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zhèn)豐利小學 陳愛琴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古代經(jīng)典,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展開更全面、更豐富的語言學習,從中汲取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智慧。古文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是富含哲理的故事,具有極大的教育價值。特別是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小古文中的優(yōu)秀案例故事等,更是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了解中國先賢的思想,基于其歷史背景,理解他們的感情。因此讓小學生進行小古文的學習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為他們更好地繼承與發(fā)揚優(yōu)秀華夏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小學階段,所學習的古詩文統(tǒng)稱為小古文,其典型特征在于短小淺顯,同時又具有典型的精練性和深刻性。那么,如何才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有效落實小古文教學呢?
“小古文”中的“小”指的是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短小淺顯的文言經(jīng)典句段,或者是文言小故事。這類小古文通俗易懂、短小精悍,能吸引孩子閱讀的興趣。特別是其中的一些寓言、名人趣事等,幽默詼諧,讀來讓人啞然失笑。
“讀”是感受小古文意趣以及表達的關鍵點,也是學有所獲的展示臺?!白x”的方式比較多元,可以是師生之間的配合朗讀,也可以是由學生自主轉(zhuǎn)換角色朗讀等,這些多元的誦讀方式不僅有利于推進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學習,也能夠促進學生對閱讀理解的鞏固與提升,使學生可以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感受小古文獨有的表達特色,繼而體會其中的時代性特點。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誦讀基礎之后,背誦和講故事等學習任務,自然能夠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在初讀古文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關注斷句,這樣才能精準地把握朗讀節(jié)奏,才有利于正確理解文本內(nèi)容。
例如,在教學《司馬光》這一篇課文時,這是小學生所接觸的第一篇小古文,需要教師的范讀作為朗讀引領。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帶讀下,標示正確的斷句,然后自主根據(jù)所標示的節(jié)奏嘗試朗讀。當然,也需要學生在實際朗讀的過程中,和現(xiàn)代文的朗讀展開對比,兩相比較。從而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同之處。結(jié)合教師示范朗讀以及引領,能夠使學生直觀地體會到小古文的意境美。古文的朗讀,首先需要放緩朗讀語速,還要準確把握詞句之間的停頓,抑揚頓挫;之后,還可以組織師生共讀的方式,體會古文獨有的意蘊以及特殊的節(jié)奏感。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的藝術在于怎樣才能有效地提出問題,怎樣才能巧妙地引導學生自主回答問題。由此可見以問激趣、以問促知,這在小古文教學實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當學生基于朗讀能夠基本了解文本大意之后,教師切不可過度講解,只需要針對學生存在疑問的句子,進行適度點撥,結(jié)合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小古文形成更深層面的認知,給孩子從文中尋找答案的機會。
例如,在教學《夸父追日》時,這篇故事具有非常典型的故事性特點,可以基于提問引導學生使用簡潔的語言完成文本內(nèi)容的概括,一方面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發(fā)展其思維能力。針對小古文所蘊含的情感以及內(nèi)涵需要鏈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這樣才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獲得更深的體會。又如,教學《龜兔競走》時,可以設計提問:導致兔子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烏龜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么?你認為在我們的學習中究竟應該向誰學習?在這一連串問題中,前兩個問題主要是基于文章內(nèi)容發(fā)問,而另一個問題則是鏈接了學生的生活和實際談一談學生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古文與現(xiàn)代文是有區(qū)別的,古文短小精悍、意蘊深厚,而現(xiàn)代文通俗易懂;古文大都以直接說理的方式,而現(xiàn)代文更偏向于喻之以理;很多古文都會比現(xiàn)代文多上一兩句。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古文和現(xiàn)代文兩種不同的文體表達,以實現(xiàn)取長補短,基于現(xiàn)代文明意思,利用古文進行悟理。
例如,在《自相矛盾》中,通過古文和現(xiàn)代文之間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結(jié)尾多了一句,而這句正在于明理,當然這一句也是古文學習的難點所在,如果能夠理解這句話,也就能夠準確把握文本內(nèi)涵,此時便是滲透理解古文方法的最佳契機,借助扶放教學模式,由學生基于詞語意思自主梳理整句古文的意思。古文學習過程中,悟理是關鍵的基點所在,只有反復品讀才能讀出思考,才能體會先哲的文化智慧,這才是學習小古文的關鍵。
在新課標中針對語言學習提出了特別的要求:應當使學生接觸更豐富的語言文字資料,組織學生展開多渠道的語言實踐,當然也需要結(jié)合文本的表達特點,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閱讀感悟,以促進讀寫結(jié)合。在學習小古文的過程中同樣應當如此。
展示常見古詞語“其、如、或、也”用于描寫“空調(diào)”,有學生這樣寫道:其狀如箱、如盒;其色或紅、或白、或灰,種類繁多,寒暑必備,酷暑降熱,嚴寒升溫,居家必備也。
向?qū)W生展示常見古語表達句式,例如倒置句“大地冰封”可以寫為“冰封大地”,“十里長堤”可以化為“長堤十里”。又如,在完成《霧凇》的學習之后,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進行仿寫:霧凇者,又稱樹掛也,限于嚴寒三九。松花江畔,長堤十里,滿樹高掛,潔白晶瑩,枝頭滿墜,熒光閃爍,可謂之奇觀也。
例如,以“新編自相矛盾”為主題,引導學生展開整篇古文仿寫,由學生自主選擇仿寫方式,可以是現(xiàn)代文式,也可以是小古文文式。有的學生寫出了“新編自相矛盾”的現(xiàn)代版:一家商鋪的老板不僅賣墨水,又賣修改液。一天他拿起墨水稱贊:“我的墨水品質(zhì)優(yōu)良,字跡清晰,即使你用修改液都涂不掉。”然后又舉起自己的修改液開始夸贊:“我的修改液質(zhì)量非常好,不管什么樣的墨水都能涂掉?!贝藭r其中一個圍觀的人向他提問:“如果用你的修改液去涂改你自己的墨水會怎么樣呢?”此時老板啞口無言,再也答不出。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小學生對小古文進行深入閱讀十分重要,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