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麒露 陳新年 郭振華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塔兒山下有一個陶寺,位于襄汾縣城北約10公里的地方,北邊與大鄧鄉(xiāng)相接,南邊與曲沃相連,西邊與新城鎮(zhèn)接壤,東邊與翼城相鄰。全鄉(xiāng)土地面積十分廣闊,共有20個村委會,64個自然村,但耕地面積多屬山地。襄汾縣與霍侯路相鄰,它在其境內穿過,其中儲藏有金礦、鐵礦、石膏礦等豐富的自然資源。早在10萬年前,中外聞名的“丁村人”在這里繁衍生息,同時孕育出了輝煌的黃河文化。陶寺龍山文化遺址向東靠近崇山,向西臨近汾河,同時也是著名“陶寺文化”的所在地。這里的文化資源豐厚,民間藝術文化的蓬勃發(fā)展,這是天塔獅舞的產生和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
1.2.1 天塔獅舞的開端
天塔獅舞始于隋唐,但其源頭應該和舞獅密不可分。早在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中原與西域之間交流的大動脈:絲綢之路。《后漢書》對貢獅的最早記載:“漢章帝和元年,月氏國獻獅子;二年,安息國獻獅子?!豹{子的傳進,舞獅也相對應產生。中國舞獅的歷史起源于漢代,是公認的事實。西域各國向漢朝朝貢的同時,舞獅這種娛樂活動也一并帶到了漢朝,并出使專門經(jīng)過舞獅訓練的人員進行演出?!稘h書·西域傳》記載:“烏弋山離國王有桃拔、師子、犀牛。師子即獅子,此是百戲化裝,非真獸?!盵1]這有可能是舞獅訓練的最早來源。
1.2.2 天塔獅舞的開展
天塔獅舞是由舞獅的演變而來。從古代文學記載和舞獅研究者中能得知,舞獅最終形成于唐代延續(xù)到了今天。根據(jù)《舊唐書》里的記錄太平樂非常類似于現(xiàn)代舞獅。該天塔獅舞從單獅,到后來一人小獅和雙人大獅的開始演變。后來,因發(fā)展更為廣泛的觀眾需要,表演者試圖在板凳上進行攀爬表演,形成之后“板凳上的獅子”。隨著人們的欣賞水平體高,單調的內容和普通的內容表演已經(jīng)不能足以吊起觀眾的胃口。所以在保留其原有的基礎上,吸取了戲劇、雜技和武術動作的精華,并集成到獅舞中。1996年第六代獅子舞正宗傳人,著名的“北獅王”李登山根據(jù)項目的特點,改名為“天塔獅舞”。
天塔獅舞始于隋唐。它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宋、元、明、清,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以驚、險、奇、絕、美的藝術特點而被譽為中華一絕。驚:在高塔上舞動獅子,動作驚人,跌宕起伏。險:盡管沒有安全預防措施,但這令人震驚,并使聽眾感到懸念和激動。奇:獅子的眼睛,獅子的舌頭和獅子的尾巴很容易運動,而使用諸如吐口水的橫幅之類的運動會使人感到新鮮和稀有;絕:將力量溶解到技術中,在特技中滲透著文化,可以稱得上是絕;美:表演過程緊致靈活,空中的形狀大方伸展,給人以美的享受。
2.1.1 審美娛樂價值
天塔舞獅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各種特色,例如舞獅,武術,書法和雜技。群獅的表現(xiàn)更像是“家”。在表演過程中,獅子接吻,撓癢的動作,體現(xiàn)了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模仿了聲音,獅子之間的感情,使用鑼鼓的節(jié)奏對舞獅,情感和動作進行了配合表演。獅子的每個關節(jié)都配有專門的器官來控制它。表演結束時,獅子的嘴里吐處橫幅的動作將使觀眾大飽眼福。舞獅、雜技,武術和書法的融合,使表演在展現(xiàn)力量和技巧的過程中更加豐富。
2.1.2 健美健身價值
