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春 萬春華 吳愛蓮 黃茶英 羅連華 鄧愛華
江西省胸科醫(yī)院內五科,江西南昌 330006
艾滋?。ˋIDS)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主要由艾滋病毒感染導致。AIDS 患者以持續(xù)發(fā)熱、淋巴結腫大為典型癥狀,其危害體現(xiàn)在可對臟器功能造成嚴重損害,晚期患者多因并發(fā)癥而死亡。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央視統(tǒng)計2017年中國約15 251 人死于AIDS,可見其危害性之大[1]。近年來因不潔性交、吸毒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提升,我國AIDS 人數(shù)增長顯著,因此,對AIDS 予以預防、控制成為目前人們關注的共同話題?;贏IDS 患者面臨巨大的就業(yè)歧視、社會歧視背景下,建立“紅絲帶關愛中心”應運而生,起到積極的社會意義。在對AIDS 患者開展治療的基礎上,加強護理干預,可增加患者疾病認知,緩解患者負面情緒。舒適護理是指通過對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干預,使患者保持愉悅狀態(tài)的一種干預。本研究對90 例AIDS患者分組干預,探究“紅絲帶關愛中心”聯(lián)合舒適護理的干預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AIDS 患者,按平行對照法分為觀察組(n=45)與對照組(n=45)。對照組中,男28 例,女17 例;年齡26~67歲,平均(43.7±4.2)歲;傳播方式:血液傳播13 例,性傳播32 例;病程1~7年,平均(5.24±1.06)年。觀察組中,男30 例,女15 例;年齡25~69 歲,平均(44.1±4.0)歲;傳播方式:血液傳播16 例,性傳播29 例;病程1~8年,平均(5.24±1.01)年。患者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盜汗、淋巴結腫大、胸痛、咳嗽等癥狀。納入標準:①符合《艾滋病診療指南第3 版》[2](2015 版);②年齡≥25 歲;③患者及家屬簽署同意書,本研究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臟器功能障礙患者;②缺乏有效溝通患者;③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3]。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用藥指導(做好患者用藥監(jiān)督、提醒,告知嚴格按照醫(yī)囑的用藥方案治療)、心理護理(對存在焦慮、不安、恐懼心理障礙患者,護理人員可全面分析患者的原因,并結合患者性格、特點,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恐懼感,緩解其不良心理)、健康教育(向患者進行基本AIDS 知識宣教,包括采取多媒體、微信公眾號、講座等多種形式,向患者說明AIDS 的發(fā)生原因、臨床癥狀、危害性等,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等。
觀察組開展“紅絲帶關愛中心” 聯(lián)合舒適護理,“紅絲帶關愛中心”干預措施如下。①患者建立健康電子檔案,記錄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病情程度、家庭住址、聯(lián)系方式(電話、微信等)。②設立平臺:通過設立網(wǎng)絡平臺咨詢平臺、電話聯(lián)系平臺,并由專人對該平臺進行維護,為患者提供相關的指導與幫助,便于患者咨詢、訪問。③完善“紅絲帶關愛中心”管理制度:對以往臨床經(jīng)驗總結,提出設立AIDS“紅絲帶關愛站”,要求護理人員熱情接待患者,通過豐富的專業(yè)性,為患者提供更佳的服務干預。舒適護理如下。①生理護理: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患者應用物品消毒,做好患者血液、體液隔離,患者嚴格臥床休息,保持患者病房安靜、加強空氣流通,予以患者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告知患者保持口腔清潔,加強患者皮膚護理,監(jiān)督患者正確服藥等。②心理護理:患者受到病情因素影響,會出現(xiàn)自卑、恐懼等心理,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溝通,分析患者心理障礙,鼓勵患者積極訴說,多陪伴患者,減輕患者孤獨感,予以足夠的尊重,讓患者體會到工作人員的關心、溫暖。對于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的患者,在護理期,可以通過注意力轉移法,緩解其負面心理,如可通過與患者聊天,知曉患者的興趣愛好,喜歡下象棋、五子棋患者,護理人員可在空閑時間或叮囑患者家屬陪同患者一起下棋,對喜歡音樂的患者,可詢問喜歡的音樂類型,通過播放《棉花糖》《我相信》等輕松、正能量的歌曲,改善患者的心情,予以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③社會支持:患者的家屬、朋友等多鼓勵、關心患者,讓患者知曉不是自己在面對,體會到來自家庭、社會的支持,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兩組護理時間為3 周。
觀察指標包括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生活質量評分(SF-36)、滿意度評分。評價標準如下。
①SAS 評分: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判定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評分,共100 分,分界為50 分,低于該分界值表示無焦慮,超過該分界值,以≥70 分為重度,以60~69 分為中度,以50~59 分為輕度,患者焦慮越嚴重,評分越高[4]。②SDS 評分: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干預前后患者抑郁效果評分,分界點53 分,根據(jù)評分分級,輕度:53~62 分,中度:63~72 分,重度:≥73分,<53 分表示不存在抑郁[5]。③SF-36 評分:應用生活質量自評量表(SF-36)對評估患者干預前、干預后的生活質量情況,包括生理、軀體、社會、心理4 個方面,以總分100 分,分數(shù)、生活質量成正比關系[6]。④滿意度:應用滿意度調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6)評估患者對護理方面滿意情況,百分制判定,十分滿意:評分>70 分,滿意:評分<50~70 分,不滿意:評分<50 分,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7]。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SAS、SDS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 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 評分的比較(分,±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bP<0.05
