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君 高建強
(1.安徽省亳州市利辛中學,安徽利辛 236700;2.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永興學區(qū)初級中學,安徽利辛 236713)
微課自面世以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積極促進課堂效果的作用有目共睹。尤其是在特殊時期,微課在線上教學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筆者所參與的省級課題《基于微信的初中歷史微課資源庫建設和教學模式微探》,相繼推出了七、八、九年級的系列微課資源,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課程,得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本文依據(jù)這一系列教學實踐,談談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功用,以及在設計、制作和運用方面的心得。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在歷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
歷史是趣味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學生原本就對歷史故事、歷史情節(jié)等充滿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比較大。但未經(jīng)提煉和總結的大量史實資料是枯燥的,其識記和甄別對學生來講,非但不是樂趣反而成了負擔。長此以往,學生會對這門學科漸漸疏遠,甚至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而微課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
以課題組組長隋金梅制作的微課“秦王掃六合”為例,開篇即以充沛的情感朗讀《易水送別》,配上動人的視頻畫面,把荊軻刺秦王的英勇、悲壯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既營造了課堂氛圍,又把文學和歷史相結合,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微課中運用大量的動畫、視頻和圖片等教學材料,直觀形象、故事性強,非常契合歷史趣味性較強的特點,并對大量史實資料予以提煉和總結,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動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從感官上刺激學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不但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可視性,而且通過歌訣、聯(lián)想等特殊的設計,強化了學生的記憶,改善了學生以往被動記憶知識點的缺點,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1]。
在設計微課時,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知識點,主要為了解決比較復雜或者難以理解的問題。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和觀看次數(shù)的限制,只要有網(wǎng)絡就可以學習,非常適合自學。這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學習,滿足特殊學生和學生的特殊需求;也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學習,有助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因此,微課能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020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教育部提出了“停課不停學”的要求。許多學生利用微課自主學習,學會自我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筆者參與的課題組,推出七、八、九年級配套課程和中考專題復習微課教學視頻,由教師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給學生,并輔助網(wǎng)絡直播課,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充分利用微課資源進行系統(tǒng)復習。
近幾年來,初中階段對歷史知識的考查越來越靈活,尤其是材料題,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有高度的歸納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促進學生更深層次地學習,從而提升歷史學習的廣度、高度和深度,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微課設計的目標亦是如此。一節(jié)微課如果只是概括淺在的、表象上的知識點,那么它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因此,筆者認為,在設計微課時要講究新舊關聯(lián)、知識遷移、層次遞進等,在此基礎上突破學生邏輯思維認知瓶頸,拓展其學習的維度。
以筆者制作的“對外開放”微課視頻為例,本著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貼近生活方式的思路,以華為公司的發(fā)展歷程為貫穿全程的線索,讓學生明確華為的發(fā)展歷程與我國的對外開放一路相隨。設計四個篇章:背景篇——用腳投票、進程篇——用智布局、深化篇——用心開拓、感悟篇——用志變強為主題,把我國對外開放的背景和過程層層展開。在此基礎上深化主題,展示我國近幾年來對外開放取得的成就,讓學生感受中國依然在開拓對外開放的新途徑,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升華所表達的情感,激勵學生勇于實踐,敢于科技創(chuàng)新,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了認知瓶頸、拓展了學習維度。
歷史教師精心制作的微課資源比截取影視視頻資源要更為準確、更具針對性,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為微課的設計和運用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的學情,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心理能力等要素,同時結合歷史學科的特色,培養(yǎng)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設計歷史微課時,也要著眼于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加強對歷史的理解,還能檢測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及解決歷史問題的學習能力。
