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小茗 黃 晶/河北師范大學
由于黨所處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面臨著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一任務,所以從1937年到1947年,我黨的黨員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由幾萬名的黨員發(fā)展到了270萬名黨員,同時也導致黨內的成分也越來越復雜,到了西柏坡時期黨組織內成分不純、作風不純等問題嚴重影響到了黨的革命建設,這一問題表現(xiàn)在土地改革中尤為明顯。所以在西柏坡時期的革命工作中,黨的純潔性建設變得十分重要。劉少奇曾強調共產主義者需要捍衛(wèi)其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他指出:“人的言論行動,都是有人的思想意識來做指導的,而人的思想意識又常常和他的世界觀分不開的,我們共產黨員的世界觀,只能是共產主義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也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方法論”[1]。這句話點明了人的思想與人的意識形態(tài)存在一定的關系,受意識形態(tài)所引導。同時常常跟人的世界觀有關、跟人的理想信念有關。黨員是共產主義者,黨員的世界觀只可以是共產主義,黨員的思想必須是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所以劉少奇號召:“我們共產黨員,應該有最偉大的氣魄和革命的決心,每一個黨員都應該愉快而嚴肅的下定自己的決心,來擔負實現(xiàn)共產主義這種人類歷史上空前偉大而艱難的任務”[2]。為了解決這一重要問題,我們黨在革命工作中和思想建設中都不斷加強理想信念建設。
1948年,針對土地改革中黨內存在的問題,各解放區(qū)結合土地改革進行了整黨、整軍運動。在整黨、整軍運動中,理想信念建設也在貫穿始終?!叭敝械摹罢D思想”任務中進行了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樹立心甘情愿服務于群眾的思想,以堅定無產階級理想信念,強化對共產主義的信仰、社會主義信念。除此之外整軍的主要內容還以“訴苦”為中心開展。訴苦的主旨在于訴舊社會、反動派所給予勞動人民之苦?!霸V苦”的內容和步驟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動員,采取引苦、憶苦、比苦、訪苦的方式,使部隊全員主動訴苦,迅速開展訴苦運動;二是示范,通過訴苦的典型案例,發(fā)揮示范作用,從而從內心深處提高訴苦積極性和自覺性;三是全面開展,從地方部隊到野戰(zhàn)部隊,從前方到后方,召開各種形式的訴苦會,官兵共訴,軍民共訴,廣泛開展訴苦運動;四是尋源,深挖苦處的來源,從思想上認識到個人的苦處來源于階級上所帶來的,只有解放自身,才能脫離苦境,深刻的解放了軍隊思想,也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無產階級信仰。
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共產主義的理想,要保證其無產階級性格就很難,革命也將難以成功。我們黨不斷在指導文件中展示出決心,倡導每一個共產黨人都應該忠誠的為共產主義前所未有的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做出努力。不斷強調雖然我們認識到在實現(xiàn)共產主義方面遇到的困難,但我們也認識到革命能夠克服這些困難,不斷維護共產主義偉大信仰,鞏固樹立共產主義社會的幸福理想。
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首要的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毛澤東指出:“只要我們能夠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信任群眾……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3]。馬克思主義能成為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就在于它蘊含著無可比擬的真理,它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指明了人民推動歷史的前進,指引了人民去行動,去認識世界以改造世界以及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的先進方向。為了穩(wěn)固黨內的理想信念,強化馬克思主義信仰,我們黨采取了系統(tǒng)又全面理論學習模式,重點加強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學習,鞏固無產階級理想信念的理論信仰防線。
黨中央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陣地,相繼的建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校、華北大學等學校,華北大學工學院、華北軍政大學、中央外事學校等院校,以開展正規(guī)又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除此之外,為了適應當時革命工作的需要,黨中央于1948年7月24日決定建設馬列學院,并發(fā)布了《關于開辦馬列學院的決定》,讓黨校發(fā)揮更加專業(yè)和重要的作用并系統(tǒng)性、針對性的對馬列學院做出明確建設,并任劉少奇出任學院的校長,陳伯達人學院的副校長,以主持和處理學院的工作;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準備五萬三千個干部的決議》的重要指示,《決議》提出我黨需要以工作性質區(qū)分黨員干部共約五萬三千人以幫助完成奪取政權的任務,其中,黨中央尤為重視黨員干部的理論學習,《決議》提出要抽調干部去中央局、區(qū)委兩級剛開辦的或者擴大規(guī)模的黨校中去學習,地縣兩級也要普及短期培訓班,使村、區(qū)級別的干部在其中學習得到提高,努力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到基層[4]。之后,12月14日劉少奇在馬列學院作了講話,深刻闡述了為什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怎樣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視野放到一個更廣闊的平臺上面,豐富了其內涵,這使得共產黨人不僅對當前的革命形勢有更正確的分析,也鞏固了了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黨中央不僅在黨內、軍內開展理論教育,新華社也采取記者團的形式,以集中的方式進行理論學習培訓,從而更好的宣傳國內和平民主的主張,更好的堅定必勝的信心。