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 值P 值67.4±7.2 66.8±6.9 0.404 0.687 44.7±2.2b 41.8±1.6b 7.151 0.000 68.8±8.7 70.1±8.4 0.721 0.473 46.9±2.4b 44.3±1.8b 5.814 0.000組別 SA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SD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82.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n(%)]
觀察組干預后的生理、軀體、社會、心理方面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SF-36 各內容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SF-36 各內容評分的比較(分,±s)
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 值P 值20.32±1.11 22.62±0.40 13.077 0.000 18.81±1.71 20.22±0.61 5.210 0.000 19.11±2.13 22.71±0.42 11.124 0.000 19.82±1.83 20.71±0.92 2.915 0.005組別 生理功能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心理功能
目前,AIDS 不僅是公共衛(wèi)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該疾病的流行,對人們的健康、社會的發(fā)展造成巨大的影響。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群對AIDS 的發(fā)生、傳播、預防等相關知識認知不足,在生活中自我保護能力差,導致AIDS 發(fā)生率越來越高。近幾年,隨著AIDS 發(fā)病率的升高,該疾病備受人們的關注。相關研究在報道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障礙,表現(xiàn)為不安、煩躁、緊張等負面情緒,影響疾病的治療,提出對于AIDS 患者,要加強對其心理方面的干預,以緩解其不良心理,減輕AIDS 對患者造成的心理壓力[8]。目前,如何對AIDS 予以有效預防,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目前醫(yī)療機構、社會關心的重點問題。
常規(guī)護理是以往臨床常用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有單一性的特點,在護理中,主要是根據(jù)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等,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未對患者心理疏導予以足夠重視,只是進行簡單的干預,對患者負面心理疏導效果不理想,而心情直接影響患者預后效果,除了對患者實施對癥護理外,要對患者心理干預予以足夠的重視,讓患者身、心均得到有效的干預。“紅絲帶”于20 世紀80年代末出現(xiàn),是美國藝術家用來悼念AIDS 死亡同伴的物品,之后人們便將“紅絲帶”作為關愛的一種象征。建立“紅絲帶關愛中心”,主要是通過宣傳教育、模擬體驗等,增加人們對AIDS 的認識,讓人們知曉如何正常進行AIDS 的預防,該中心的建立對AIDS 防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9-12]。隨著醫(yī)學水平的提升,臨床護理模式也在不斷發(fā)生改變,舒適護理就是隨著醫(yī)療模式轉變的新產物,舒適護理是一種堅持“以人為本”思想,具有個體性、整體性特點的護理模式,舒適護理的目的在于讓患者生理、社會、心理上達到愉快程度,讓患者保持舒適狀態(tài)。大量研究指出,對于AIDS 患者,在護理干預中,開展舒適護理,可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取得廣大患者的一致認可,可以進一步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13-14]。在本研究中,對照組單純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予以“紅絲帶關愛中心”+舒適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在未開展干預前,對照組、觀察組的SAS、SDS 評分、SF-36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P>0.05),在采取不同護理模式干預后,觀察組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紅絲帶關愛中心”的設立可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輔助舒適護理,讓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得到明顯的改善,利于病情的恢復。徐麗娟[15]在研究中對100 例AIDS 患者分為甲、乙組各50 例,分別開展常規(guī)護理、舒適護理,結果顯示,乙組滿意度評分[(98.01±1.02)分]高于甲組[(83.81±2.03)分],生活質量高、中比例62%、32%高于甲組48%、30%,治療后的體征評分、體質量等指標改善優(yōu)于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AIDS患者采取舒適護理模式的效果遠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可作為重要的護理模式用于臨床。本研究的SF-36 評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紅絲帶關愛中心”+舒適護理在AIDS 患者臨床中開展,增加護患溝通的機會,利于不和諧關系的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因為患者的認知度提升,增強預防和自我保護能力,而使生活質量得到極大的改善與提升。綜合性分析發(fā)現(xiàn),對AIDS 患者進行臨床干預中,在建立紅“絲帶關愛中心”的基礎上聯(lián)合舒適護理,能為患者提供多方位、全面、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可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護患關系也明顯緩解,有重要的應用意義。
綜上所述,AIDS 患者臨床干預中,“紅絲帶關愛中心”+舒適護理應用,可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護理效果確切,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