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要]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互聯網逐漸與商業(yè)文化融為一體,電子商務應運而生。商家在網絡平臺對產品進行銷售,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銷售率?;诖吮尘?,本文從互聯網時代下農產品市場營銷過程中的相關因素入手,首先分析了互聯網時代對農產品營銷的影響和農產品在互聯網時代下進行網絡營銷的必然性,然后分析了互聯網時代下影響農產品市場營銷的具體因素,最后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提高農產品市場營銷服務水平的具體策略,旨在為促進我國農產品產業(yè)鏈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農產品;市場營銷;影響因素;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3.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8
1 互聯網時代下實行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必然性
農產品的網絡營銷主要是指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全面導入電子商務系統,然后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農產品價格、信息資料的發(fā)布。借助于以網絡為媒介的營銷體系,可以實現農產品生產基地與物流配送系統的結合,提高農產品品牌形象,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1.1 通過網絡營銷可擴大信息獲取面和市場時空范圍
農產品的供應量一般隨農業(yè)生產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尤其是一些生鮮類農產品。如果在市場營銷過程中出現“賣難”現象,則主要是由于買方市場產量過大,而農產品市場較小造成的。其次由于農產品在營銷過程中,存在信息傳播渠道不暢通的問題,因此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網絡營銷,擴大農產品的市場時空范圍,打破農產品營銷過程中的地域限制,使農產品的生產方不再只為某一個地區(qū)或者是某一群人生產,從而實現農產品營銷的全球化,使每個網民都成為農產品營銷過程中潛在的目標客戶,這樣便極大地擴展了農產品的市場營銷空間。
1.2 通過網絡營銷有利于分析市場需求,決定農產品市場方向
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具有生產周期較長的特點,但是當前我國農產品市場供求關系隨時都可能發(fā)生變化。因此,如果使用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模式,那么農產品生產就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盲目性。當前互聯網銷售平臺屬于一個透明化、公開化的競爭體系,信息的實時性和公開性使買賣雙方的身份逐漸透明化,緩解了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產品的生產商和銷售商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互聯網平臺上發(fā)布信息,同時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來了解當前各個地區(qū)消費者的需求和各種農產品市場信息[1],然后再根據市場信息與地區(qū)客戶的具體需求進行農產品的種植和生產。這就為解決地區(qū)性供求矛盾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1.3 通過網絡營銷可降低農產品市場交易成本
我國農產品網絡營銷具有復雜性、綜合性和分散性的特點,這主要是因為農產品在網絡平臺發(fā)布信息和銷售商品,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資產。農產品生產商或者經銷商直接通過互聯網平臺便可以及時、準確且全面地收集到各類相關信息,從而為農產品的市場銷售找準目標客戶,降低農產品營銷成本。此外,借助互聯網平臺農產品的生產商和經銷商可以直接與市場消費者進行溝通,從而減少了農產品營銷的中介環(huán)節(jié)和附加成本。由于農產品在市場營銷過程中的信息高度透明和及時,使得農產品在市場營銷過程中的信息搜尋、監(jiān)督管理、條件談判等各個方面的成本大幅度下降。
1.4 通過網絡營銷可打造農產品品牌
隨著當前我國網絡媒體的制作速度和覆蓋能力進一步增強,在互聯網上宣傳農產品的效果遠優(yōu)于傳統的營銷方式,且宣傳成本更低。因此,通過網絡營銷便可以打造出個性化的農產品品牌,再借助網絡平臺進行農產品信息的傳遞溝通,就能夠有效推動農產品品牌的樹立[2]。
2 互聯網時代下利用網絡營銷提高農產品市場份額的具體策略
2.1 采用網上預售模式,根據訂單進行生產
利用互聯網可以實現農產品的網上預售,通過這種模式,農產品的生產方可以根據網絡訂單中的種類、數量等相關信息,組織訂單化的生產,進而保證所生產的農產品可以滿足當前市場的需求。如果農產品的生產方沒有了解市場情況就盲目投入生產,那么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就很可能出現滯銷的問題,這樣不僅會給農產品市場運轉帶來負擔,同時也會給生產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農戶提前在網上發(fā)布農產品信息,消費者根據自身的需求在網絡下單,生產者便可以根據具體的要求開展生產,從而提高農產品的銷售率。同時網絡平臺存在大量商家和消費者,這也使得農產品的信息渠道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農戶在互聯網平臺上對農產品的生產方式進行調整,就可以保證農產品的生產與當前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相符[3-4]。
2.2 保障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多樣化
