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嘉 遼寧歌劇院(遼寧交響樂團)
聲樂鑒賞,是指表演者從鑒賞的視角展開作品表演,而后利用各種聲樂技術把作品完美的表演出來。聲樂鑒賞在聲樂科學訓練中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活潑生動的語言是聲樂科學訓練中極具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語言優(yōu)美的同時,加上旋律的共同結合方能夠創(chuàng)作出完美的意境。例如一位歌手,在對作品進行表演時,首先要了解此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剖析出需要采用哪種藝術風格來輔助表演,方能夠演繹出當下的意境;還要分析出曲構的段、句,同時分析出哪部分是敘事,哪部分是抒情;既然是敘事的部分,就需要歌手表現(xiàn)出理智的情感加以闡述;而在抒情的部分,便要選擇激情或柔和的表達方式,并結合情感的釋放。
旋律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靈感與核心所在。一部好的音樂作品就算沒有歌詞,也絕不能缺少旋律。要想創(chuàng)作出深入人心、使人震撼的音樂作品,僅僅通過多元化的旋律,也是能夠達到的。所謂聲樂藝術作品中的旋律之美學其最主要是從音色、音調(diào)、節(jié)奏這三方面體現(xiàn)出來。作曲者在全情進行譜曲時,大都會將個人的音樂鑒賞部分融入音樂創(chuàng)作中,而表演者若要非常完美的詮釋出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就必須了解作曲者的思路,與作曲者的音樂審美產(chǎn)生共鳴一致。
聲樂演唱者想在舞臺上為作品增光添彩,必須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為之表演。例如聽眾們評論一位表演者臺風是否良好,在舞臺上的表演讓聽眾們感覺如沐春風,這就是對表演者形態(tài)之美的評價。在表演者日常訓練過程中,表演者也必須對肢體的表演能力和聲樂表現(xiàn)形態(tài)之美進行科學培養(yǎng),盡量去實現(xiàn)語言、旋律、形態(tài)這三者之間美的造就和統(tǒng)一和諧,這樣才能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舞臺效果。
在聲樂這門藝術活動領域里,相對于聲樂演唱技巧,聲樂鑒賞意識的科學培養(yǎng)要樹立在聲樂技巧之上,要激發(fā)表演者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表演者對于鑒賞的認知,直接關系到能否淋漓盡致地將聲樂作品中飽含的情感和內(nèi)涵完整地表達出來。當具備了一定的鑒賞意識之后,反之也能促進表演者對舞臺演出情感細膩的把握。
聲樂科學訓練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老師課堂教學時的練習時間都是相對短暫的,它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想讓表演者感受到聲樂藝術形式中的美感,并主動熱情地投入練習中,練習者必須超脫于單一的音樂技能的掌握,加強對聲樂鑒賞意識的培養(yǎng),這不僅有利于提高表演者的練習效率,更能在短期內(nèi)提升學習效果。
聲樂藝術具有個性化的特征,在聲樂練習過程中,針對同一類型題材的作品,表演者理解作品時的感受不同,表達出來的效果便大不相同。要結合具體的作品內(nèi)容以及作品當中的情感得以加強演唱者的聲樂訓練,激發(fā)演唱者帶有情感地展開演唱。從而引導并培養(yǎng)表演者的聲樂鑒賞才是學校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如果在科學發(fā)聲訓練當中減少了對鑒賞意識的培養(yǎng),便會使聲樂科學訓練這一主體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一部完整的聲樂作品主要通過語言和旋律的高效結合才產(chǎn)生了完美的情感表達;如何使一部聲樂作品被現(xiàn)場觀眾完全接受,作品的質(zhì)量是基礎,也是關鍵。在中國,聲樂藝術具有很強的民族代表性,表演者要在各民族地域文化中吸收營養(yǎng)并參照具有民族特色的聲樂藝術鑒賞的標準,也應該通過從語言、旋律、肢體等三方面充分的表現(xiàn)出對聲樂作品深刻的理解。只有這樣,我國的聲樂藝術作品在世界各國才能前所未有的獨樹一幟。
表演者要想在舞臺上感受到聲樂藝術的魅力和光芒,在臺下就要鍛煉自身的表演技能,加強對藝術美的理解和感受。導師完全可以利用各種聲樂表演大賽、音樂會等集體活動,使表演者在發(fā)現(xiàn)自身舞臺表演不足的部分,加以及時的補充和不斷的練習,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爐火純青的舞臺效果。既然舞臺表演是聲樂作品最終所呈現(xiàn)的形式,那么對于聲樂鑒賞意識的培養(yǎng),更應該結合表演者的舞臺經(jīng)驗,不能僅僅被理論所局限。
綜上所述,在聲樂科學訓練過程中,對歌手鑒賞能力的訓練必不可少,歌手只有基于一定程度的鑒賞能力以后,才可以在舞臺演出當中完整、具有感染力的演繹音樂的情感,讓聽眾體會到音樂美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