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萍,謝秀春,賈毛毛,馬丹陽,羅世杰,馮愛民*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為新生兒期一種嚴重的胃腸道疾病,是導致新生兒腸穿孔及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n inflammatory response,SIRS)的主要原因之一[1],也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病因[2]。
隨著早產(chǎn)兒存活率的不斷提高,NEC 發(fā)病率明顯增加,在低出生體質(zhì)量兒中約為2.50%,在極低出生體質(zhì)量兒中約為4.53%[3],病死率高達15%~30%[4],尚無特效防治手段。NEC 確切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研究認為,NEC 的發(fā)生主要由于多種致病因素綜合作用于發(fā)育尚不成熟的胃腸道,使腸黏膜局部缺血,腸道蠕動功能減弱,食物在腸腔內(nèi)滯留,致胃腸功能紊亂,使致病菌繁殖,引起腸道炎癥反應,激發(fā)炎癥風暴。如腸壁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損傷[5-6]、早產(chǎn)[7-8]及低出生體質(zhì)量[9]、感染及炎癥反應[10-11]、喂養(yǎng)不當[12]等綜合影響下導致NEC 的發(fā)生。在上述各致病因素的作用下,NEC 引起腸道功能障礙,造成腸道內(nèi)中性粒細胞浸潤、黏膜下水腫、出血,消化道絨毛結(jié)構(gòu)破壞,甚至穿孔或壞死等病理改變,發(fā)生敗血癥、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13]。因此NEC 的恰當治療對提高生存率,改善預后至關(guān)重要。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大黃具有保肝利膽[14]、抑制多種菌種[15]、瀉下、活血、止血、調(diào)節(jié)血脂[16]、保護腸道黏膜屏障、降低腸道細菌移位率[17]等作用。本課題對生大黃粉治療新生鼠NEC 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同時,通過對腸組織勻漿胃動素(MTL)和促胃液素(GAS)含量的測定,探討其治療機制,以期為臨床應用生大黃粉治療新生兒NEC 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主要試劑和儀器 早產(chǎn)兒配方奶粉(特別能恩)由雀巢公司提供;湯臣倍健蛋白粉購自湯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脂肪乳注射液(C14-C24)由華瑞制藥有限公司提供;脂多糖(LPS)購自北京Solarbio 公司;CY-12C 型便攜式數(shù)字測氧儀;大鼠GAS ELISA 檢測試劑盒(批號:YX-O72000R)、大鼠MTL ELISA 檢測試劑盒(批號:YX-132012R);醫(yī)用純氮氣:純度≥99.9%,由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實驗中心提供;醫(yī)用純氧氣:由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制氧站提供;生大黃粉購自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制劑室,生大黃粉液配制方法:大、中、小劑量組分別取2.04、1.02、0.51 g 生大黃粉,分別直接加入15 mL 熱水中,0.1 mL 生大黃粉液中含生大黃劑量分別為0.013 6 g,0.006 8 g,0.003 4 g。
1.2 動物與分組 SPF 級新生2 d 齡SD 大鼠72 只,生產(chǎn)許可證:SCXK(川)2015-030,購自成都達碩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將體質(zhì)量5~12 g 新生大鼠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6 組,每組12 只。A 組僅接受人工喂養(yǎng);B 組接受人工喂養(yǎng)+缺氧復氧冷刺激+LPS+生理鹽水;C 組接受人工喂養(yǎng)+缺氧復氧冷刺激+LPS+西咪替??;D 組接受人工喂養(yǎng)+缺氧復氧冷刺激+LPS+大劑量生大黃;E 組接受人工喂養(yǎng)+缺氧復氧冷刺激+LPS+中劑量生大黃;F 組接受人工喂養(yǎng)+缺氧復氧冷刺激+LPS+小劑量生大黃。
1.3 方法
1.3.1 人工喂養(yǎng) 新生SD 大鼠在出生后48 h 置于保育箱內(nèi)(溫度28~30 ℃,濕度45%~65%),采用代乳品人工喂養(yǎng),代乳品配制見表1,每100 mL 代乳品添加早產(chǎn)兒奶粉6.0 g,蛋白粉10.7 g,脂肪乳48.9 mL,總熱量約7020 kJ,采用6 號灌胃針定時經(jīng)口插管喂養(yǎng),第1 天給予0.2 mL/6 h,隨后每24 h 增加0.1 mL,48 h 后逐漸增至0.4 mL。
表1 人工喂養(yǎng)代乳品配方與鼠乳主要成分的比較
