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亮
(山東省博興縣第五小學 山東 博興 256500)
新課程提出四個基本理念,這四個基本理念告訴我們語文的最終走向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過程中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四個基本理念為我們進行語文過程改革的一線教師們指明了方向,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教師把握不好。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把握這四個基本理念呢?下面就結(jié)合我在教學《白鵝》一課時的一些具體做法,就如何落實基本理念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白鵝》是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5課,本文主要是向我們描繪了一只高傲的白鵝的形象特點,從而表達了作者對于白鵝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結(jié)構(gòu)非常清楚,條理清晰,一目了然。主要是圍繞著“鵝的高傲,更表現(xiàn)在它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中”這句話來統(tǒng)領全文的。全文就是細致刻畫白鵝的三大方面重點來描寫了它的性格特點,這句話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這篇文章的語言活潑、詼諧、準確運用了多種修辭表現(xiàn)手法,主要運用了對比,擬人,反語等。而反語的應用,更顯得這只鵝雖然固執(zhí)迂腐,卻率真質(zhì)樸,憨態(tài)可居,文中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具備了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的思維正向抽象的思維轉(zhuǎn)變,學生對于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從讀中品味。作為教者的我們只有幫助學生建構(gòu)這樣的感性的語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語言的精妙之處。
基于對教材特點的分析、解讀,基于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基于編者意圖的領會,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自主認讀本課生字,通過查字典準確掌握“看、角、供”三個多音字的讀音;能夠正確書寫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和四字詞語,并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查字詞典了解“高傲、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凈角、供養(yǎng)不周、一絲不茍”等詞語的意思;重點強調(diào)“餐、蹲”等容易寫錯的字,并在積累中體會詞語的生動形象與豐富。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抓文章的中心句,讓學生有效地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進而體會文章先總述后分述的寫作手法。
3.抓住白鵝“叫聲”“步態(tài)”“吃相”的不同特點,通過抓重點詞句展開想象等方法來體會作者是如何把事物寫具體的,進而體會用詞的生動形象以及對比、反語的寫作手法,并在反復朗讀中感受鵝的可愛可敬。
對于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教學重點是: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作者是如何把事物寫具體的。難點:從反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我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力圖彰顯語文學科的本質(zhì)特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等語言實踐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自足感悟的基礎上有序地展開,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合作者,伙伴者,促進者。
帶著這樣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力求簡簡單單、扎扎實實地上好語文課。我的教學流程定為以下四大板塊。
第一板塊:自主學習,展示交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教師的教應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也就是以學定教:學生已會的,不用再教;學生一學就會的,不用教;學生學也不會的,也不用教。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按照自主學習記錄卡進行自主預習,課上從四個方面來交流預習收獲:即易讀錯的字、與方言差別較大的字、易寫錯的字和四字詞語。這種交流,既是是方法的引領,也是教師掌握學情的途徑,同時也為接下來的學習掃清了障礙。
第二板塊: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在初讀過后,應該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與把握。而問題的提出能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我就在課上讓學生說說這只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讓學生說說自己初讀的感知,并借此總結(jié)出課文的構(gòu)篇方式——總分式。從而整體把握了課文。
第三板塊:抓重點詞句,體會鵝叫聲的高傲。
語文教學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能力,而能夠抓住文章的重點詞語進行閱讀和感悟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因此,教學中我引領學生抓住“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等詞語,體會鵝的叫聲的高傲;抓住“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边@句話,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進一步感悟鵝的高傲、忠誠與可愛。同時體會反語的修辭手法的作用。
第四板塊:學習仿寫,實踐延伸。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語文實踐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用”。積累詞語是為了“用”,學習方法還是為了“用”。只有通過不斷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學會運用。學以致用,從閱讀到寫作,一脈相承。因此我設計了“小練筆”這一環(huán)節(jié)。從而使學生在理解方法的基礎上,能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