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安定區(qū)教育局
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誠信一直都是國人倡導的重要素養(yǎng)。對于學生而言,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獲得資助,有助于學業(yè)的順利完成,進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多保障。那么,如何加強資助學生的誠信教育,切實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是當前社會研究和關注的重點,加強學生資助誠信教育的實踐路徑探析,意義深遠。
1.受社會風氣影響,部分學生虛榮心強。當下社會信用制度和個人誠信體制仍不夠健全,監(jiān)督體制仍有所缺乏,于是,對利益的追求導致各種失信行為出現(xiàn)。教育體制具有較高的開放性,學生受到社會拜金、浮躁的不良風氣影響,導致攀比、虛榮心理嚴重,有些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謊報家庭經濟情況騙取學校資助。
2.內部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盡管在學生資助的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負責資助的審核、評定和發(fā)放,同時,學校也有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和管理的責任,但截至目前,各部門管理體制仍不夠完善。
3.家庭忽視道德教育,學生信用缺失。有一些家庭只重視學生的學業(yè),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確的道德教育,導致子女缺乏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信用缺失。
1.搭建資助者和受資助學生交流平臺,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在征得各方同意、體現(xiàn)互相尊重原則的基礎上,搭建資助者和受資助學生的交流平臺。通過舉辦相關的資助儀式,定期了解受資助學生的情況,并反饋給資助人或資助機構,為雙方營造良好的溝通平臺。鼓勵受資助學生將這種精神進一步弘揚,如走出校門參與相關的志愿服務、公益服務等,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感恩意識。
2.加強誠信教育,營造誠信校園氛圍。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論方面的新思想,可以開設相關的誠信教育課程,還可以開展相關的通識教育活動,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或舉辦學生資助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完善誠信考試機制等,通過開展相關的攝影、演講、辯論比賽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在學校校園內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
3.加強誠信教育項目研究,將誠信教育內容內化于行。學生資助誠信教育本身是一項重要的保障項目,除了要在校園內開展相關的主題教育和理論培訓以外,還可以探索更多的專項實踐項目??梢詫⒄\信作為申請國家或學校相關先進獎項的申報條件,并開展相關的誠信榜樣事跡宣傳等活動,提升學生的誠信觀念;通過與校外社會團體等機構合作,設置相關的誠信超市,利用寒暑假等時間節(jié)點開展相關的專題調研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搭建良好的互動平臺。
4.加強法制教育,完善誠信機制。一方面,要對家庭困難學生的情況如何認定、如何進行動態(tài)數(shù)據維護等問題建立層層審核機制,確保將符合條件的貧困學生納入到保障機制中來,對于出現(xiàn)弄虛作假以及資助資金使用不當或者審查監(jiān)督不嚴格等情況要嚴肅處理。另一方面,要探索多元化的誠信監(jiān)督機制。在尊重學生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可對貧困學生情況通過合理的渠道進行公示,建立走訪制度,對貧困家庭的學生開展定期走訪,對學生經濟困難情況進行再次審核監(jiān)督。相關部門要建立聯(lián)動機制,對出現(xiàn)違規(guī)不按時履約的貸款大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等媒體進行公開,從而切實形成良好的約束機制。完善學生資助誠信檔案管理機制,在學生檔案中記錄相關的助學貸款情況以及日常在校表現(xiàn)、勤工儉學、參加公益項目等情況,對助學貸款以及資助流程等進行全程監(jiān)督和專項調研,借助大數(shù)據建立動態(tài)的數(shù)據監(jiān)督管理機制,及時納入新的貧困學生群體,并對不再符合條件的學生做好勸說引導工作,切實發(fā)揮誠信資助基金的功能。
總之,學生資助誠信教育工作的開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要有效提升誠信教育成效,應當從校園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實踐活動、誠信檔案建立以及社會監(jiān)督等多個方面入手進行完善和優(yōu)化,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資助管理模式應有的價值,提升學生的誠信意識和道德素養(yǎng),讓他們成長為更有益于社會發(fā)展的新時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