例如,隋金梅老師制作的微課“大澤鄉(xiāng)起義”,充分體現(xiàn)了歷史核心素養(yǎng)。開篇以生動的語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安徽大地正是歷史上的吳頭楚尾之地。作為安徽人,不禁為吳楚遺風而自豪。安徽自古出英豪,請君且看大澤鄉(xiāng)”。由此引出安徽省宿縣的“涉故臺”,即陳勝、吳廣起義的舊址,從而進入微課的教學。運用鄉(xiāng)土史料資源,印證陳勝、吳廣起義的源頭,無形中把“史料實證”素養(yǎng)傳遞給了學生,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雖然微課不等同于課堂教學,但是其所涉及的某個知識點要完整。初中歷史要求學生掌握歷史發(fā)展的線索,能敘述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例如,筆者設計的“漢初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分為四點:實施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原因,漢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內(nèi)容、成效和對當今社會主義建設的借鑒意義,這樣會使整個事件的邏輯關系都很清晰。最后以史為鑒、古為今用,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能培養(yǎng)其家國情懷。
微課設計選題要精細。教師先要明確做什么類型的微課、要怎么運用、學生的學情如何,再做選題;制作時要準確、精致、創(chuàng)新、簡約而不簡單、美觀而不花哨;語言盡量做到精練、生動;聲音洪亮、清晰;文字、動畫和語音要一致;還要善于把握時間。微課既可以運用于課堂教學,又可以進行課前預習,也可以用于復習鞏固。不同的運用方式,設計的時間是不同的。筆者認為,如果是課堂教學上的運用,由于一節(jié)課時間有限,3 分鐘左右即可;如果用于復習鞏固,時間可以長一些,最好是做出一系列專題復習的微課;如果是參加比賽的微課,時間控制在6~10 分鐘之間為宜,將知識點講透徹。
現(xiàn)舉一例以簡單說明。課題組成員夏悅老師將設計的微課“明朝的建立”運用于課堂中,微課2 分鐘時間把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農(nóng)民起義、大明王朝的建立、元朝的覆滅精彩地展現(xiàn)出來,語言精練,節(jié)省了教師課堂講授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更充足,得到觀摩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借助微課吸引并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在于不斷提升微課的質量,但前提是教師要不斷地學習、積累和思考。因此,歷史教師在假期和工作之余,要充分利用計算機、手機、書籍、雜志等工具,通過各類網(wǎng)站、論文、App 等平臺,學習微課制作、設計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提高自身制作微課的能力。課題組組長隋金梅老師經(jīng)常抽出時間親自教授多媒體技術,并錄制《零基礎微課視頻制作教程》系列教學視頻,包括《PowerPoint 零基礎錄屏技術》《Camtasia Studio8 菜鳥級微課視頻制作教程》《Adobe Premiere6.0 視頻編輯教程》《15分鐘學會動圖制作》等,使我們的專業(yè)知識更扎實、信息技術得到提高、制作出的微課更精致。
微課是一種特別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教師恰當?shù)剡\用微課、準確地自我定位,才是微課教學的基礎。
首先,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權威人士,而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不僅要把握好各知識點間的銜接和過渡,還要為學生答疑解惑、組織學生討論、安排課堂活動等。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時,教師必須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作用與地位,把握好微課引入和退出的時機。微課只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手段之一,是教師借助微課,而不是微課引領教師[2]。
其次,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和參與者。在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幫助學生借助微課進行學習交流互動、參與到課堂學習。同時,教師與學生合作探究微課,與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融合為一體,共同構建知識體系,從而形成高效、和諧的歷史課堂。這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教師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實現(xiàn)了師生的共贏。
最后,教師是微課課程的開發(fā)者和研究者。為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及教學效果,教師應在歷史教學中應用微課,通過微課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微課是以教師為主體開發(fā)的教學資源,教師運用微課的過程也是研究課堂教學的過程。作為開發(fā)者與研究者,教師在微課開發(fā)與運用中要力求科學、合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并學會自主學習,以求翻轉課堂的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總之,微課作為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的重要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在豐富學習資源的同時,給師生提供了更多教與學的自由。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及對微課制作的能力,恰當運用微課,準確地進行自我定位,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