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慧潔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寶龍街道育賢小學 廣東 深圳 518000)
作為小學班主任,教師必須要有意識的提高班級的管理水平,將德育教育落實到每個學生。但是在實際德育教育中,很多小學班主任對德育教育的認知存在一點缺陷,導致德育教學的效果大大降低。因此,作為小學班主任,教師應(yīng)該如何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做一個責任心更強的人,引導小學生成為一個三觀正確,思想良好的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對小學生進行學情分析,是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活動的必要條件。只有班主任對學生研究透徹,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了解學生,進而開展一些小學生感興趣的德育教學活動。例如,班主任在平時可以多觀察學生,不定時的找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主動和其他學科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科學習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等[1]。此外,班主任在和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要用親切的語言來和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的性格、興趣、人際關(guān)系、思想品德等要重點把握。在此基礎(chǔ)上,班主任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學生,進而有針對性的開展德育教學活動,滿足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確保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實際效果。
一般來說,當代的小學生和以往的小學生相比,學習壓力會大很多。這是因為現(xiàn)代就業(yè)壓力大,競爭激烈,很多家長和教師都希望學生能考上一個好大學。作為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將自己的眼光放長遠,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以免學生心理壓力過大,導致德育教育的教學效果降低。因此,作為平時和小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人,班主任應(yīng)該盡可能的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這就要求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平時的學習壓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另外,對于平時成績比較不理想的學生,班主任更應(yīng)該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用適合小學生的語言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尋找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鼓勵和肯定學生,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這樣,學生才能釋放心理壓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方便班主任將德育教育貫徹到學生的方方面面,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德育知識。
在現(xiàn)代化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也要認識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對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班主任在小學德育教育中,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特征來設(shè)定班級管理的目標,比如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班主任不能要求學生完全做到四年級學生的成績,更不能“縱容”學生,以二年級的要求來教育三年級的學生。班主任應(yīng)該明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知識水平和對德育的認知能力是不同的,在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時候,班主任要采取不同的德育的教學方法,依賴于學生的發(fā)展水平來開展德育教育活動,促使學生學到更多的德育知識[2]。一般來說,班主任管的太嚴或者太松,都不適合學生的德育熏陶狀態(tài),這是一種短期的德育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長久發(fā)展。而且,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學活動的時候管理不當,很容易給班主任的后續(xù)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不利于給學生開展高效的德育教育活動。因此,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來開展德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德育教育中得到啟發(fā),促使學生在德育教育中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現(xiàn)代德育教育中,如果班主任一味地給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什么,很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抵觸情緒,不利于學生學習更多的德育知識。因此,班主任要將思想教育工作和學生的自我教育有機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班級中積極展示自己,不斷優(yōu)化和教育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這就要求班主任多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促使德育教育落實到學生,讓學生在豐富的班級活動中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班主任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能夠有效影響小學生。例如班主任可以給學生開展一些主題班會,強化學生的規(guī)范意識,開展一些尊重長輩、先進人物鐘南山等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熏陶,感知優(yōu)秀的榜樣精神。
綜上所述,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研究,根據(jù)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設(shè)定不同的德育教育目標,將德育教育落實到全方位,讓學生吸收更多的德育知識。另外,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想法,進而開展一些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