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嬋
摘要:本論文以筆者的實踐經(jīng)驗,結(jié)合一些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向讀者呈現(xiàn)了提高學生“研讀”能力的有效方法,其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是本文論述的重點。
關鍵詞:閱讀;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高爾基說:“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書籍。”可見,讀書對每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因而,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可是,在閱讀教學中雖然形式各異、方法不一,但是大多數(shù)都存在著“走過場”的現(xiàn)象。這樣,學生的“研讀”能力就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那么,怎樣才能提升小學生的“研讀”能力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再加以閱讀方法指導,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燃點閱讀欲望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學習?!笔聦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能將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一種需要、一種習慣,那么學生涉獵的知識面肯定會廣,所謂見多識廣,所謂博學多才,說的就是人應該要廣泛地閱讀。
在工作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嘗試了許多的方法,但發(fā)現(xiàn)其中一點是行之有效的,那就是投其所好。譬如,男生多數(shù)爭強好勝,愛冒險,那么,筆者就介紹一些有正義感的英雄故事書給他們看,讓他們一邊看一邊畫出精彩的文段及用得好的詞句,并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寫出批注(感想)。又如,女孩子比較感性,筆者就介紹一些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書給她們看,讓她們與故事人物同喜共悲。此外,筆者還很注重引導他們閱讀科技小說、生活百科全書等等,讓他們真正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古人所謂的“布衣寒,菜根香,還是讀書的滋味長”,讓學生們從閱讀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并潛移默化地吸收中華文化的精髓。在開展閱讀指導的同時,筆者還創(chuàng)立了班級讀書口號:“不讀書報,永難進步”,以此在班中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二、開啟多元模式,提升閱讀能力
“研讀”能力的提升只靠單一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在教學中,筆者嘗試了多種方式的閱讀引導,在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的同時,鼓勵他們由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zhuǎn)變,以達到廣泛涉獵知識、不斷提升能力的目的。
(一)提煉問題主線,激勵學生主動探究問題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蓡柺撬季S活動的開始,孩子天生好問,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就會有探索的動力,收獲的喜悅。
如在教《小柳樹和小棗樹》時,我們可以問“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么不一樣?”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就會發(fā)現(xiàn):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樣子長得不一樣。然后讓同學們勾畫出描寫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詞句進行朗讀,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細心觀察事物的。然后,老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小柳樹和小棗樹除了樣子長得不一樣,還有什么不一樣?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孩子們就會有探索的動力。
(二)發(fā)掘質(zhì)疑潛能,啟動自主思維方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诮虒W中,與其總是想好問題問學生,不如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問題,這樣更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閱讀提示預習課文。如在引導預習《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學生可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找出本課的閱讀提示: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學生找到閱讀提示后,教師可順勢引導學生,對于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想法?此時,學生有可能會問:葫蘆是怎么樣的呢?為什么葫蘆都落了呢?學生們一連串問題就會在智慧的火花中誕生。此時,學生們就會迫不及待地閱讀課文,尋找答案。
(三)細化閱讀方法,拓寬閱讀途徑
如果說發(fā)掘?qū)W生質(zhì)疑的潛能是提升“研讀”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那么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則是提升“研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1.明確預習要求,體會自學樂趣。
對于小學中、低年段的學生,我們提出了“一標、二讀、三思、四查”的預習要求?!耙粯恕笔侵冈谡n文中標出生字并注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學生字詞,鞏固拼音知識?!岸x”是要求學生在讀熟生字詞的基礎上讀通讀順課文,并對課文內(nèi)容有個初步的了解?!叭肌眲t要求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思考課后的練習,并寫上自己的想法?!八牟椤笔亲寣W生借助工具書查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的意思及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課文的相關資料。對于小學中、低年段的學生,這個預習要求或許有一點難度,但是實踐證明,只要善于引導,學生還是能較好地完成這個任務的。2.開展多形式讀,內(nèi)化閱讀能力。
鑒于小學生專注事物的時間比較短,所以我們有必要以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在不斷的閱讀中累積經(jīng)驗,內(nèi)化能力。通過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以下的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讀中比。比賽讀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一種好方法,所以要經(jīng)常開展朗誦比賽,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學生要做到聲情并茂地朗讀,只有通過認真“研讀”。俗話說“熟能生巧”,學生通過不斷地研讀、賽讀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閱讀的興趣也會在成功的賽讀中良性增長。
(2)讀中議。也許有些老師不喜歡語文課吵嚷,但是長時間地讓學生專注于聽和讀、寫也不是好的辦法,我們應該適時為他們提供議論的機會。學生在議論讀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研讀”效果立竿見影。
(3)讀中畫。學生讀書后,總有一種想模仿的沖動,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學習文章后,好想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但是他們會寫的字不多,怎么辦?根據(jù)小學生喜歡“涂鴉”的特點,要求學生畫出所讀的故事情節(jié),并配上簡單的文字說明,然后不定期地舉辦畫展,讓學生互相欣賞畫作,從而感受閱讀的成功和創(chuàng)作的樂趣。如在教學完《秋天的圖畫》后,可以讓學生畫一畫秋天的果園。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通過畫作來洞悉學生的“研讀”能力。
(4)讀中演。每次告訴孩子們,我們要在學習完哪篇課文后,就要進行課本劇表演,他們總是表現(xiàn)得相當興奮,而學習課文也相當認真,讀起書來有模有樣。的確,愛表演、愛表現(xiàn)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筆者們在教學中何不抓住孩子們的這一特點,將其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呢?筆者相信孩子們也是在讀通讀透課文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在課本劇中露一手的。而這就已經(jīng)為他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研讀”機會。如在教學《酸的和甜的》一課時,我們可以倡議孩子們演課本劇,以此來提升他們的“研讀”能力。怎樣才能將各種小動物的話講好,將動作表現(xiàn)得生動有趣,孩子們必須要多番“研讀”課文后才能上臺。雖然過程中會有點累,有點苦,但是他們一定樂此不疲的。
三、拓展閱讀量,強化“研讀”能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闭f的是書讀多了,其中的內(nèi)容、中心思想也能輕而易舉地理解了。可見,閱讀的量是“研讀”能力提高的有力保障。如何在有效的時間里拓寬學生的閱讀量呢?筆者覺得以下兩點尤為重要:
(一)根據(jù)學生實際推薦讀物
低年級學生具有天真、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對新奇的事物他們總想看一看、試一試的特點,教師可定期向他們推薦有趣的童話故事書,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引導他們在閱讀時借助書中的拼音識字,結(jié)合精美的彩圖,走進美妙絕倫的童話世界。我們可以每個月組織一次讀書心得交流會。交流會上,同學們可以講自己的讀書心得,也可以復述故事內(nèi)容,更可以為小伙伴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
(二)組織好課外閱讀
如何組織好課外閱讀?保障閱讀時間是關鍵。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要他們靜靜地看上20分鐘的書,好像不太切合實際。但是如果能陪著他們讀就另當別論了。所以,作為育人者,我們應該每天為孩子設定一個師生共讀、生生共讀、親子共讀的時光,哪怕是10分鐘也好。只要能堅持,孩子們的閱讀量一定會越來越大。
語文教學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jié)合課內(nèi)得法,課外得益,課內(nèi)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我們只有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引導學生大膽地進行“研學”,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