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雪
贛州市興國縣永豐中心小學
新課改在我國教育部和全體教育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深入,教學結構和模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由原來的重視學習成績逐漸轉變?yōu)閷W生核心素養(yǎng)和整體能力的重視。小學階段作為啟蒙階段,引起了廣泛重視,語文學科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漢字和語言,在教學中感受其美妙的基礎上提升運用能力,分層教學法應用于其中能夠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更好的認識自己教授的學生,幫他們選取最為合適的教學方式,去實現(xiàn)最優(yōu)異的教學效果,本文從分層教學活躍教學氣氛、分層布置學習任務和開展分層學生評價活動三方面進行了著重探討和研究,用以探究在小學生語文課堂中分層教學的應用方法,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小學生初初告別幼兒園進行小學接受系統(tǒng)的學習,自制力和學習習慣都不能夠同高年級學生相比,因此,在語文教學上,要注重對他們的情緒和注意力進行充分引導,這就可以應用我們的分層教學法,幫助他們初步建立起對于語文學習的整體興趣,便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所以農村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模式,通過創(chuàng)新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是教育事業(yè)改革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也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要求,分層教學活動的良好開展一定要教師基于學生的差異性,像是興趣愛好、個人能力、學習速度、家庭情況等多方面,然后針對本學習的不同目標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按照長期和短期相結合的方式,盡可能應用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受益,活躍整體學習氛圍。[1]
比如,教師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盡可能多的用一些動畫圖案或者是更容易理解的話語,方便剛接觸語文學習的學生加強理解和記憶,注重知識基礎的打牢和初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而對于五、六年級這種高年級學生,就可以用一些更專業(yè)的教學語言,安排一些學生自主的探究式學習,強化能力的提升環(huán)節(jié)。
分層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除了教學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就是學習任務的布置,這可以分為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課堂活動中給學生布置的探究性任務,另一方面是課后讓學生完成的作業(yè)任務,第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又能夠讓小學生在進行高效的課堂學習,第二可以幫助他們在課后按照自身能力進行知識的吸收和鞏固,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受學生個性化差異的影響,不同學生之間自然而然地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能力和吸收速度等的不同,小學語文教師要正確認識和科學對待,不能夠一味采用同一手段,使用“大鍋燉”、“一鍋燴”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十分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我們的教學目的是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學到有效知識點,能夠滿足當前階段的最低教育要求,尊重學生自尊心,用科學合理的分層式教學互動和學習任務安排,帶動每個階段的學生,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2]
例如,在王昌齡先生的《出塞》課堂教學時,一部分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能力較弱,難以把簡單字詞具象出相應的畫面,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找一些視頻資料或者圖像資料輔助進行教學,還可以找一些當時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來幫助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內容和情感,對于一些學優(yōu)生,就可以讓他們進行故事拓展描寫,將古詩詞的寥寥數(shù)字拓展成一個完整故事,從而提升他們對于課堂的整體興趣。課后分層布置學習任務時就可以讓學優(yōu)生進行下節(jié)課的預習以及整首詩的背誦默寫和翻譯,再尋找一些類似故事進行知識拓展,對于待優(yōu)生就可以讓他們進行理解記憶,掌握關鍵詞和易錯字,實現(xiàn)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有效鍛煉。
進行了有效的分層教學和任務布置之后,最后的部分就是分層評價了,最初的目標和任務就不同,最后的評價過程也不能一概而論,而是將學生加以區(qū)分,按照初期的教學設計對他們進行不同的評價模式。
對于學優(yōu)生可以強調一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拔高部分,對于待優(yōu)生則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身,不要盲目自卑或者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做好自己能夠做的最好的程度,因此,對于他們的能力評價更多是注重基礎知識記憶是否牢固扎實,是否存在疏漏或者懈怠,對于以往的成績有無進步提升等方面。對于存在不足的地方要及時指出,幫助他們改正,而進步較大的學生也要正視他們的付出和努力,及時予以肯定和獎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需要根據學生基本情況進行區(qū)別化調整,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確保分層教學模式可以惠及全體學生,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