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縣上海裕展希望小學
現(xiàn)階段,部分農村地區(qū)經(jīng)濟條件落后,教育資源與城市地區(qū)存在較大的差距,學校美育面臨諸多困難。如何探索符合農村學校的美育方法,構建一套符合農村學校特點的美育模式,并指導學校的美育和實踐活動,成為學校教育管理中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美育與道德情感相輔相成,高質量的美育可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其對道德的認知水平,而且美育與德育融合的教學模式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能力,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一是以基本行為規(guī)范作為美育的切入點,引導小學生在日常排隊過程中學會遵守秩序,在敬禮過程中掌握文明禮貌規(guī)范,在日常說活及做事過程中自覺踐行美育的相關內容。二是道德規(guī)范教育從基礎環(huán)節(jié)入手,利用適合小學生的方式規(guī)范其日常言行舉止。通過加強文明禮儀教育,帶動養(yǎng)成教育。三是組織自我教育活動。日常美育及德育中大力提倡努力學習、鍛煉身體、積極參與學校各類主題活動,營造出濃厚的美育氛圍。以農村小學生的實際特點為基礎,建立符合其特點的更加人性化的行為規(guī)范要求;同時不斷建立健全學校學生自我管理的體制機制,通過學生有效的自我管理,促進學生主動遵守美育及德育要求。
通過上述措施,美育和德育不再是彼此分離的內容,而是實現(xiàn)了互相融合,德育和美育也不再是灌輸式說教,而轉變?yōu)閷W生主動參與實踐的過程,學生對美育的相關內容理解逐步加深,并能夠自覺踐行美育的基本要求,對其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育是學生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為此我校把課堂教學作為美育的主渠道,因此需要我們構建美的課堂;并在各學科教學中合理滲透美育,具體做法是:
1.教師在課前準備中需要牢固樹立審美的相關意識,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挖掘美育相關元素,并采取小學生能夠接受的美育方式開展教學。
2.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學模式的美感,通過課堂語言、板書、情境營造等模式,使學生深刻感受到美育的內涵,實現(xiàn)教學形式的審美價值提高與教學內容簡潔易懂相融合,使學生獲得美育熏陶,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制定教案編寫要求,教案編寫要符合“五要素”精神:(1)挖掘美,將美育教學與各科教學相結合,要求教師在備課和編寫教案時,以學科中涉及的具體內容為中心,延伸和挖掘教材內容中美的因素。(2)揭示美,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學目的的達成中,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體驗,巧妙地把美的因素向學生揭示出來。(3)滲透美,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將美的因素滲透到各個教育環(huán)節(jié)當中去。(4)展示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運用自己的語言、情感和圖片、音樂、視頻等向學生展示美。(5)反思美,通過進行課堂反思,進一步發(fā)現(xiàn)和挖掘美的要素。
為提高美育效果,學校積極開展美育實踐活動,具體方法是,利用課堂及課余時間開展美育,營造良好的美育氛圍,使學生隨時能夠接受到美育,實現(xiàn)心靈的升華及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組織成立藝術類興趣小組,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著重通過美術課堂,在繪畫中滲透美育教學;將美育融入到經(jīng)典誦讀中,通過每日朗讀優(yōu)秀古詩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意境,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美育中,環(huán)境美是不可忽視的內容,會對學生的精神面貌和美育的整體效果產(chǎn)生影響,為此在開展美育的過程中需要將人文美和環(huán)境美結合,構建美感十足的校園環(huán)境,提高美感韻味。
首先,打造學校墻面文化,讓每一面墻壁說話,讓墻壁“說話”,充分利用校園中的墻壁開展教育,是美育實現(xiàn)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其次,打造學校文化體系,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學校文化用標語體現(xiàn)出來。再次,進行溫馨如家的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在和諧的班集體中的到美的教育。最后,努力打造學校辦公室、功能室等文化,讓美的教育無處不在。通過對美育功能及內容的深入挖掘,在各個學科教育中融入美育,并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學生的美育及德育素質均得到顯著提高。
農村學校也可以干一番“美在校園,美在行動,美在心中”的事業(yè),讓美育成為農村小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美育在路上,努力探索研究出一條符合農村小學的美育途徑,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村小學美育運行機制,將是我們接下來工作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