蹈配樂。根據群眾的普遍情況,選擇節(jié)奏感強、時代感強的音樂,并注意音樂主題和意境的優(yōu)美,根據群眾文化舞蹈的主題選擇音樂的節(jié)奏和意境,從而營造和諧、優(yōu)美的整體效果。選擇音樂時還要注意,初期選擇節(jié)奏明確的音樂,使表演者能找到舞蹈的節(jié)奏,熟悉后再選擇節(jié)奏有變化的音樂,逐漸增強表演者對音樂及舞蹈節(jié)奏的把握。
其次,舞蹈動作設計要充分考慮表演者的實際情況。針對中老年人為主體的表演團體,舞蹈動作設計不能過于激烈、過于復雜,既要展現(xiàn)舞蹈的美感,又要注重舞者的安全。而針對以中青年人為主的表演團體,舞蹈動作可以加入節(jié)奏明快、肢體舒展的動作,以達到藝術美和運動強度的合理配合。但不論表演者的年齡處于哪個階段,都要注意,群眾文化舞蹈作為一種群眾活動,舞蹈動作設計不能難度太高。不易學習是群眾活動推廣的一大障礙。
最后,要靈活運用舞臺背景、舞蹈道具、表演服飾等,突出舞蹈主題,增強舞蹈的整體效果,使舞蹈活動得到群眾的認同和喜愛。
(五)加強宣傳,以賽促學
文化部門應根據當?shù)厝罕娢幕璧傅膶嶋H情況,廣泛開展文明社會建設及群眾文化舞蹈活動的宣傳活動,加大群眾文化舞蹈的推廣力度,向廣大市民解讀舞蹈的文化內涵、藝術內涵和保健作用,增強群眾對舞蹈活動的認知、了解。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組織開展群眾文化舞蹈大賽,鼓勵城鄉(xiāng)群眾文化舞蹈團體積極參與賽事,在提升舞蹈表演水平、舞蹈編導能力的同時,擴大群眾文化舞蹈活動的影響,實現(xiàn)以賽促學、增進社會交流的目的。
三、結語
群眾文化舞蹈編導是一項綜合性工作,也是一項重要的社會文娛活動,要求文化部門重視并加強管理與指導,更需要文化工作者、舞蹈編導人員充分考慮到社會文化、舞蹈藝術、地域文化特色、群眾生活實際等要素,深入體驗群眾生活,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凝聚群眾智慧,才能創(chuàng)作出符合人民群眾需求的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陳君艷.論舞蹈編導在群眾藝術中的作用[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8(5):125-126.
[2]陸會蓮.群眾文化藝術舞蹈編導法則與創(chuàng)新[J].大眾文藝,2017(3):28.
[3]李丹.淺談群眾文化藝術舞蹈編導法則[J].青年文學家,2018(14):89.
[4]孟帥,呂琦,刁學慧,魏汝領.淺析城市舞蹈課程的優(yōu)化對策[J].科教導刊(上),2016(5):71-72.
[5]肖翎.談群眾舞蹈與社區(qū)文化建設[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35,67.
作者簡介:趙崢(1983-),吉林省磐石市人,本科,長春市朝陽區(qū)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舞蹈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