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新
一天晚上,有位老禪師在禪院里散步,發(fā)現(xiàn)墻角放著一張椅子,心想:一定是有人不遵守寺規(guī),偷偷翻墻出去了。老禪師一邊想著,一邊搬開椅子,蹲在原處觀察。果然,不一會兒有個小和尚翻墻而入,在黑暗中踩著禪師的背脊下到了院子里。當他雙腳落地的時候,猛然發(fā)覺踩的不是椅子,而是師父。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禪師不但沒有厲聲斥責他,反而平和地說:“夜深太涼,快去多穿點衣服?!毙『蜕懈屑ぬ榱?,回去后告訴了師兄師弟。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偷偷翻墻出去了。
這個故事足以讓我們明白,寬容具有看似柔軟實則剛勁、看似遷就實則執(zhí)著的獨特力量。老禪師的寬容,無聲無息而又不費力氣地喚起了小和尚的幡然醒悟,彰顯的不僅是仁愛和善良的人格,更是體貼和寬容的力量。
什么是寬容?查《辭?!?,解釋只有簡簡單單五個字:“寬恕能容人”,可以說字字如海,深廣莫測。查典籍,“寬容”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天下》:“常寬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謂至極?!比绻眯蜗蟮恼Z言加以解釋,寬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是得理讓人、捐棄前嫌,是相笑泯仇、以德報怨,是好察邇言、隱惡揚善。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說:“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碧K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寬容產生的道德上的振動,比責罰產生的要強烈得多?!焙商m著名作家斯賓諾莎說:“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征服?!边@些世紀名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寬容做出了極好的闡釋。
其實,人生一世,幾乎都會遇到別人對自己的寬容,也會遇到他人對自己的苛責。回想一下,究竟是寬容給自己感化的力量大,還是苛責讓自己屈從的力量大?如果作為學生的你做了錯事,你是喜歡老師和顏悅色地對你循循善誘,還是怒目圓睜地對你嚴加訓斥?你是感化于老師的寬容而心悅誠服地改正錯誤,還是屈服于老師的苛責而被迫無奈地敷衍錯誤?如果作為部下的你有了失誤,你是喜歡上司心平氣和地批評教育,還是喜歡他不問緣由地橫加指責?你是因為上司的寬容而加倍努力,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失誤,還是由于他的苛責而與他離心離德,甚或對工作越發(fā)漫不經心而消極應付?我相信,答案不言自明。
寬容是溫和而長久的,它雖然沒有狂風驟雨般令人震撼的力量,但卻容易讓人在和風細雨的滋潤下得到心靈的感化;它雖然沒有苛責那樣具有咄咄逼人的威力,但更容易讓人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苛責是兇猛而短暫的,它雖然如雷霆萬鈞般迅疾猛烈,但往往只能讓人懾于一時而不能服于長久,只能令人被迫就范而不能讓人心悅誠服??靠霖熓┩?,縱然一時平息了事態(tài)、馴服了當事人,也終究會像被強行掐滅的導火索一樣,稍遇火星便會被立刻點爆。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我如此寬容,難道我不知道以桃報李?你對我如此苛責,難道我不曉得以牙還牙?
寬容是一個人品格、性情的空間,這個空間愈大,愈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能包容各種不同性格和脾性的人在里面縱橫捭闔、遂意馳騁;而苛責則是一個人情感、心緒的閥門,閥門愈小則內壓愈大,擰得愈緊則爆裂的概率愈大,其危險性、危害性自然不言而喻。寬容是真功夫、長功夫、慢功夫,需要久久為功、長期修煉,絕非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而苛責是意氣用事、疾風迅雨,僅憑一時之怒、一念之狠就可完成。有些人可以一下子學會仇恨和苛責,卻一輩子也學不會友善和寬容。而真正的友善和寬容,是連苛責乃至仇恨也是可以善待和寬恕的。這就使寬容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不過,寬容不是無緣由的退讓,也不是無原則的遷就,更不是無厘頭的懦弱。寬容的目的在于以一種溫和、友善和讓人更易接受的方式去責罰過錯、弘揚正道。寬容的過程,實質上是點撥人的心智、凈化人的心靈的過程。人都有逆反心理,體現(xiàn)在對寬容和苛責的反應上,就是常常對寬容會有一種正面回應——你越是溫和我越是心存不安,你越是不計較我越是自感羞愧;對苛責則會有一種強烈反彈——你越是斥責我越是不買你的賬,你越是粗暴我越是不吃你這一套。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寬容比苛責更有力量。
