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縣金澤小學
兒童詩,在小學低中高段教材中都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兒童詩有以下特點:其一,語言重韻律、富有音樂性;其二,詩歌之中出現(xiàn)的意象都是兒童熟知、貼近兒童生活的事物,都依托了兒童生活;其三:語言簡潔精粹。兒童詩中很少有生僻詞匯,都用詩意來表現(xiàn)詩歌的情趣、意境。由于兒童詩的這些特點,它的教學就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著力于誦讀、背誦,指導學生重在品悟詩歌的語言,欣賞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我覺得兒童詩不妨這樣教:
教材中的兒童詩短的有三五句,長的也就是幾行,百十來字,這些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的如山間清泉,有的如夏日清風,有的如微風拂過風鈴,有的如同一首浪漫的夏夜曲,所以,朗讀是詩歌教學的首選。讀什么?讀出那種節(jié)奏,讀出那種韻味,讀好重音、停頓、節(jié)奏、押韻來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詩歌特有的形式?jīng)Q定了它特別適合讀,讀詩可以一遍一遍地讀。一首詩一般有好幾節(jié),教師在教學時指導好一節(jié)詩的停頓、連讀和重音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走進整首詩,在一遍一遍的讀中感受詩歌的音韻美,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詩歌變得好聽起來。如,《聽聽,秋的聲音》這首兒童詩,長短句結合、疊音詞運用很頻繁,字詞押韻,這些“文學概念”教師在指導朗讀時未必要點明,但需要指導學生通過重音、停頓、快慢、高低的處理,讀出整首詩的節(jié)奏、音調、韻律來。如,詩中的“秋葉刷刷、蟋蟀啾啾、莊稼歌吟”,多美的秋天,多美的文字,教師不妨在這兒帶學生多停一會兒,通過一遍遍徜徉于文字之間的讀來感受這種文字之美,同時通過朗讀讓學生與詩人相遇,像這首詩中,當讀到“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花里,在每一滴水里……”時,筆者讓學生想象,秋還在哪里?這樣,讓學生充分讀,讀著讀著,你會發(fā)現(xiàn)遠離教師冗繁的講解,學生卻能通過讀,體驗和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
1.詩中有畫。兒童詩的語言是凝練、精妙的,是經(jīng)過詩人反復推敲得來的。任何一首詩歌的教學都應該關注語言的學習,教學中引導學生品悟關鍵字詞,與詩人心靈產(chǎn)生共鳴,與細微之處踏尋詩人情感的痕跡。如,筆者在執(zhí)教四年級上冊艾青的《太陽的話》一文時,“把晨曦、溫暖和露水,撒滿你們心的空間?!睘榱俗寣W生感受到太陽的熱情,筆者引導學生先給“撒”組詞,了解它的字面意思,再引導學生透過“撒”字想象畫面,為后文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做準備。
2.詩中有想象。每一首詩歌都蘊含著豐富的畫面,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兒童是極具想象力的,他們會用自己獨特的想象去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如,《葡萄》:
孩子靜靜地
看著葡萄
要是我有
這么一大堆彈珠
該有多好
教學這首小詩時,不妨一句一句出示,給學生們足夠時間,讓他們將葡萄與彈珠形象化,讓學生們通過想象將葡萄和彈珠聯(lián)系起來,一樣的晶瑩透亮,一樣的招學生們喜愛。通過想象,學生一下子感受到了兒童詩的魅力所在。
詩人詹冰說:“兒童詩就是兒童自己看得懂的詩”,兒童詩以兒童為中心,寫他們的生活,受到兒童的喜歡,所以創(chuàng)作兒童詩是童詩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兒童詩的創(chuàng)編可從以下方面來訓練。
1.不可回避的“技巧”模仿。詩歌是凝練的意象化的藝術。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先學習一點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所學習的童詩表達上很有特點,可完全讓學生通過借鑒、模仿積累創(chuàng)作方法。如《雪地里的小畫家》,在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后,學生發(fā)現(xiàn)這首詩都是“動物+畫了什么”。教學時,先讓學生了解了動物的腳印與畫的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后,學生自然地仿寫出了:“大象畫圓盤,老牛畫月牙,松鼠畫小花”這一簡單的仿寫,一朵朵詩意小花就這樣綻放了。
2.打開思維,快樂創(chuàng)作。學生的寫作也要分梯度進行,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創(chuàng)作方法后,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力求多變新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通過教師設置問題、話題,讓學生多回顧、聯(lián)想、審視生活,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引起頭腦風暴,根據(jù)詩歌構建屬于自己的意象,根據(jù)意象展開詩歌仿寫,為學生能夠寫出自己心中的詩提供一個平臺。
總之,兒童詩的教學要根據(jù)文體特點,依文而教,站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角度對教材進行解讀,這樣才是上乘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