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媛
胡適曾經(jīng)說過:“凡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是不善于模仿的人決不能創(chuàng)造”。由此可知,模仿不是創(chuàng)造,但創(chuàng)作離不開模仿。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初接觸“作文”,難免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下筆去寫,這時教師需要借助范文來幫助學生理清作文要素,補充相應的寫作知識,不斷豐富學生的認知,然后引導學生去嘗試習作。日積月累的模仿訓練,不僅可以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從而逐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探索與努力。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以日漸提升,主要表現(xiàn)在閱讀和習作兩方面。閱讀和寫作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閱讀文本,學生能夠從中積累很多精彩的語句和段落,并不斷咀嚼、模仿、消化和吸收,然后將這些例句和語段遷移到寫作過程中,從而讓學生產生寫作靈感,激發(fā)寫作動力,生成寫作智慧,從而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比如:在執(zhí)教《只有一個地球》這一內容時,作者運用精彩的語句與例段來給我們闡明了地球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性,告訴我們應該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盡心保護地球。課文學習后,我給學生講解了倡議書的寫作要點和步驟,并讓學生趁熱打鐵練寫“倡議書”。在練寫的過程中,學生充分運用到《只有一個地球》里面的語句以及寫作手法,如打比方、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從而完成倡議書。最后我對他們的習作成果進行了點評和指導,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不僅積累了更多的好詞佳句,而且還能遷移運用,提升習作能力,實現(xiàn)了一箭雙雕的教學效果。
想要寫出優(yōu)秀習作不僅需要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而且還需要運用適當?shù)膶懽骷挤?。語文教材是學生習得寫作技法的重要來源,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通過教材中的語段及修辭手法去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語言表達本領,從而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所習得的寫作技法,反復進行模仿練習,然后在此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摸索,最后寫出具有創(chuàng)新特色的佳作,不斷深化寫作功底。比如: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時,文中運用大量的比喻句將草原的優(yōu)美風光一一展現(xiàn)出來,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同時作者通過描寫“主客雙方”的肢體語言,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句子表達了蒙漢人民之間情感的熱烈與真摯,讓人真切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淳樸民風,為草原之景增添濃濃人情之味。學習完本篇課文之后,我讓學生以“草原話別”為題進行片段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從風景美和人情美兩個方面展開合理想象,有的學生更是巧妙模仿課文中的比喻、擬人句來為自己的寫話增色,使語言更富有感染力。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明白了如何生動形象地寫景、抒情,夯實了寫作基礎。
在語文教材中,文章內容豐富多彩,體裁不盡相同,學生的閱讀感受也大相徑庭。有些學生喜歡敘事文,有的學生喜歡讀說理文,還有的學生喜歡詩歌、小說。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通過課下搜集學生所喜歡的篇章,然后在課堂上詳細講解這一體裁的文章,最后引導學生去模仿習作。在模仿中,學生既能再次熟悉文章的內容,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而且還能學習布局謀篇,訓練習作能力,實現(xiàn)多重教學效果。比如:在執(zhí)教《少年閏土》這一課時,學生對“閏土”這一人物形象很是喜歡。我讓學生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并讓學生思考這些句子的妙處,然后讓學生思考作者寫“瓜田刺猹”這一件事想表達的情感?經(jīng)過一番思考與討論,再加上我的適時點撥,學生順利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當他們沉浸在解決完問題的喜悅中時,我追問道:“這篇文章是怎樣寫活閏土這個少年的”?組織討論后,讓學生以“我的朋友xx”為主題進行練筆。在習作時,學生受到《少年閏土》這篇文章的啟發(fā),通過外貌以及神態(tài)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結合一兩件典型事例來塑造鮮活的人物。通過寫作模仿,不僅抒發(fā)了學生對朋友的真摯情感,而且還讓他們將習得的寫作知識活學活用,增強了寫作信心和表達熱情。
總之,雖然“照貓畫虎”是個“小花招”,但是它在小學生學習寫作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師需要巧妙運用閱讀教學中的優(yōu)秀例文,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適時訓練學生的仿寫能力,努力達成“熟能生巧”“仿能成精”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