還要重復一個老得掉牙卻歷久彌新的故事——東風和西風比賽,看誰能把行人的外衣刮掉。西風勁吹,寒氣逼人,可風刮得越大,行人把外衣裹得越緊。東風習習而吹,暖氣漸至,行人越來越感到溫暖如春,終于脫去了外衣。看,這就是東風(寬容)比西風(苛責)更有力量的“硬核”之證。
有兩則關于狼的故事,讀起來頗為耐人尋味。
一則是:有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就得了冠軍,并且打破了世界紀錄。蜂擁而至的記者搶著問他:“你是如何取得好成績的?”他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我身后有一只狼?!庇浾咭苫蟛唤?,他解釋道:“三年前,我開始在寧靜的崇山峻嶺間練長跑,可練了很長時間,一直沒有進步。一天清晨,我在跑步途中忽然聽見狼的叫聲,緊張得要命,于是拼命地跑啊跑,結果跑出了好成績。后來我才知道,原來狼的叫聲是教練故意模仿出來的。從那以后,我每次訓練時都想象有一只狼在后面,今天比賽也同樣。我終于成功了?!?/p>
一則是: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涅利英自然保護區(qū)里,生長著成群的鹿和狼。狼要吃鹿,人們?yōu)榱吮Wo鹿群,動手殺掉或趕走了所有的狼。鹿群不受威脅,享盡太平,一時數量猛增。然而,由于鹿的運動量減少,體態(tài)笨拙,體質衰弱,若干年后便大量死亡。于是,人們只好又把狼“請”回山林,鹿群重現(xiàn)生機。
在安寧平和的環(huán)境中一直成績平平,感覺有狼跟在后面便本能似的快步疾跑而創(chuàng)造了世界紀錄;享盡太平之時慘遭厄運,面臨生存危機之時反倒充滿生機。上述兩則“趣聞軼事”,向我們昭示了這樣一個物競天擇的規(guī)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憂患往往比安逸更有力量。
或許有人會說,有安逸的生活或工作環(huán)境,干什么都有很好的條件,發(fā)揮出來的力量自然比條件不好的大,獲得成功的希望也就會更大。事實并非如此,有時恰恰相反。
憂患,是人們基于陷入困境抑或即將發(fā)生種種不利情況所引起的一種自我情感警示,蘊含著對自身生存困境和各種不利因素的深刻思考和審視。安全來源于憂患,事業(yè)起始于憂患,力量強勁于憂患。而安逸,則是一個人在生活或精神上的舒適享受,它容易使人一頭鉆進安樂的世界里而難以自拔。在悠閑、安逸的享受中,耗去的不僅僅是精力和時間,還有更寶貴的精神和意志。人一旦意志消沉、精神懈怠,那么除了享樂,什么也提不起勁來,更談不上有什么發(fā)奮努力的力量了。
憂患可以使人保持清醒、奮發(fā)向上。想到自己隨時有落后的危險,看到可能被淘汰出局甚至被扼殺前途命運的危機,就能夠時刻保持振聾發(fā)聵的清醒和冷靜,就能夠產生如臨深淵的警惕和謹慎,就能夠迸發(fā)執(zhí)戟前驅的勇氣和力量。相反,如果享樂于物質上的安逸,就沒有精神上的振奮;如果滿足于今天的安逸,就沒有明天的長進。喪失了精神上的振奮和明天的長進,就等于扼殺了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而憂患,恰恰可以拯救精神和明天。
憂患可以使人激發(fā)潛能、超越極限。人有憂患,就會隨時記得自己身后始終有一只狼甚至一群狼,在虎視眈眈地盯著自己,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內驅力。為了擺脫危險和失敗,必須竭盡全力、破釜沉舟,一個勁地猛跑、猛跑、再猛跑,朝著安全的綠島快步疾飛,向著勝利的終點昂首挺進。倘若稍存麻痹、稍有懈怠,就可能落入狼口、步入絕境,瀕臨失敗之危和死亡之險。很多時候,將冠軍送上領獎臺的,既不是他的教練和同事,也不是他的親人和朋友,而是他的對手和敵人。
憂患可以激勵斗志、激流勇進。當今時代,競爭無處不在。很大程度上,憂患意識也是一種防范意識和競爭意識。時時防范自己的落后和對手的超越,就會樹立敢于競爭、勇于成功的勇敢精神。俗話說得好: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對手,偉大的成功來自偉大的對手。對手越強大,值得學習的東西越多。競爭越激烈,精神越不敢懈怠。一旦在競爭中把對手之所以強大的東西都研究透了、掌握住了,就可以結合自己的條件和特點,融會貫通、奮起直追,這樣超越對手的機會也就越來越近了。
蘇軾曰:“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歐陽修云:“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睆垎柼照f:“人從虎豹叢中健,天在峰巒缺處明?!边@些名人名言,從各自的角度闡精發(fā)微,共同表述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恰好印證了“憂患比安逸更有力量”這個值得牢牢記取的道理。事實正是這樣,憂患能使人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強的意志,自警自勵而不敢有所懈怠,最終戰(zhàn)勝憂患與危險,走向人生的輝煌。而安逸、安樂則像一把殺人的軟刀子,它會使人在舒舒服服、不知不覺中混沌、喪失警惕,欣欣然陶醉其中而將精神和意志消磨殆盡,最終落入衰敗乃至消亡的境地。
從某種意義上說,憂患與安逸豈止是生活狀態(tài)、精神境界和力量大小的對比,更是進退去留、興衰榮辱乃至生死存亡的較量。明白了這個道理,當然就明白該作如何選擇了。
責任編輯: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