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常熟市楊園中心小學
“精講多練”中的“精講”,并不是要求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時“不講”,也不是要求教師“少講”?!熬v”與“不講”之間以及“精講”與“少講”之間存在本質不同。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精講”實際上指的是教師應該盡量用簡明扼要、清晰易懂、且符合學生認知的語言,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課堂教學的內容,并不是為了做到“精”某些教學內容就少講,甚至是不講了。所以,將“精講多練”中的“精講”簡單理解為“少講”或者是“不講”顯然是錯誤的。那么要達到“精講多練”的要求,“精講”到底應該講什么?不講什么?又應該怎么講?以下筆者就結合自己的體育教學經驗,對這三個問題進行了梳理。
如果要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做到“精講”,那么究竟應該講什么呢?筆者認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精講”有三類內容是必須要講的,即:講方法、講規(guī)律、講重難點,可以將其概括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精講多練”中的“三必講”:
講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完成動作的方法和練習方法要講。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以身體練習為主,掌握技術動作,提高運動技能也是教學最為基礎的目標之一。但是,由于不同體育運動項目有著不同的技術動作體系,而不同的技術動作有著不同的完成方法和完成要領,這些內容僅僅依靠小學生自己去學習、領悟是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甚至有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所以,開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時,特別是在上新課時,相關技術動作的完成方法和練習方法,是教師必須要講的一部分內容。教師應該用簡明扼要、清晰易懂,且符合學生認知和理解水平的語言,向學生講解清楚完成該技術動作的方法、要領、注意事項以及練習方法,確保學生學練活動的高質、高效進行。
學生的體育學習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思考、練習、內化長期積累,不斷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規(guī)律性的知識和內容,是否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往往決定了學生的體育學習是淺層次的學習還是深層次的學習。而就小學生的能力水平來說,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顯然是不顯示的。教師必須在必要的時候進行一定的講解,通過適時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逐步揭示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規(guī)律,確保學生的深層學習。因此,規(guī)律性的內容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講的第二類內容。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指的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難點,指的則是以小學生當前運動基礎、學習能力掌握起來比較有難度、有挑戰(zhàn)的知識和內容。只有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難點,才能夠確保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所以,在開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時,每次教學中的“重難點”也是教師必須要講的一部分內容。教師應該在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帶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合理的方式力求講解清楚。例如:如何跑成直線,且跑得又快又輕松,是小學30米快速跑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小學生的運動知識和運動經驗有限,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也仍然在發(fā)展過程中,如果教師放任這部分內容不講,讓學生自己去琢磨,一是很多學生可能琢磨不出個所以然,始終不得要領。二是,部分學生即使琢磨清楚了這內容,往往也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且中間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錯誤與偏差。所以,放任重難點內容不講的做法只會導致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低效,重難點同樣也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講的一部分內容。
明確了“精講多練”中的“精講”應該講什么之后,還要清楚“精講”理念下哪些內容不需要講,有取有舍,才是“精講”之道。那么,從“精講”的視域出發(fā),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哪些內容是不需要講的呢?筆者基于教學實踐梳理,同樣也對此進行了思考,并將其概括總結為了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三不講”:
課堂教學只是學生體育學習的一個途徑,實際上,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體育課外活動、課后練習、課外學習等等,同樣也是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途徑。所以,學生的體育學習,是一個以課堂教學為主,以其他多種途徑為輔的綜合學習活動。而學生體育學習的這一特點也決定了,有些比較簡單、比較基礎的內容,可能學生已經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就掌握了。那么學生已經掌握、已經會的這部分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不需要再去重復講。如果教師不顧學生基礎,仍然按照教材安排一板一眼地去重復講這些學生早就已經掌握的內容,一方面是對有限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另一方面也容易消磨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類似“這么簡單的內容,還要講,太沒意思”的想法,而這種情況顯然不利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也不符合“精講多練”中“精講”的理念。因此,為了避免上述問題,在開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做好學情分析工作,通過學情分析明確哪些內容是學生已經會了、已經掌握的內容,那么這類內容就不需要再次在課堂中重復講。