在農產品的網絡營銷過程中,通常產品質量越好,其價格相應越高,這主要是由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成本因素決定的,同時農產品在分類生產、商品包裝、物流配送等各環(huán)節(jié)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對此,農產品的生產方可以對長期合作的商家實行會員制,在價格方面予以優(yōu)惠,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拓展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同時還可以保留市場上重要的銷售資源。當然,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可以根據當前市場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確保農戶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利潤。
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保障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多樣化:第一,在農產品網絡銷售過程中實行農產品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銷售策略,通過將傳統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與當前互聯網有機結合,可以省去農產品的中間分銷環(huán)節(jié),為市場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農產品商品信息。此外農產品的買賣雙方也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實時交流,完善合作方案。第二,在農產品網絡營銷過程中可以采用雙道法策略,在網絡營銷過程中開拓直接營銷渠道和間接銷售渠道,從而實現農產品銷售數額的最大化,以此幫助農戶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5-7]。
2.3 利用網絡營銷強化農產品本土特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居民對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許多消費者來說,原生態(tài)和本土化的農產品對自身更有吸引力。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農產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通過產地因素可以發(fā)揮良好的品牌效應,因此在網絡銷售農產品時,可以對農產品的原產地、生產者、生產模式、生產環(huán)境、生產時間等一系列相關信息進行標注,進而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信譽度。市場消費者也會更熱衷于購買這些具有本土特色的農產品,例如,安徽碭山的酥梨、新疆的哈密瓜、陜西洛川的大蘋果、蘇州陽澄湖的大閘蟹等,這些都是極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
2.4 通過制作農產品網站進行文化營銷
農產品在進行網絡營銷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對農產品網站的制作。商家可以在網站中充分展示農產品所屬的地域文化和自身特色,強化農產品獨特的地域文化賣點。還可以借助農產品網站,在當地舉辦相應的農產品盛會,邀請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前來參觀和品嘗,使其親身經歷農產品的具體生產流程,以此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好感度。同時在進行農產品網絡文化營銷的過程中,還要始終堅持誠信為本、質量第一的原則,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口碑,不斷提高農產品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8-10]。
3 結 論
在互聯網時代下,進行農產品的市場營銷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制訂相應的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有利于充分發(fā)揮網絡平臺在農產品營銷過程中的作用,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
參考文獻
[1]于羨蕾,趙琪.關于互聯網時代的農業(yè)產品市場營銷研究[J].時代農機,2018(10):21.
[2]陳香宇.探討“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產品的市場營銷和市場推廣[J].中國市場,2016(31):31-32.
[3]宋毓.“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產品的市場營銷和市場推廣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2):366.
[4]毛菁菁.互聯網時代的市場營銷策略創(chuàng)新思考[J].現代鹽化工, 2018,45(5):130-131.
[5]程中海,王小月.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推進我國農產品貿易發(fā)展[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44(9):146-148.
[6]徐子奇.互聯網時代下我國農產品營銷策略[J].鄉(xiāng)村科技,2020 (8):49-50.
[7]侯鴻雁.基于“互聯網+”下的農產品市場營銷對策[J].廣東蠶業(yè),2020,54(3):87-88.
[8]李曉穎.網絡經濟時代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的轉變研究[J].銷售與管理,2019(15):97-99.
[9]張龍輝.經濟新常態(tài)下農產品市場營銷渠道的建設策略[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9):38-39.
[10]鄒群.“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9,47(12):231-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