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曦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常常可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只是關注詞句的理解,但是卻忽略了將詞句整合成段落進行理解,更忽略了段落和段落的組合結構。這是因為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弱,所以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也缺乏整體性。要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在教學的時候就要加強對于段落的分析和理解,促使學生逐步夯實基礎,提升語言應用的能力。
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學生常常只是按部就班地讀下去,但是卻忽略了句子和句子之間的組合,不明白作者為何將這些內容組合成一整個段落,對于作者的寫作思路不夠了解。面對這樣的問題,就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分析,促使學生對作品產生整體性感悟。首先搞清楚每一個重要詞句,然后將其聯(lián)系起來,體會整段作品的情感,搞清楚每句話說的是什么,整合起來形成了怎樣的效果。
在指導學生閱讀《羿射九日》時,鼓勵學生閱讀文章中后羿射日的高潮段落,并逐一展開分析,看看這樣寫展現(xiàn)出了怎樣的思路?!棒嘁豢跉馍湎铝司艂€太陽,炎熱漸漸退去”,這句話展現(xiàn)出了羿射九日后的天氣變化,也正是因為“炎熱漸漸退去”,所以這段文字的最后才會出現(xiàn)“羿留下了最后一個太陽”這樣的句子。此外,引導學生思考:“為何作品中會寫到‘這個太陽害怕極了’呢?太陽是平白無故就害怕的嗎?”學生結合前面“羿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這個句子就會發(fā)現(xiàn),羿射箭的能力很強,百發(fā)百中,這就是太陽害怕的原因。同時,在描寫天上沒有太陽的狀態(tài)后,又加上了后羿思考的內容,這樣就顯得后羿放棄射最后一個太陽的舉動合情合理。學生在這樣一番分析后發(fā)現(xiàn):“文章中這些句子的組合十分合理,具有一定的邏輯性。”這樣學生便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理清了文章的創(chuàng)作思路。
這樣的段落分析比較注重分析的過程,學生能在此過程中逐步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加強對于段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組織學生展開自主段落寫作,學生的寫作效果才會更好。
在不少段落中都有一些重點的詞句,這些詞句展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凝聚了作者的思想。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將這些句子拿出來進行專門閱讀。首先理解一下這些句子的表面意思,然后將其放在段落中結合上下文加以理解,看看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含義。這樣就能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句子和段落的關系,并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鼓勵學生學習《金色的草地》時,引導學生圍繞文章的最后一句展開思考:“‘因為它和我們孩子們一起睡覺,也和我們一起起床’,這是作者喜歡蒲公英的原因,可是,只是一起起床和睡覺,這也值得人喜歡嗎?”此時鼓勵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看看前文中有沒有解釋這一點。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文章中展現(xiàn)了‘我’的一個新發(fā)現(xiàn),那就是蒲公英的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這樣的話,‘我’每次中午回家的時候,就會看到金黃色的草地,而早上和傍晚看到的則是綠的。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十分欣喜。所以最后才會說自己喜歡蒲公英。”此時引導學生思考:“那么,你在這句話里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呢?”學生認為:“我覺得很親切,因為睡覺、起床都是日常的事情,作者覺得蒲公英是自己家庭中的一員,所以才會一起睡覺、起床,這樣就更好地展現(xiàn)出了‘我’喜歡蒲公英?!睂W生體會到了其中的深厚情感。
圍繞重點詞句展開分析后,學生發(fā)現(xiàn)一些看似尋常的詞句,若結合段落加以理解,則能體現(xiàn)出作者特別的語義。這樣學生在以后的閱讀中就不會斷章取義,而會結合段落、篇章加以整體化理解。
不少學生在自主寫作的時候缺乏條理性和邏輯性,只是將自己想到的詞句堆積在了一起。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展開段落分析,搞清楚每一個句子之間的關系,然后鼓勵學生思考自己在寫作時怎樣連句成段,怎樣清晰地體現(xiàn)出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
在學習《父親、樹林和鳥》的時候,有學生覺得文章中最后一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似乎很突兀,和文章的內容無關。在教學中則要鼓勵學生探究它和上面各個段落之間的關系,看看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學生首先發(fā)現(xiàn):“文章的結構是對話式的,展現(xiàn)了‘我’和父親的對話?!薄啊摇透赣H的對話中討論了什么?”“討論了鳥兒?!薄八麄儙е鯓拥那楦姓归_討論。”學生認為:“他們都很喜歡鳥兒,所以談論得很高興?!薄捌渲惺欠裼修D折點?”學生發(fā)現(xiàn):“有的,就是當‘我’聽到鳥最快樂的時候也最容易被獵人打中時,很驚訝?!苯Y合這個句子再閱讀結尾一段,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并不突兀?!啊摇矚g鳥,不希望鳥被打中,父親對鳥如此了解,他若是獵人,一定能打中鳥,所以‘我’慶幸他不是獵人?!?/p>
在搞清楚句子和句子之間的關系以后,學生的頭腦就更有邏輯性了。此時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又或者圍繞自己以前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修改,學生會就能寫出更具有條理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語言應用能力,更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在學生理解了詞、句之后,要逐步擴展到段落,組織學生參加各種不同的段落訓練。在讀寫結合的訓練活動中,學生的語用基礎更為扎實,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