除了學生已經會了、已經掌握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之外,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知識和技能也不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講,這一點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尤為重要。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和學習生活經驗增加,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也在隨之提高。再加上,體育學習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延續(xù)性,所以隨著學習的推進,有一些內容,特別是知識性內容是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獲得和掌握的,那么這部分內容就屬于“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內容”,也是教師不需要在課堂上講的一類內容。教師應該借助學情分析,提前將教學中的這類內容歸納出來,并嘗試采用科學的方法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例如: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內容”非常適合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借助學情分析預先將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內容歸納出來,制作成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料,如:微課、PPT課件等,并提前課堂教學一段時間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就學習情況進行溝通,也可以針對學生中的疑問進行互動討論等等,這樣就將“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內容”搬到了課前,既契合“精講多練”的理念,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時間,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筆者通過在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中嘗試應用上述思路,證實了將“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內容”放到課前讓學生自學,是貫徹“精講多練”中“精講”的有效手段。
“講了學生也不懂的內容”,指的是與學生當前理解能力、認知水平等相差過大的內容。這類內容超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即使教師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講解,學生也不一定能聽得懂、理解透。例如:體育教學中經常會涉及一些體育術語,這些體育術語有些是經過教師講解學生能夠理解的,但有些卻過于生澀,教師講解了學生也難以理解,那么這類術語就是不需要講的,教師可以用更通俗的語言去表達,但卻不需要針對該專業(yè)術語進行深入、詳細的講解。所以,“講了學生也不懂的內容”是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不需要講的第三類內容。
清楚了“精講多練”中的“精講”應該講什么、不應該講什么之后,這些必須要講的內容又應該怎么去講呢?筆者同樣結合自己所開展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實踐,對此筆者概括為了“精講”中的“三要做”:
言簡意賅,風趣生動的講,主要指的是兩個問題:(1)言簡意賅。簡單來說,就是力求用最少的語言,來講清楚問題。能用一句話的不用兩句話,能用兩句話的不用一段話,在學生能理解的前提下,語言越簡練越好。(2)風趣生動。小學階段學生年齡比較小,生性活潑,風趣生動的教學語言相較于平滯呆板教學語言,不但更受學生歡迎,更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教學內容。例如:在教授肩肘倒立時,教師可以把肩肘倒立的姿勢形容為剛剛出芽的小種子,并且將肩肘倒立的動作要領總結為“直腿坐墊手前伸,仰臥屈體腳面繃,兩肘內夾手撐腰,伸髖挺腹腿上伸”,這樣生動,同時又精煉的講解方式,既做到了講的生動,又做到了講的簡練,真正契合了“精講”的核心要義。
思路清晰,從啟發(fā)引導的角度去講,也是“精講”的關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某些內容是必須要講的,比如,前文提到的30米快速跑的動作完成方法和動作完成要領,就是必須要講的一類內容。雖然這類內容是“三必講”之一,是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要講的內容,但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講,也會收獲完全不同的效果。仍然以30米快速跑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掌握30米快速跑的動作完成方法和動作完成要領,教師可以一邊進行動作示范一邊講解,“跑的時候,頭要擺正,眼睛要看前方,兩臂擺動,步子要大,同時還要盡量跑直線”。這樣的講解方法,也基本上做到了講的精煉,但是卻難以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深度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在理清教學思路的基礎上,采用啟發(fā)引導的方式去講,比如:想一想以前看到的短跑運動員,他們快速跑動時,眼睛是看的什么方向?雙臂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在學生回答“向前看,兩臂彎曲來回擺動”之后,繼續(xù)提問,“為什么眼睛要向前看?左右看行不行?向后看行不行?如果這樣做可能出現(xiàn)什么問題?”“為什么兩臂要勻速擺動?雙臂緊貼身體保持不動向前跑是什么感覺?大家體會一下,說一說運動員能不能用這種姿勢去比賽?為什么?雙臂亂擺又是什么感覺?體會一下,說一說運動員能不能這樣去比賽?為什么?”這樣通過一系列的引導性語言,引導學生思考快速跑動作的要領,更牢固的掌握動作要領,實現(xiàn)高效教學。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所有語言都是講給學生聽的,所以,要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講,這樣學生才能聽的懂、愿意聽。比如,在遠撐前滾翻教學中,教師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遠撐前滾翻,在經過學習之后,絕大多數(shù)都要能夠在他人的幫助和保護下完成遠撐前滾翻這個動作,同時還有少部分同學需要獨立完成這個動作”。這樣的教學語言就不符合“貼合學生實際去講”的要求,聽完了教師上述表述,學生并不清楚自己是“絕大多數(shù)”中的一員,還是“少部分”中的一員,應該如何確定本次學習中自己的目標。此時教師可以換一種說法“遠撐前滾翻是一項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但是經過練習可以讓我們越來越勇敢,本次課我們就挑戰(zhàn)遠撐前滾翻,每人完成2次動作標準的遠撐前滾翻動作怎么樣?”這樣的表述方式,不但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為本次課明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顯然更有效。
綜上所述,“三必講”“三不講”“三要做”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貫徹“精講”的關鍵,教師一定要將其重視起來,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高質、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