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波 賀 丹 張 益 唐海蕓 劉希東
1.萍鄉(xiāng)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yī)院感染科,江西萍鄉(xiāng) 337000;2.江西省萍鄉(xiāng)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呼吸科,江西萍鄉(xiāng) 337000
我國矽肺病占塵肺疾病50%左右,是塵肺病危害最嚴重的一種。早期癥狀較輕,但隨著病情發(fā)展,咳嗽、咳痰、胸痛、胸悶、氣促等是矽肺常見癥狀,且患者常合并肺結核,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大大降低患者肺功能,喪失勞動能力,嚴重甚至導致死亡[1]。臨床治療中,需要對其臨床特點深入、全面的分析,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促進患者康復[2]。對矽肺合并肺結核患者多采用綜合性措施干預,如遠離粉塵作業(yè),加強身體鍛煉等,而藥物治療是較常用的方式,一般通過殺菌控制病情。而胸腺法新是免疫增強藥,可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應用其治療矽肺合并肺結核的效果的研究相對較少,因而了解胸腺法新作用可為臨床治療此疾病提供參考,并為其在臨床的推廣應用提供依據(jù)?;诖耍狙芯刻接懶叵俜ㄐ聦ξ魏喜⒎谓Y核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及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萍鄉(xiāng)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yī)院收治的60例矽肺合并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結核診斷金標準探討》[3]《塵肺病診斷標準》[4]中診斷標準;經X 胸片檢查證實(肺上野鎖骨下出現(xiàn)不均勻陰影,且邊緣不清);近6個未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患者出現(xiàn)咳嗽、胸悶、咳痰等癥狀。排除標準:肺外結核者;本研究藥物過敏者;伴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病變者;哺乳期及妊娠婦女等。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4例;年齡45~85歲,平均(67.25±3.12)歲。研究組中,男27例,女3例;年齡46~83歲,平均(67.28±3.15)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僮栽负炇鹬橥鈺?。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化療方案:1500 mg/d 吡嗪酰胺(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103,規(guī)格:0.25 g)、利福平(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103,規(guī)格:0.15 g)450 mg/d、異煙肼(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90201,規(guī)格:0.1 g)300 mg/d、乙胺丁醇(杭州民生制藥,生產批號20180202)750 mg/d。研究組加用1.6 mg 胸腺法新(海南中和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102,規(guī)格:1.6 mg)皮下注射,2次/周。治療6個月,用藥期均采用護肝藥(還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劑等)。
①轉陰率:治療后3、6、12個月,連續(xù)2次痰涂片檢查結果為陰性或痰涂片培養(yǎng)結果陰性,且30 d 內不再復陽則判定為轉陰,記錄痰菌轉陰率。②療效:治療后6個月,如痰涂片或痰培養(yǎng)連續(xù)呈陰性,且胸片CT檢查表面病灶吸收良好(>3~6個月未發(fā)生改變),則為治愈;若≥2次陽性,則治療失敗。③T淋巴細胞亞群: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外周血CD4+、CD8+,計算CD4+/CD8+比值,儀器為美國貝克曼流式細胞儀。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肝功能異常、胃腸道不適等)。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轉換為正態(tài)分布后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3、6、12個月,研究組的轉陰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轉陰率的比較[n(%)]
治療后6個月,研究組的治愈率為46.67%(14/30),高于對照組為的20.00%(6/30),研究組的失敗率為6.67%(2/30),低于對照組的26.67%(8/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00、4.320,P=0.029、0.038)。
治療后,研究組的CD4+、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對照組的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治療后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療前,CD8+水平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比較(%,±s)
