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甘州區(qū)馬神廟街小學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習掌握社會規(guī)范的基本階段,隨著年齡和社會經驗的增長,學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道德認知,積極主動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行為方式,自覺、自愿地修正自己的道德行為。自主性德育是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要形式,注重學生對道德內涵的認知,重在道德精神的內化。學校和教師應當引導和激勵學生進行自我約束道德行為,自我改變道德觀念,自我提升道德精神,自我感知道德準則,進而實現自我道德品質的形成。自主德育改變了當前學校德育工作重理論知識講解,輕德育行為的培養(yǎng)和社會實踐的情況,真正實現了豐富學校德育手段,提升德育功能的目的。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在小學生德育實踐中,應當積極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德育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一起創(chuàng)設問題場景,引導學生學習優(yōu)秀的德育品質,發(fā)現道德問題,調動自我經驗,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加深自我德育表現的認知。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社會上自覺進行道德評判,與同伴學會溝通分享德育信息,相互展示、學習德育成果,讓思想碰撞出火花,在德育中積累學習經驗,使自己的道德情感得到升華。如,設立班級“自我管理德育行為表現評價欄”,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設置目標,由學生自己打分,并寫出扣分原因,每周一次的班隊會上,每個學生都要發(fā)布自己的得分情況,小組監(jiān)督委員會評估其分數是否屬實,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評價者,使學生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小學德育工作要組織體驗性德育活動,活動內容要涵蓋《中小學德育指南》的要求,注重活動的實踐育人功能,做到以鮮明德育主題引導學生,把學生的德育認知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彰顯德育活動的精神魅力,把學生美好的感受轉化為德育的終極目標。
除了每周的升旗儀式是進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機之外,每周德育主題應設置不同的內容,可以以班級“五個一”活動形式進行:跳一支舞蹈,為德育主題活動加入藝術的色彩;誦一篇美文,喚醒學生沉淀在心底的道德情愫;發(fā)起一次倡議,號召學生以行動實踐自己的諾言;唱一首歌,使得主題教育生動起來;利用學校和班級自媒體展示活動,交流班級活動經驗。此外,再配合以宣傳欄、手抄報、黑板報、優(yōu)秀征文等形式,讓學生人人都參與一項活動,對學生進行不同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道德教育,使學生從活動體驗中獲得正確的道德規(guī)范認知,同時道德思維自覺得到發(fā)展,道德能力也在無形中得到提升。
小學德育工作形式要開放,要把德育滲透到其他課程中,緊密結合學校的各項活動,綜合各學科教學,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實踐精神;利用每周社團活動培養(yǎng)特長,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利用每年一次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進行軍事、農業(yè)、工業(yè)、環(huán)保、生態(tài)、手工制作等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小學德育工作的場地要開放,才能積極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實現社會資源共建共享,利用各種社會教育、公共場所等資源開展不同主題的實踐活動;建議家長樹立良好的德育榜樣,用優(yōu)秀的家風家教引導學生,用良好的家庭氛圍熏陶學生;呼吁社會支持學校德育工作,邀請社會德育優(yōu)秀人員宣講德育故事,讓學生參與社區(qū)活動感受生活的和諧美好,進一步樹立崇高的理想。
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增強德育的可持續(xù)性,同時調動教師德育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德育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德育工作中首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新的發(fā)展觀,消除教師話語霸權,真正實現教師是教育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是教育的主人、實踐者和收獲者的目的。
總之,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一個人的德育品質不僅關系著個體的發(fā)展、家庭的和諧、下一代的成長,更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和進步,而小學階段的德育內容豐富多樣、形式多姿多彩,是每個人的德育品質形成的最佳時機和重要節(jié)點。因此,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樹立為時代育人的崇高理想,要以認真負責的教學態(tài)度,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自主性道德教育,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完成學校德育注重學生主體性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