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平
江蘇省淮陰中學新城校區(qū)
隨著部編教材對古典詩詞的加重,也讓大家更多關注詩詞教學。古典詩詞教育不僅可以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可以使學生從古典詩詞中感受人生百態(tài),體悟世間冷暖,在凈化心靈和完善人格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筆者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思考:感受詩歌獨特的意境、體悟詩人作詩時特殊的心境、聯系時代背景中特定的語境,從而可以全面深入地領會詩詞這極具內涵的表達。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不夠濃厚,閱讀古詩詞缺少積淀,沒有方法,也很難真正走進古詩詞之中,感受古詩詞或壯美、或柔美、或清新、或綺麗等豐富的意境。如何讓學生能真正走進古詩詞?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笨梢?,“境界”對于古詩詞而言尤為重要。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對古詩鑒賞作了簡單的探索,要讀出古詩詞的“三境”,即——走進意象,感受詩詞獨特意境;走進人生,體悟詩人特殊心境;走進背景,領悟特定時代語境。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以為意是內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于內心并借助于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托物。
意象是具體事物,意境是具體的事物組成的整體環(huán)境和感情的結合,特定的意象組合起來,就構成了獨特的意境。如馬致遠的《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就營造了一個凄清、傷感、蒼涼的意境。
讓學生有關注意象、體悟意象的意識。李清照在《漁家傲》一詞中,開篇就通過“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營造了極為壯麗的景象,讓讀者眼前展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垂下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晨霧、閃爍的星河、舞動的千帆,作者巧妙地通過“接”“連”兩個字,將這些非同尋常的意象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優(yōu)美奇幻,為整首詞營造了非同一般的境界。
這似夢似幻、美妙奇特的意境,極富浪漫色彩。這一境界的營造,使得后面詞人“仿佛夢魂歸帝所”就顯得很自然。
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個觀察、感受、醞釀、表達的過程,是對生活的再現過程。作者對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將之寄托給一個所選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種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個特定的藝術天地。
李清照在《漁家傲》中傳遞出了自己復雜的心境?!奥勌煺Z,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詞人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巧妙地讓自己難以抒發(fā)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報”前加一個詞語,來表達詞人在回答天帝時的心境。
這里學生從三個方面分析體悟詞人的心境。
第一個方面:添加“憂傷”“失望”“惆悵”等詞。因為后面詞人說“路長”“日暮”,一個“嗟”字,傳遞出深深的嘆息,為自己路途遙遠、處在日暮之中,心中難免憂傷;而雖“學詩”有“驚人句”,但一個“謾”道出不被重用,甚至無用的現狀,失望之情洋溢其間,當然,這里,也有同學讀出了詞人“無奈”和“不甘”的心境。
第二個方面:添加“高興”“期待”“樂觀”等詞。因為“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作者用“九萬里風”“大鵬”“三山”營造了一個高遠遼闊、神秘美好的境界,這是作者在現實悲慘處境之中樂觀精神的體現,她仍然對未來充滿期待、并志存高遠!
第三個方面:添加“幸福”、“感動”等詞。因為前面寫道“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面對這樣一個溫和體貼的天帝,如此情意懇切地關心我,“歸何處”中一個“歸”字,表明天帝對我的未來極為關心,這怎能讓身處孤獨漂泊在漫漫路途中的我不感動呢?
此詞是詞人在南渡以后,丈夫去世,國破家亡只身漂泊之時,一個遭遇不幸但堅強樂觀的婦人,將自己特殊而復雜的心境蘊含在這短短的字里行間。
李清照《漁家傲》這首詞寫的是夢境。夢境是現實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折射,誠如夏承燾所說:“這句不是沒有真實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語的人所能寫得出的?!?/p>
李清照為何要寫這樣一首“記夢之作”呢?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便可以了解原因。李清照后半生遭遇國破家亡的變故,又被誣“通敵”,自己只身漂泊江南,過著孤寂困窘的生活。而現實生活中,詞人看到的是置人民于水火,畏強敵如虎狼,只顧一路逃竄的宋高宗。一個有才華有理想的詩人,不甘忍受這樣的現實,卻又無能為力,只好借助想象去營造一個理想的世界。在幻想的境界中,她塑造了一個態(tài)度溫和、關心百姓的天帝,這是她內心里美好的期許。
五千年中華文化,三千年悠悠詩韻。古典詩詞里,詩人們借助豐富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所以,在鑒賞中,學會把握意象、聯系背景、體悟詞人特定的心境。當然,這只是古詩鑒賞教學邁出的一小步,在“古典詩詞”這條長河里,我們都應向“詩詞”更深處“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