1.3.2 缺氧、復氧及冷刺激 CY-12C 型測氧儀調(diào)零后,將探頭連接至缺氧箱出口處,入口處充入氮氣,打開氮氣罐流量表,控制氮氣流量為15 L/min,當缺氧箱氧濃度為零時迅速將除A 組外余60 只新生鼠置入,90 s 后關(guān)閉氮氣閥,打開缺氧箱,取出新生鼠,隨后將其置入含100%氧氣的復氧箱中,10 min 后將新生鼠置于4 ℃冰箱冷藏,持續(xù)10 min 后放回保育箱,每日2 次,連續(xù)3 d。
1.3.3 LPS 腹腔注射LPS 0.1 mL(10 mg/kg),每日1 次,連續(xù)3 d。
1.3.4 藥物治療 B 組灌胃生理鹽水0.1 mL,C 組灌胃西咪替丁0.1 mL(相當于0.000 34 mg),D 組每次灌胃生大黃粉液0.1 mL(含生大黃13.6 mg),E 組每次灌胃生大黃粉液0.1 mL(含生大黃6.8 mg),F(xiàn) 組每次灌胃生大黃粉液0.1 mL(含生大黃3.4 mg),均間隔8 h 給藥1 次,連續(xù)3 d。
1.3.5 組織病理評分標準 所有動物于第4 天空腹頸椎脫臼處死,取回盲部近端腸組織上下各1 cm 立即固定,脫水,石蠟包埋,切片及HE 染色,參照文獻[18]評分標準進行雙盲腸組織病理評分:0 分為腸絨毛及上皮完整,組織結(jié)構(gòu)正常;1 分為輕度黏膜下和(或)固有層腫脹分離;2 分為中度黏膜下和(或)固有層腫脹分離,黏膜下和(或)肌肉層水腫;3 分為重度黏膜下和(或)固有層腫脹分離,黏膜下和(或)肌肉層水腫,局部絨毛脫落;4 分為腸絨毛消失和(或)伴腸壞死;組織評分≥2 分,確定為NEC。
1.3.6 腸組織GAS、MTL 含量檢測 將剩余腸組織置于冰生理鹽水中漂洗、濾紙拭干稱重,冰浴下制作10%腸組織勻漿,4 ℃低溫離心,3 5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分裝于EP 管中,置于-80℃冰箱中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各組新生鼠MTL、GAS 含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治療前后各組之間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差齊者用LSD 比較,方差不齊者用Tamhane′s 比較,等級資料用Kruskal-Wallis H 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及體質(zhì)量變化
2.1.1 一般情況 B 組、C 組、D 組、E 組、F 組在造模后新生鼠均出現(xiàn)活動減少,倦怠,反應遲鈍,喂養(yǎng)困難、吐奶及胃潴留,腹部脹滿,進而可見大便顏色性狀發(fā)生改變,均不同程度排黃綠便或黑色稀便。除A組外,余各組在缺氧過程中新生鼠均出現(xiàn)煩躁、抽搐、呼吸困難、紫紺、大小便失禁。復氧后新生鼠逐漸恢復自主活動,膚色轉(zhuǎn)紅,其中D 組、E 組、F 組復氧需幾十秒至1 min 不等,B 組、C 組復氧約需3 min;冷刺激10 min 后,新生鼠出現(xiàn)全身皮膚冰冷,黏膜蒼白,立即置于保育箱保暖,D 組、E 組、F 組膚色不足1 min 恢復,B 組、C 組約2~3 min 膚色恢復。A 組活動度可,納乳及排便正常,無腹脹及腹瀉。
2.1.2 各組實驗前后NEC 動物體質(zhì)量比較 各組新生鼠實驗前體質(zhì)量、實驗后體質(zhì)量,見表2。經(jīng)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實驗前A 組、B 組、C 組、D組、E 組、F 組新生鼠體質(zhì)量相似(P>0.05)。實驗結(jié)束后,根據(jù)LSD 多重比較進一步推斷,各組間體質(zhì)量比較:A 組>E 組>D 組>F 組>C 組,B 組與C組體質(zhì)量無差異。結(jié)果表明,生大黃(粉)及西咪替丁對NEC 大鼠體質(zhì)量增長有改善作用,且前者優(yōu)于后者,見表2。
表2 各組實驗前后NEC 動物體質(zhì)量及其差值比較(,n =12) g
表2 各組實驗前后NEC 動物體質(zhì)量及其差值比較(,n =12) g
注:與其他各組比較,# P <0.05
2.2 新生鼠腸組織HE 染色病理學改變 用HE 染色法記錄新生鼠腸組織回盲部形態(tài)變化,光鏡下可觀察到D 組、E 組、F 組腸絨毛生長旺盛,結(jié)構(gòu)相對整齊,部分輕度水腫,黏膜下層和固有層輕度分離,分離程度較B 組、C 組明顯減輕(圖1-D、圖1-E、圖1-F);B 組、C 組新生鼠腸組織損傷嚴重,黏膜下層和固有層腫脹分離明顯,腸絨毛水腫,黏膜下層及固有層可見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圖1-B、圖1-C);A 組腸組織結(jié)構(gòu)完整清晰,黏膜層、黏膜下層及固有層未見明顯分離,且無炎癥細胞浸潤(圖1-A)。
圖1 NEC 模型治療后各組新生鼠腸組織(HE,×100)
2.3 不同干預方式對NEC 動物模型病理評分的比較 新生鼠腸組織病理評分結(jié)果,見表3。由于腸組織病理評分為等級資料,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 H 檢驗后,P<0.05,故各組間病理評分存在顯著差異;D 組、E 組、F 組之間比較結(jié)果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不同干預方式對NEC 動物模型病理評分的比較(,n =12)
