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青銅峽市第四小學 寧夏 青銅峽 751600)
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而且要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教學環(huán)節(jié)。
目前,由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缺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普遍不高。一方面,小學生的自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缺乏自主性和閱讀熱情;。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不足,往往只注重講解,忽視學生自主閱讀的作用,學生不能體會課堂閱讀的樂趣,缺乏閱讀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嚴重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語言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如果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課堂問題作為師生交往的主要媒介,可以幫助教師解決這一問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有趣的問題進行思考和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成就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小學生在語文閱讀課上積累的知識相對有限,語文閱讀教科書的內容與小學生日常生活的內容之間的距離相對較大,小學生在理解上更加困難,甚至一些不善于接受的學生在學習后的課堂上也會產生許多問題。在這種學習情境下,教師應積極利用網絡技術幫助小學生解決閱讀學習問題。教師在網上尋找與閱讀內容相似的閱讀材料或圖片信息,可以拉近小學生與語文閱讀學習的距離,有助于小學生準確理解語文知識的內容。例如,在小學課文《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一課中,教師先讓學生進行朗讀,再進行閱讀競賽,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下,教育部門對小學生語文閱讀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閱讀材料不僅限于教材內容,而且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根據教材的內容,上網查找相關的課外閱讀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網絡閱讀活動,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材料,滿足學生在網絡上學習的好奇心。核心素養(yǎng)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可以組織閱讀比賽,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空間和閱讀機會。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閱讀知識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閱讀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同時,教師應對在比賽中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給予獎勵或鼓勵,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讓他們積極參與閱讀知識的學習。例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并選擇幾個學生進行閱讀比賽。對于在比賽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老師可以頒發(fā)一枚小紅花獎章。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僅僅依靠教材內容來獲取和認知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因此,教師要想拓寬學生的閱讀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就必須在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豐富和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透過課內與課外閱讀的互補與結合,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擴闊閱讀知識,培養(yǎng)健康的閱讀習慣。例如,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在課堂前的三分鐘內讓學生閱讀一段文章,從而令學生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培養(yǎng)出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引入或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萌發(fā)真情。如果能夠恢復課文的真實情境,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就會得到充分的激發(f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shù)拈喿x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想象思維,使學生的知識、情感、行為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審美能力是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小學語文課本的文章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審美教育材料和審美因素,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是獲得美感的一種方式。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描述性或多媒體手段(圖片顯示、音樂渲染、動態(tài)視頻),為學生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使學生領會和感知美,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總之,網絡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需要。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必須始終遵循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指導思想,不斷改進和完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實現(xiàn)高效、高質量的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