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萍
良好習慣的形成,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具有積極價值,作為班主任,我們更應該明確學校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夠在考試中獲得理想的成績,同時也有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更加快速地適應社會需求的目標。因此,在實際開展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根據(jù)當前學生的認知結構,以及學生的行為發(fā)展情況,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注重自身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成就美好人生。
社會學家班杜拉曾經提出“榜樣示范”法,強調通過榜樣的力量來促進他人進行模仿和學習,這對于集體生活的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在模仿理論中也指出了,行為模仿對于學生形成自身言行的重要影響。而“班主任”自身也是學生班集體中的一份子,自身的行為舉止對學生來說具有模仿的價值,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中,也應當踐行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做好榜樣,促進學生進行模仿學習。
例如,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不隨手亂扔垃圾的良好行為習慣,班主任就可以以身作則,從自身的行為習慣出發(fā),為學生做好榜樣。在實際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粉筆成為教師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并不能將每一根粉筆都用盡,而是會留下一個粉筆頭,如果教師將用剩下的粉筆頭隨手扔在地上,那么學生也會對教師的行為進行模仿,形成隨地亂扔廢棄物的不良習慣。所以,在教學中余下粉筆頭時,班主任可以先將用剩的粉筆頭放在粉筆回收盒中進行收集,或者擲于垃圾桶當中,達到粉筆頭的合理處理,為學生做好不亂扔垃圾的習慣示范。隨后,學生也能夠逐步意識到不用的、或者廢舊的垃圾應當放在回收箱或者垃圾箱中,從而達到對垃圾的合理處理。
不難看出,教師的良好行為習慣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具有引導性的價值,能夠讓學生在對教師的行為進行模仿中,逐步促進自身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為成就美好人生奠定基礎。
興趣是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經常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投入較大的精力,也會花時間去學習這些事情。而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他們往往表現(xiàn)出疲憊感,也不會主動地花時間學習。因此,在開展班主任工作時,班主任為了提高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效果,也可以通過適當?shù)墓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追逐獎勵的驅動下,主動進行自身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以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來說,班主任就可以利用獎勵的模式,激發(fā)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興趣。在課堂中,班主任先向學生講述獎勵的機制,當班主任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后,學生以舉手的形式向教師示意,來尋得回答問題的機會,當班主任給予肯定的答復后,學生才可以向教師和班級中的其他學生表述自己的意見,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坐姿正確、符合各項要求的學生,班主任再給予學生一定獎勵。隨后,班主任基于上述獎勵機制開展課堂活動,并在活動中觀察學生是否坐姿正確,以及是否在得到教師的應允之后再進行問題的回答等情況,對學生給予適當?shù)莫剟?,從而讓學生在班主任的獎勵誘導下,促進自身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顯而易見,在對小學生進行習慣的培養(yǎng)中,班主任能夠利用獎勵性的活動來提高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在對獎勵追逐的過程中,能夠促進自身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現(xiàn)代建構主義理論中指出,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但是教師也在學生的學習中占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開展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也應當發(fā)揮自身育人的作用價值,結合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生的發(fā)育情況,進行教學策略的合理設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對良好行為習慣的認識,讓學生能夠在班主任的引導下,逐步促進自身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例如,在開展教育管理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有學生自我約束力差的情況發(fā)生,這也是學生缺失良好行為習慣的表現(xiàn)。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可以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對學習進行正確的引導。在開展教學活動中,班主任先對學生講述自我控制力存在的價值,讓學生認知到成長過程中自我控制力存在的意義,提高對自我控制力的重視。隨后,班主任再向學生指出具有自我控制力的具體實例,讓學生從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對自我控制力的認識,并且基于班主任的引導,促進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不斷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生成良好的習慣。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進行小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在符合當前學生學情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提高學生對良好行為習慣的認知,能夠促進學生生成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班主任對教學策略進行優(yōu)化,注重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對促進學生的成長中具有積極作用,但是,真正地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卻不是在一次主題活動中就可以形成的,而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因此,在之后開展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當繼續(xù)堅持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持之以恒,使學生在日積月累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和言語習慣,從而更好地進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