天塔獅舞一系列動作的完成需要表演者具有較好的力量、速度、柔韌、平衡、協(xié)調性等素質,即便是助手也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頭上帶黃布的領獅人,當他帶領兩只大獅子與四只小獅子上臺時,將完成直立,滾動,搶奪繡球等技術,并且用七秒鐘的時間迅速旋轉到塔的頂部;在塔的頂部表演高難的動作,如“金雞獨立”“三角倒立”等動作,并頭部頂在8英寸寬板凳的中心,既腳在天空,一只手握住毛筆,一只手握住一個紙板寫字,在空中表演倒福。兩只大獅在領獅帶領下一前一后,沿天塔底部左竄右跳,然后一層層向塔頂爬去,當兩個大獅子爬上了高塔,兩只獅子在一個9米高、1.3米長和25厘米的寬度的板凳,左右騰空,進行各種表演。在音樂的轉換中,兩個雄獅面對面,互相“接吻”“癢”、直立、兩頭向外、上竄下跳、左右跳躍,看上去如“九天攬月”“瑤池摘星?!备叱币徊ㄎ雌搅硪徊ㄓ制?,四個小獅子從四個塔底部的角落向上爬。當他們快到達頂時,兩個大獅子俯身搖搖頭,與兩個小獅子“親吻” “舐舔”“抓搔”。兩個大獅子在塔的頂部跳躍進行驚心動魄的特技表演如“水中撈月”和“蜻蜓點水”。在演出結束后,兩只獅子旋轉90度塔的左側和右側,面向前方,吐出寫著賀詞的條幅。舞獅表演將武術與舞蹈相結合,為了使獅子更為傳神,所以獅子的頭部表演者和獅子的尾巴表演者進行合作,這其中的技巧需要進行艱苦的訓練。因為經(jīng)歷了長期的訓練,身體得到了鍛煉這就提高了表演者的體質,體現(xiàn)出了健身效果。表演者因為在9米多的高度進行舞獅運動,那么對身體素質(力量、速度和耐力)和技能水平要求高。舞獅更是一種有氧運動,具有高的運動負荷,從而可以促進身體健康達到的健身目的。
2.2.1 地域文化價值
人類文化的差異,首先在區(qū)域性質可以表現(xiàn)出來。天塔舞獅模樣逼真,通過獅子頭將它們分為雄獅,母獅和幼獅。主要以橙黃色為主,動作主要是翻滾和跳躍,并且步法靈巧,特征表明這是一個典型的“北獅”。它表演是在三張桌子的高度上,同時塔超過9米的高度,在當?shù)氐倪@種舞獅表演是很難看到的,其中奇、驚、險、美、絕,獨特的地域特色被稱為“北獅王”,具有明顯的區(qū)域性。新中國建國當日,陶寺人用這種傳統(tǒng)優(yōu)秀的文化節(jié)目,以慶祝新中國的誕生。1986年,“獅舞”的演技進行了改善和提高。板凳增高到15層,并發(fā)展成兩個大獅子和四個小獅子,因此它被更名為“雄獅登天塔”。在2004年參加了第七屆中國藝術節(jié),并更名為“天塔獅舞”。近年來,“天塔獅舞”也頻繁參加國家級大型活動。并先后榮獲第七屆中國藝術節(jié)優(yōu)秀獎,山西省第一屆和第三屆廣場文化藝術節(jié)金獎,以及中央一套、五套、七套、十套、山西電視臺、香港鳳凰衛(wèi)視先后拍過故事片,而且收到日本,意大利等國邀請演出?!疤焖{舞”是山西省民間體育一顆耀眼的名片。
2.2.2 民俗文化價值
中國民俗活動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一些民俗廟會和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些活動不單使人感受到過節(jié)的氛圍,又能使民間文化代代相傳。這就解釋了天塔獅舞這種民俗活動表演多在節(jié)日或事件時出現(xiàn)。文化的樸實性在于它的象征意義,以及舞獅是“真實的和想象之間的連接。這種關聯(lián),就是所謂‘象征功能’或‘象征意義’?!盵2]同時是對美好愿望的向往。該天塔獅舞開始是作為祈禱活動,人們常常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和五谷豐登。正是這個象征意義使天塔獅舞的文化為繼承與發(fā)展陶寺文化提供了有利條件。陶寺文化的發(fā)現(xiàn)將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歷史向前推動了一千多年。天塔舞獅的表演形式和絕技是陶寺文化的延續(xù)和組成。它在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美學、力學、音樂和舞蹈史方面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舞獅表演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之一,是致力于祭祀和娛樂的民俗表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它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圖騰,因此天塔舞獅對人的影響體現(xiàn)在民族精神文化的弘揚上。盡管獅子是異物,但由于宗教因素,獅子被認為是吉祥物,是人類的守護者,也是驅魔的吉祥物。成為中國民族文化一部分的這種獅子文化自然會喚起表演者和觀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1.1 天塔獅舞側面體現(xiàn)了當?shù)貪h族人民的幻象文化心理特征
