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強
(新疆烏魯木齊市華兵實驗中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青年奧林匹克運動(以下簡稱青奧會)是在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倡議下,國際奧委會于2007年創(chuàng)辦的,分為冬季青奧會和夏季青奧會2種,賽事每4年舉辦1屆。首屆夏季青奧會舉辦的時間是2010年8月14日—26日,承辦國家是新加坡;首屆冬季青奧會舉辦時間是2012年1月13日—22日,承辦國是奧地利。我國在2014年承辦了第二屆夏季青奧會,承辦城市為南京。2018年,在阿根廷舉辦的第三屆青奧會上,中國共組織了82 名運動員參加,在24個大項102個小項角逐中收獲21 金、10 銀、9 銅。
青奧會是專門為青少年所舉辦的一項綜合性運動會,吸引著全球優(yōu)秀青少年,通過賽事的參與將青少年的青春活力以及動感展示給更多的人觀看,激發(fā)了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奧林匹克運動中。青奧會的開展為青少年提供了更大的平臺,讓各種等級的運動員,特別是其中非常優(yōu)秀的運動員,更好地展現(xiàn)出運動的美感,讓社會中的青少年可以模仿一些高超的體育技能,學習體育精神。青奧會的開展,使青少年更具運動的理念,對奧林匹克精神也有更深刻的認識,讓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不斷增強。此外,青少年在觀賞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將體育作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豐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給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提供了動力。
青奧會的舉辦,不僅為世界青少年提供了一個交往的平臺,而且也實現(xiàn)了各國文化的有效交流,更為重要的是促使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加入體育鍛煉。通過青奧會,世界各國青少年對奧林匹克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感悟,這對世界和平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與作用。
奧林匹克主義指出,人和諧發(fā)展的主要途徑就是體育運動。體育具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實現(xiàn)社會改造的特殊功能。但是,要想實現(xiàn)這一點就必須將其與教育進行結合,并重視與文化的聯(lián)系。從體育賽事的層面來說,奧林匹克運動具有了教育及文化的雙重功能。青奧會結合體育運動、教育文化的方式主要有2種。(1)直接將運動與教育、文化進行結合。(2)間接將運動與教育、文化進行結合。其主要是通過運動賽事本身的影響力,對賽事以外的人進行文化及教育方面的影響。直接將青奧會與教育、文化進行結合是最好的,但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能真正參與青奧會的人卻是非常少的。因此,采用間接的方式是最為合適的。
青奧會是國際奧委會增強體育運動與教育和文化直接結合的重要實踐,它不僅能吸引有競技天賦的青少年參與,同時也可對關注青奧會的青少年進行教育。無論是直接教育還是間接教育,青奧會都加強了奧林匹克教育的深度和廣度,豐富了奧林匹克教育體系,健全了奧林匹克教育制度。
我國青少年整體身體素質水平不高,尤其在耐力、體力、爆發(fā)力等指標上存在下滑趨勢。體育教育發(fā)展水平落后已是不爭的事實,這與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競技賽場上所取得驕人成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青少年“體質弱、身體超重及視力下降”等問題亟須解決。雖然大部分青少年對體育活動有著較高的興趣,但是每周的鍛煉時間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表現(xiàn)在青少年學校課業(yè)壓力大,家長和社會的唯分數(shù)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tǒng)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另外,體育公共場地及設施不完善也是原因之一。上述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阻礙了我國青少年整體身體素質水平的提升。以青奧會為切入點,對青少年進行體育教育,對促進我國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我國教育部門已開始重視青少年體育教育,但是整體來看青少年體育教育還處于邊緣化。繁重的課業(yè)壓力和應試教育觀念導致青少年體育教育處于弱化的地位。青奧會的出現(xiàn),能有效地將體育、文化、教育進行融合,為青少年體育教育發(fā)展提供方向。
為此,學校要最大化地發(fā)揮原有體育場館和體育器材的功能與作用,根據(jù)適用性原則對其進行改造,進而提高使用效率。同時,在保證最大化地發(fā)揮出原有體育設施的功能與作用之外加大開放與拓展,為青少年提供更好、更優(yōu)的鍛煉服務。在推進青奧會與學校體育教育的結合上,要將節(jié)儉樸素的辦會精神融入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使其同步。通過日常體育教育活動和課后體育鍛煉樹立青少年的正確價值觀,讓青少年真正感受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與魅力。這對青少年的成長及對其未來的發(fā)展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在學校教育體系中,體育教育功能和任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僅能鍛煉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還要幫助青少年獲得更加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青奧會秉持的奧林匹克精神會對青少年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為此,學校應基于青奧會的比賽項目對學校體育教學進行設計與優(yōu)化。在青奧會項目中,如游泳、田徑、羽毛球、籃球、足球、體操等都是學校常見的教學內容,對這些教學內容可根據(jù)青奧會的比賽要求加以設計和優(yōu)化,從而提高青少年課堂參與度。而其他項目可通過選修課的形式開展,如自行車、手球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通過對技術動作難度的降低、場地器材的變化等提高青少年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
另外,學??蓪ⅰ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與青奧會相結合,對青少年提出鍛煉的具體要求。例如,體育教師可規(guī)定青少年每天鍛煉1 次,強化體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讓青奧會與學校體育教育理念同步發(fā)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全范圍地滲透奧林匹克精神,讓青少年在奧林匹克精神的熏陶下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體育運動知識與技能,達到強健體魄的目的。在具體實踐中,學??啥嚅_展“青奧進校園”“青奧進課堂”等系列科普活動,在豐富的校園生活中有效地傳承奧林匹克精神,強化青少年體育鍛煉參與意識。
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是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目的。除學校外,還需要家庭和社會體育教育資源的介入。長期應試教育對家長和社會的影響是長久的,提高家長和社會對青少年體育鍛煉的重視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xiàn)的,必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聯(lián)合行動。
學校作為青少年體育教育的主陣地,需要承擔體育知識與技能傳授的重任,而家庭和社會作為教育的消費者也應履行一定的義務,必須從多方面入手,強化對青少年的體育教育,組織多種形式的體育教育活動。例如,由教育部門牽頭,組織學校對家長和社會人員進行體育教育知識的培訓,宣傳奧林匹克精神,讓社會人員和家長均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從而形成全面體育教育的氛圍。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青少年體育教育也得了較高的重視,相關的資金投入和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也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整體上我國學校體育場地的建設還無法滿足青少年群體的發(fā)展需求,在我國經(jīng)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公共體育設施存在較大的不足,尤其是部分農村地區(qū)沒有能力對體育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完善。這些都成為影響我國青少年體育教育發(fā)展的主要阻礙。另外,一些學校的體育設施(場館)沒有實現(xiàn)對外開放,場地器材的利用率相對較低。因此,相關主管部門要主導政策制定與實施,充分利用已有場地、場館的輻射功能和作用,滿足青少年對體育場地和設置的需求。
青奧會不僅可吸引更多有競技天賦的青年參與,同時也可對關注青奧會的青少年進行文化教育;不僅能促進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還能養(yǎng)成健康的運動品質。基于青奧會,在提高青少年體育教育有效性上,要突出奧林匹克精神的滲透教育,發(fā)揮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聯(lián)動作用,要立足所擁有的體育設施,加大對社會的開放程度和場地器材的功能優(yōu)化。青少年是國家發(fā)展的重要儲備力量,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刻不容緩且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