除了建設學習陣地外,黨中央在學習內容上也在不斷進行更新,不斷鞏固著無產階級理想信念。在學習內容中,除了對于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經典著作的學習,還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了理論形成的的新民主主義路線、土地改革路線等黨黨的基本和最新的政策的學習。毛澤東指出:“如果忘記了總路線總政策,我們在實際的改革和革命的工作中“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左右搖擺”[5]。學習黨的路線和政策,不僅對堅定黨內的工作立場,工作方向有直接的積極作用,而且黨的路線政策中所包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對未來必勝信心,對于堅定無產階級思想,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有重要的積極影響。
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的出發(fā)點就是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對人民群眾的忠誠信仰,使黨把人民群眾立場作為根本立場,理想信念的落腳點也是人民群眾。所以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時期的工作中不僅樹立和鞏固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還積極明確引導黨員在工作中踐行理想信念,即時刻踐行著一切為了人民群眾。
解決好土地問題是解決農民利益問題,是解決中國人民利益的問題,更是中國革命的基本任務問題。為此,中國共產黨開展了整黨運動,其中主要是采取“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遵循“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大大的加強了黨內的無產階級思想,加強了群眾立場的意識,更好的踐行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除此之外,在整黨運動中,還采取了開門整黨的方法,就是黨在開支部會議使黨外群眾參與其中,與群眾一起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方式,使黨和人民群眾密切的聯(lián)系起來,使黨為群眾所監(jiān)督,為群眾批評或擁護,提高了黨在人民群眾中形象,獲得了群眾的信任,也使得黨員油然而生出自身榮譽感,從而更好的踐行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皯颓氨押?,治病救人”的理念更加踐行著理想信念教育,對于可以教育的黨員,都應加以教育而不是拋棄他們,使得一些出了問題的同志,在思想根源上去解決問題,改正錯誤?!芭u與自我批評”“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法和方針成為了我們黨進行黨性修養(yǎng)的武器,也成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法,同樣也為后來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踐行提供了良好示范。
在軍隊工作中,尤為注重軍民的親密關系,1947年4月1日,西北野戰(zhàn)軍向下屬軍隊發(fā)出的“關于親密軍民關系整頓紀律的指示”,以積極整頓軍隊,樹立為人民群眾利益而奮斗的共產主義信念。1947年10月10日,黨向全軍正式重新頒布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訓令》,訓令對于軍隊和群眾的關系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定,要求軍隊與群眾友善相處,明確提出態(tài)度要求。重新頒布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于團結人民群眾,樹立軍隊群眾立場思想有重要的規(guī)范作用。同時也也為群眾擁政愛軍打下良好基礎,后來也衍生出了一幕幕軍民互助的感動情景。西柏坡時期在與人民群眾相處中、在為解放戰(zhàn)爭不懈戰(zhàn)斗中、在為新中國建設不斷奮斗中、在對未來的美好向往中將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化作具體行動,我黨在不斷地更好完成中國革命工作,實現(xiàn)共產主義理想,進行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不斷踐行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建設從樹立到鞏固到踐行貫穿于西柏坡時期工作始終,成為推動革命工作順利進行的內在動力,其采取的理想信念建設的方式如整頓組織思想行為、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學習、密切黨群關系等都成為了黨的理想信念建設的代表性具體實例示范。在當前我們所處的背景下,回顧和學習西柏坡時期革命工作的理想信念建設的經驗,對于解決好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戰(zhàn)工作中出現(xiàn)的理想信念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性作用。不管我黨身處任何時期,黨的建設永遠在路上,而理想信念建設是我黨建設的永恒課題,做好這一理想信念建設也是我們黨在面臨困難時的力量源泉,是我們披荊斬棘向前邁進的精神之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