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堅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街第六小學 廣東 廣州 510800)
小學是學生接受正規(guī)學習的初始階段,而數學作為一門學生終生學習中的主要科目,教師必須把握好教學模式,怎么樣才能在短短的幾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打造高效課堂是每個從教者所面對的一大難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但要傳授學生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上去。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提升教學質量。本文根據我多年小學數學教學經驗總結了一些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怎么樣才能更好地構建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立出與之相符的教學目標,多數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學習的興趣,每天面對這些枯燥的數字已經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如果想要打造小學數學課堂必須要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來,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能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數學公式以及概念,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學生所熟悉的環(huán)境結合到一起,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習數學的潛能。比如,在教學《統(tǒng)計與概率》這節(jié)數學概念的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物體來創(chuàng)設問題,問,我們拿出一枚硬幣拋向空中,當硬幣落下的時候會有幾種結果,正面出現的概率是多少呢?隨后教師可以拿出硬幣想學生實際演示,大家共同驗證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這節(jié)所學知識,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所學的知識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積極性。
在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教師多數是以講解練習題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另外還會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yè)鞏固學生所學數學知識。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很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效率。所以,作為新時代下的一名一線教學者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在教學中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將學生學習數學的直觀想象能力培養(yǎng)出來。比如在教學圖形變換這節(jié)數學知識的時候,完全可以將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利用起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中的動態(tài)圖形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學效率,同時還可以通過規(guī)則圖形的變換將學生真實的變換感受培養(yǎng)出來,促使學生從直觀的視覺體驗中體會圖形的變換,通過這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為學生以后更好地學習幾何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想要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就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在數學中也是一種邏輯推理能力,不能只讓學生死記硬背數學公式定理,而是在不斷學習中強化學生自身的數學能力,使他們可以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組織學生共同探究數學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地將自己的意見講出來,在相互討論中交流自己的真實想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找規(guī)律》這節(jié)知識的時候,找規(guī)律的對象可以是圖形也可以是數學,只要里面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就能夠作為一道題來思考。像這樣的數學規(guī)律題,“1,5,9,13,( ),( )”,教師可以讓學生來討論這樣的題目,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很快就可以找出這組數字中的規(guī)律,每個數字加4之后就是后面的數字。學生在這樣的規(guī)律探究中也會學習到一些方法,比如第一個是數列各項只與它的項數有關,或只與它的前一項有關,還有,前后幾項為一組,以組為單元找關系才可以順利地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這些都可以在學生練習中能夠發(fā)現的一些比較簡單的方式方法,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感受到數學中的樂趣,更愿意走進學習數學之中。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教師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構建高效的課堂需要教師可以從多方面完善教學現狀,在教學中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身的專業(yè)能力為學生構建出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