在眾多的當?shù)貪h族情歌中,龍、鳳、鴛鴦、七仙女、八仙、鯉魚、金雞、陽雀、畫眉、孔雀、桃花、石榴等都被賦予了特別的寓意。傳說龍是一種神異生物,龍是中華民族所崇拜得圖騰,是吉祥威嚴的象征。龍的普通級別類型有兩個角,蛇的身體,四足,鱗片,腥味十足,非標準類型還有獨角龍等。相傳龍可以攜帶云雨,減少災害和降臨祝福,象征吉祥。因此,它在全國各地為在舞龍的形式祈禱平安與豐收。有的地方還傳說哪吒鬧海的故事,龍的傳說是當?shù)貪h民族的一個文化倉庫。天塔獅舞代表著勇敢、吉祥、祥瑞,具有靈性,從另一個側面突出了當?shù)貪h民族幻象文化心理的特點。以幻象和豐富想象為特點的神話傳說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人類對生活加工主觀化的結果,具有直觀、主觀、多變、理性不足、邏輯性不強等特點,體現(xiàn)了當?shù)貪h民族幻象文化的特點。
3.1.2 天塔獅舞主要體現(xiàn)了當?shù)貪h族人民的意象文化心理特點
幻象文化心理是意象文化心理的起始階段和前提,前者突出客觀對象的變形、主體本能作用,而后者以客體對象的濃厚感情色彩和主體模糊理性作用為功能特征。[3]在幻象文化心理階段,一些人物被傳說化,高高在上,脫離人類。而在意象文化心理階段,人神分離,在具有神靈的同時,被賦予人的基本特征,并成為當?shù)貪h民族的原型意象。天塔舞獅的表演主要是多在節(jié)日或在活動中。舞獅活動是一種實物對象和抽象意義之間的連接,這種連接是所謂的“象征性功能”或“象征性意義”。它往往是一個對美好愿望的期望。天塔獅舞開始成為一種祭祀活動,人們通常會在來年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正好體現(xiàn)了意象文化心理特征。
3.1.3 天塔獅舞體現(xiàn)了當?shù)孛褡遐吋艿湣Φ冉粨Q、競爭等心理狀態(tài)
天塔獅舞還體現(xiàn)了當?shù)孛褡遐吋艿?、對等交換、競爭等心理狀態(tài)。天塔獅舞與節(jié)日喜慶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突出喜慶主題,往往發(fā)生在黃道吉日。參與者通過參與獅舞體現(xiàn)節(jié)日的喜慶,長此以往,形成一種儀式,而儀式的舉行本身就是突出趨吉避禍的主題;天塔獅舞表演者本著平等自由的原則進行表演,希望通過表演來獲取與自己已給出信息匹配對等的信息,屬于一種對等交換心理;再者,天塔獅舞的表演也具有競爭心理,希望通過驚險刺激的高難度表演來獲得觀者的叫好聲,從而達到突出個人才能的目的。
山西省襄汾天塔獅舞所體現(xiàn)出來的文化心理狀態(tài)是獅舞系統(tǒng)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體現(xiàn),特定文化心理狀態(tài)來源于特定的系統(tǒng)要素屬性特質,這里主要是由獅舞系統(tǒng)中特殊的環(huán)境要素來決定的。
3.2.1 天塔獅舞所體現(xiàn)出來的文化心理狀態(tài)是由天塔獅舞系統(tǒng)中特殊的環(huán)境要素決定的
塔兒山高聳挺拔,天塔獅舞如塔兒山也有插入云霄的雄姿。在塔兒山與呂梁山麓的夾縫間生存,也不難理解天塔獅舞產生的地理環(huán)境因素。這里交通不便,以農業(yè)為主,經(jīng)濟條件一般。人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勞追求幸福生活成為主流思想,因而敢于幻想,敢于冒險。人的身體和心理相互影響,正如人與環(huán)境一般互動關聯(lián)。[4]襄汾地區(qū)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因素和系統(tǒng)要素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心理境界,也制約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經(jīng)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這樣的條件也左右著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
