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斌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yè)學院
根據教學與調研經驗,目前的高校體育現(xiàn)狀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學生對體育課避之不及、談“體育”色變的情況普遍存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進行體育運動,活動量較少,在長期的缺乏體育運動的狀態(tài)下,學生的身體素質難免會將降低。大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之后即將步入社會、踏進工作崗位,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適應高強度工作的一項重要依據。因此,高校應當科學、合理的設計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體能素質,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形成強健的體魄,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身體保障。
在部分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比較放松,學生接受高校體育教學之后對體育運動沒有科學的知識,平時不重視體育鍛煉,長此以往就容易引起肌體受損或引發(fā)某些疾病,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體育知識的理論教學,使學生理解參加體育鍛煉的意義,讓學生樹立自覺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意識,學會科學地進行體育運動,在適度合理的體育運動中增強自身的體能,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身體基礎。[1]
在進行體能教學時,先給學生普及理論知識: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xié)調、柔韌、靈敏德國運動素質表現(xiàn)出來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體能訓練常識,例如,體能訓練之前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熱身運動”,在進行體能訓練之前,要以較輕的活動量,先活動肢體,為之后的劇烈運動做準備,準備活動是避免發(fā)生運動損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準備活動能夠幫助身體增加身體的肌肉溫度,即能讓身體肌肉更松弛、更靈活。準備活動又分為全身性準備活動和局部性準備活動。顧名思義,全身性準備活動就是以全身整體活動為主,主要包括跑步、跳躍等。局部性準備活動主要預防肌肉、韌帶、關節(jié)損傷等,一般以靜力性牽拉和動力性練習為主,主要內容有:轉動關節(jié)、動力性牽拉、靜力性牽拉等。
在掌握一定程度的體育理論知識之后,教師應當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學習、工作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體育鍛煉并非是簡單地跑跑步,在鍛煉過程中要注意動作的規(guī)范性,長期的鍛煉動作不規(guī)范會造成身體上的損傷,最常見的是肌肉拉傷、筋骨扭傷、擦傷等。在進行體育鍛煉之后,一定程度的整理運動十分有必要的,能夠幫助學生緩解訓練帶來的肌肉酸痛感,讓體育訓練起到良好的效果。體育鍛煉的規(guī)范性是需要引起教師和學生重視的,體育訓練容易損害身體健康,規(guī)范、科學的體育鍛煉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起到提高學生體能素質的作用。
就以跑步為例,跑步姿勢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向前,跑步的動作要領即是保持頭與肩的穩(wěn)定。頭要正對前方,當然,道路坑洼不平的地方另論。在跑步時不要前探,兩眼注視前方,肩部適當放松,避免含胸。在跑步過程中,抬腿不宜過高,腰部保持直立,也不要過于挺直。運動中一只腳落地時應是腳后跟先著地,然后由腳跟到腳掌,以減少跑步對踝關節(jié)的傷害。落地時膝關節(jié)應保持微曲,不要挺直,減少對膝關節(jié)的傷害。
體育運動也并非是鍛煉越多越好,每個人的體質都有差異,在做運動時切忌盲目運動,那樣不僅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還會損害自己的身體,且過量的高強的運動會導致脫水、疲勞積累,造成肌體的免疫力下降,遇到病菌、病毒侵襲時就極易患病,除此之外,過量運動還可能引發(fā)本身的一些疾病例如心臟病的突發(fā)。為避免運動過量帶來的過度疲勞,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運動時要做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適度調配自己的運動與休息時間。[2]
因此,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和進行體育鍛煉時的身體反應進行科學、適度的體育運動,在保證每天最低運動量的情況下根據自身情況加強鍛煉,提高學生體能素質,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形成強健的體魄,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除了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體育運動強度和體育運動時間之外,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在其他方面也應多加注意。如飲食、作息等方面。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就應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例如,在鍛煉期間應攝入足夠的水果蔬菜,這種含氧化劑的營養(yǎng)物能保護學生不受環(huán)境刺激的影響,能加速學生在鍛煉后的恢復能力。同時,新鮮的水果蔬菜能補充人體在長時間疲勞中流失的鉀元素。除此之外,在訓練過程中,學生應做到有規(guī)律的喝水,保持身體的水分。
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讓學生接受專業(yè)、正規(guī)體育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清楚體育鍛煉對形成強健體魄的重要作用,讓學生懂得科學體育鍛煉的標準和要求,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從而形成強健的體魄,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奠定堅實的身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