組別 CD4+ CD8+ CD4+/CD8+對照組(n=30)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研究組(n=30)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32.41±2.38 32.01±3.24 0.545 0.588 34.12±2.41 34.26±2.35 0.228 0.821 0.72±0.14 0.73±0.51 0.104 0.918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治療后組間比較值32.43±2.41 40.78±3.35 11.082 0.000 0.032 0.974 23.235 0.000 34.08±2.37 27.15±2.15 11.862 0.000 0.065 0.949 12.227 0.000 0.69±0.15 1.54±0.63 7.189 0.000 0.801 0.427 5.474 0.000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6.67%(1例頭暈,1例腸道不適),低于對照組的33.33%(2例肝功能異常,3例腸道不適,5例頭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67,P=0.001)。
人體長期吸入生產性矽塵并在肺內潴留,游離的二氧化硅粉塵易導致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改變,而使機體出現(xiàn)全身性疾病[5]。矽肺合并肺結核發(fā)病后病情發(fā)展較快,而肺結核可加快肺纖維化與矽肺結節(jié)融合,造成矽肺近期加速,導致患者出現(xiàn)呼吸系統(tǒng)的癥狀,且全身中毒癥狀比單純的矽肺患者高,合并癥也較多[6-7]。因此,對矽肺合并肺結核患者,給予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措施,而改善患者病情。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矽肺在發(fā)生、發(fā)展中,機體的免疫因素參與此過程,當其機體免疫能力急劇降低時,病情發(fā)展較嚴重,通過檢測患者免疫功能的相關特異性指標,可發(fā)現(xiàn)疾病的發(fā)展及預后情況。其中T淋巴細胞亞群是機體免疫系統(tǒng)最重要的一群細胞,其水平可反映機體的免疫學改變,因而監(jiān)測其相關指標對臨床藥物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中CD4+、CD8+T細胞有助于監(jiān)測患者的免疫缺陷疾病,CD4+可與組織相容性復合體ll類分子相集合,誘導機體的免疫答應,而CD8+屬于細胞毒性/抑制性T細胞,可抑制機體的免疫答應,因而當機體的免疫能力提高時,其水平會降低。CD4+/CD8+比值可評價自身免疫失調或被懷疑免疫失調患者免疫狀態(tài),其水平升高或降低時均反映機體的某種疾病。研究矽肺合并肺結核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可了解患者免疫狀態(tài),而反映患者的病情進展、治療及預后情況。
吡嗪酰胺、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等是較常見的化療藥物,通過殺滅細菌來緩解病情,但耐藥性、毒副作用也日漸顯現(xiàn),且免疫因素在矽肺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患者自身免疫系統(tǒng)較紊亂,常規(guī)藥物無法有效調節(jié)免疫能力,因而預后較差[8-9]。胸腺法新屬于胸腺肽α1類,是一種全新的多肽類免疫制劑,由28個氨基酸組成的免疫制劑,藥物效果較明確,可通過刺激外周血液淋巴細胞絲裂原誘導刺激T細胞的分化成熟,單核細胞抗原遞增;促進各種細胞因子干擾素-α、白介素-3、白介素-4 等的產生,增加T細胞表面淋巴因子受體水平,而確保機體Th1/Th2 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10-12]。此外,胸腺法新還可激活CD4 細胞,增強異體和自體的人類混合淋巴細胞反應[13]。另外,可以提高人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和細胞免疫功能,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使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得到有效活化和聚集增加,而增強人體免疫力系統(tǒng),改善結核病治療效果;在小鼠經刀豆蛋白A激活試驗中,胸腺法新也可提高機體淋巴細胞白介素-2 受體的水平,提高其免疫能力[14-15]。本研究治療后3、6、12個月,研究組的轉陰率均較高,且治療后6個月,研究組的治愈率較高,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較低,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P<0.05),提示常規(guī)化療基礎上輔以胸腺法新治療矽肺合并肺結核療效顯著,相對安全,可提高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改善機體免疫能力。通過本研究可明確胸腺法新在矽肺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而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依據(jù),而改善患者預后,同時隨著本課題研究體系的完整建立,可提高我省對矽肺患者的診治水平,有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對矽肺合并肺結核患者,在常規(guī)化療的基礎上輔以胸腺法新治療效果顯著,可提高轉陰率與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改善機體免疫能力,且安全性較高,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