表3 不同干預方式對NEC 動物模型病理評分的比較(,n =12)
注:與B 組比較,# P <0.05
2.4 各組腸組織勻漿中MTL、GAS 含量比較 各組新生鼠腸組織MTL、GAS 含量見表4,各組間MTL含量比較:A 組>D 組>C 組>B 組,A 組>E組>C 組>B 組,A 組>F 組>C 組>B 組,D 組、E 組及F 組之間MTL 含量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缺氧等腸損傷后,腸組織內(nèi)MTL 表達降低,經(jīng)生大黃粉治療后,可使腸組織中MTL 升高;各組間GAS 含量比較:B 組>C 組>D 組>A 組,B 組>C組>E 組>A 組,B 組>C 組>F 組>A 組,D 組、E 組及F 組之間GAS 含量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缺氧等腸損傷后,腸組織內(nèi)GAS 表達升高,經(jīng)生大黃粉治療后,可使腸組織中GAS 表達降低。
表4 各組腸組織勻漿中MTL、GAS 含量比較(,n =12) pg/mL
表4 各組腸組織勻漿中MTL、GAS 含量比較(,n =12) pg/mL
注:與B 組比較,# P <0.05
中醫(yī)學中并沒有特定的“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病名,根據(jù)患者表現(xiàn)出的“腹脹、便秘、嘔吐”等癥狀,當屬中醫(yī)“痞滿”“便秘”“嘔吐”“呃逆”等范疇,其病位在脾、胃、大腸、小腸等。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的病因尚不明確,多認為與初生兒、胎怯兒先天稟賦不足,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有關(guān)。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的根本病機是氣機逆亂、脾胃功能失調(diào)。NEC 的內(nèi)科治療以禁食、胃腸減壓、胃腸外營養(yǎng)、有效抗菌藥物抗感染、液體復蘇、輔助通氣等對癥支持治療為主[19-20],外科主要通過手術(shù)治療。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chǔ)上,生大黃粉對NEC 有非常顯著的防治作用[21],其作用機制與抑制NF-κB P65 蛋白表達相關(guān),大黃上清液可抑制Caco-2 炎癥細胞Toll 樣受體的表達,減輕炎癥反應。
生大黃性味苦寒,入脾、胃、肝、大腸、心包經(jīng);能下瘀血、通血閉;推陳致新,破癥瘕積聚,除留飲宿食;攻積導滯,宣通氣機;調(diào)暢脾胃氣機,具有瀉下作用;生大黃調(diào)暢脾胃氣機的作用與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氣機逆亂,脾胃功能失調(diào)相契合。諸多研究證實,生大黃對胃腸道調(diào)節(jié)作用明顯。研究表明,大黃具有減輕氧自由基損害,抑制腸道炎癥反應[22],促進平滑肌收縮,保護消化道黏膜,增加胃動力,促進止血等作用[23]。
MTL 和GAS 是對胃腸功能有重要調(diào)節(jié)作用的激素。MTL 作用于消化系平滑肌上的胃動素受體,導致平滑肌收縮加強,加速胃排空和縮短食物在小腸內(nèi)的停留時間,起著“清道夫”的作用[24-25]。GAS 是由胃竇及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黏膜中G 細胞分泌的一種胃腸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刺激胃腸道的分泌,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促進胃粘膜血流量增加、胃平滑肌收縮[26-27]。它能促進胃的運動,也能增強幽門括約肌的收縮,其總效應是延緩胃排空。本實驗結(jié)果顯示,與生理鹽水組比較,生大黃治療組MTL 升高、GAS 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西咪替丁組比較,生大黃治療組中MTL 表達高于西咪替丁組,GAS 表達低于西咪替丁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大黃各劑量組之間比較,MTL、GAS表達相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E染色結(jié)果顯示,生大黃治療組腸絨毛結(jié)構(gòu)相對整齊,部分輕度水腫,黏膜下層和固有層輕度分離,生理鹽水組、西咪替丁組腸組織損傷嚴重,黏膜下層和固有層腫脹分離明顯,腸絨毛水腫,黏膜下層及固有層可見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生大黃治療組其病理評分均值低于生理鹽水組及西咪替丁組,且相同實驗因素下其發(fā)病率明顯減低。
綜上所述,生大黃粉能夠降低新生鼠NEC 模型腸損傷程度,且效果優(yōu)于西咪替丁,提示生大黃粉有可能成為防治NEC 的一種有效藥物。本實驗結(jié)果提示不同劑量生大黃對腸損傷病理切片改善無明顯差異,且生大黃作為單味中藥,目前對其吸收代謝、作用機制、藥物效果的研究還不全面,特別是在治療NEC 方面僅處于探索階段,還需要大量研究奠定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