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新溪小學 顏麗紅
語文教學簡單來說是一個讓學生熟練掌握漢字,進行讀寫組合與文化拓展的教育過程。其中,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如果學生對常用漢字都不熟悉,之后的語文教學就難以為繼。從字音、字形到詞義,都承載著獨特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與現(xiàn)代的識字教學進行對比,能夠看出識字教學都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在拆解筆畫中來讓學生正確認識漢字的構造,以結構為核心進行加深記憶。而趣味化教學的輔助,則在教學中投入了更多的熱情,吸引了小學生的目光,可以將復雜難懂的漢字用虛擬的動畫形象進行代替,也可以通過常見的識字規(guī)律來加深學生的認知,通過和諧的課堂氛圍,來促進整體教學上的變化。以下從教學嘗試中進行拓展,研究如何提高趣味識字法的教學有效性。
針對語文識字教學的一般模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從現(xiàn)有的字形中觀察識字的方法與規(guī)律。在偏旁部首的綜合學習中,學生能夠聯(lián)系生活場景進行解讀,面對生字能去從容不迫地猜測其結構所代表的含義,在探索與學習漢字的過程中來發(fā)現(xiàn)共通之處,嘗試構字與解字,在舉一反三中強化趣味學習的效果。而探索性的學習過程能夠給小學生帶來更大的樂趣,從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來看,根據(jù)漢字的特點,學生能夠更為快速地理解,從總結的規(guī)律來觸類旁通,在組織比較與區(qū)分中來實現(xiàn)識字方法的優(yōu)化。
如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識字部分“金木水火土”的教學,教師能夠教會小學生正確認識這些漢字,并正確地將其對應的偏旁部首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易于理解常見漢字。在偏旁的組合理解中,學生能進行歸類,尋找識字的規(guī)律,如以“钅”為偏旁的漢字多與金屬有關,以“氵”為偏旁的漢字多與水有關,從江河到湖海,在抓住生字的異同時,學生能夠對這些偏旁與字詞的聯(lián)系做到深刻理解,在識字規(guī)律的尋找中使教學更具趣味性。
對于生字的認識過程,需要教師能抓住相似字的形近特征,對于偏旁這類相似度大的地方能順著脈絡去理解。通過觀察來深化識字過程,最終在趣味交流中實現(xiàn)教學的變化,從而來加深對比理解的印象,在學習的積極因素調動中來強化識字過程。
針對小學生的識字學習,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講故事的方法,在擬人化的故事中讓小學生對字形與字體做到更好的掌握?;顒拥淖煮w更容易增加教學中的親切感,孩子們也能去積極認識“它”,與“它”交朋友,并在教學中能夠學會通過故事中的對話來學習漢字,在興趣化教學中使識字的教學效果更理想。對于故事展開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能投注更多的熱情,逐漸形成對漢字與其他事物的看法,語文教學得到了深化與拓展。
如,在一年級上冊“日月明”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入神話故事,在簡化夸父追日與嫦娥奔月的前提下來讓學生理解日與月的概念。日就是常說的太陽公公,月就是常說的月亮姐姐。從而讓學生在讀懂故事的前提下理解日月的事物形象,認識到其發(fā)出與反射的光亮,也就是“明”,在組合之下學生能夠認識到“明”這個字的含義,整體的識字教學更為有趣。故事的引入,讓學生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聽故事與講故事的過程中,能夠很容易地理解漢字的形態(tài)與意義的聯(lián)系,在提高記憶效率的基礎上使識字教學擁有更多的互動形式,教學通過趣味性得到發(fā)散。
針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教師應該看到漢字是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的,因而識字教學可以從游戲活動中進行展開。在接觸新鮮事物的過程中小學生對教學知識更容易接受,在將其與漢字聯(lián)系到一起時能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鞏固其識字基礎。而從實踐中引入識字教學的途徑,也包含多種形式,從字謎到你畫我猜,這些活動給識字教學帶來了更多的樂趣與更大的吸引力,小學生對于這種簡單快樂的識字學習很難抗拒。
如在二年級上冊識字部分“春夏秋冬”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猜燈謎等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尋找答案,通過環(huán)境的變化與顏色的深淺,來理解相關的識字部分。并在一些荷葉、柳樹、楓葉、雪人等特征事物的展現(xiàn)中,讓學生猜到字謎,從而讓學生在識字上的印象更深刻。可以說,游戲活動的引入能充分讓小學生引起興趣,在枯燥學習活動的轉變中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在識別漢字與理解漢字的過程中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從而集中注意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學習的樂趣所在。
總之,教師通過趣味性教學來優(yōu)化教學方法,為小學生的成長打開了一扇更明亮寬廣的窗戶。教師通過識字教學的良好展開,幫助小學生形成對整個句式、語篇的理解,在交流溝通上來引導其學習。趣味化的識字教學方式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在普遍的關注與教學認同下,能共同針對小學生的能力發(fā)展需要進行策略調整,讓小學生在教學中調動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