3.2.2 “和諧”觀念是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天塔獅舞表演時,表演人員進入會場后,助理幾分鐘內迅速,準確,穩(wěn)步建立29個長椅和搭建起一個9米高的塔。只有領獅人與兩只大獅子和四頭小獅子在場上的合作,表現(xiàn)出良好的和諧性。 “和氣生財”、“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等思想在襄汾地區(qū)構成了當?shù)睾椭C文化的口頭表征。和諧已經(jīng)成為當?shù)氐囊环N傳統(tǒng),體現(xiàn)了一種行為方式和民眾追求的一種境界。[5]互幫互助在襄汾地區(qū)成為一種自然習慣,但凡村子中有紅白喜事,村寨中的鄉(xiāng)親們以及親朋好友會自覺聚集并伸出援助之手,體現(xiàn)了鄰里鄉(xiāng)親之間的和諧共處氛圍;如鄰里鄉(xiāng)親之間出現(xiàn)糾紛或者矛盾,村寨中的老人或者干部主動前往調解,消除隱患,共建和諧生活環(huán)境;當?shù)卮迕衽c大自然和諧共處,在不破壞大自然的前提條件下建造自己的房屋,且大多聚族而居,不刻意破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追求和諧的主題決定了當?shù)乩习傩罩g言語交流的文明,處處體現(xiàn)了禮貌、謙虛恭敬和贊美祝福的基調。
3.2.3 信仰自由、多元崇拜是當?shù)匚幕睦淼幕A
陶寺村以漢族為主,有屬于自己的心理素質,而圖騰和崇拜則是這種心理素質的最好體現(xiàn)。[6]當?shù)孛癖娦叛鲎杂?,崇拜天命,信奉“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7]信奉神靈,崇拜英雄,將歷史人物神圣化,加以祭拜和供奉。同時,敬重祖先,設立神龕。在當?shù)貪h民族心里,神靈無處不在,萬物皆有靈。幻象與意象文化心理主要來源于當?shù)孛癖姷倪@種信仰和圖騰多元崇拜基礎。
3.2.4 注重傳承、尊老尚古觀念深入人心
在晉中南一帶,人們注重文化傳承,人們一生中的其他禮儀習俗,如生男育女、滿月、周歲、壽誕祝賀、侍奉父母等,都有傳統(tǒng)風尚。尊老愛幼,維護傳統(tǒng)既是美德,也是當?shù)氐膫鹘y(tǒng)。在紅白喜事場合下吃飯,老人和長輩往往坐在上位。一些民俗活動,如跑旱船、舞龍燈、踩高蹺、演抬閣等保持的良好。天塔獅舞是師徒相承,傳承的每一代都會教一批正式的學徒,然后選擇最好的一個作為下一代繼承。因為舞獅子是深受當?shù)厝藗兊南矏?,很多村民都愿意在閑暇的時間去學習和使用它作為一種娛樂活動。至今,仍有不少陶寺村民或多或少會舞獅子。天塔獅舞的傳承是陶寺村的村民,他們都參加了演出,因為他們熱愛這門藝術。但他們大多是兼職的,沒有將舞獅作為謀生的唯一手段。只有李登山是筆者采訪的第六代傳承,他已經(jīng)持續(xù)了超過50年這項工作。
天塔獅舞是當?shù)孛耖g文化、民俗禮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體現(xiàn),具有多種社會功能,體現(xiàn)了當?shù)貪h族民眾多樣化的文化心理,有其獨特的形成原因。天塔獅舞還是構建當?shù)睾椭C村落、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語言特色為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流和交際提供了最基礎的遵循原則:禮貌、謙虛、恭敬、利他以及贊美。本著這種原則進行交流,人與人之間會更加和睦,國家與國家之間會和平共處。天塔獅舞具有悠久的歷史,興盛于10世紀80、90年代,而今,由于該系統(tǒng)要素屬性特質不高,要素之間作用方式不明顯,天塔獅舞已經(jīng)瀕臨消失邊緣,急需系統(tǒng)發(fā)展和保護。在黨中央英明指導下,一系列相關政策得以頒布,非物質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民間傳統(tǒng)文化得到了全國各民族的高度重視,漢族情歌的發(fā)展和保護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我們堅信天塔獅舞有朝一日又會重新煥發(fā)其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