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毅
編者按:“藏友交流”欄目刊登民間藏家介紹、鑒賞、交流各自藏品的文章,可以是鑒藏心得,可以是藏品賞介,可以是學(xué)術(shù)探討,希望在實事求是、去偽存真的原則下百花齊放,各抒己見。本欄目只提供藏友真誠交流的平臺,不負責(zé)藏品的鑒定、辨識,文責(zé)自負。讀者也可從中鍛煉、學(xué)習(xí)鑒賞的眼力。
宣德釉里紅琴棋書畫大罐 賞畫圖
宣德釉里紅琴棋書畫大罐 對弈圖
釉里紅是由銅礦料作為呈色劑的瓷器釉下彩裝飾技法,最早創(chuàng)燒于元代的景德鎮(zhèn)。今天在景德鎮(zhèn)的老窯工中還流傳著這么一個說法:元朝時有一個銅礦場工人去景德鎮(zhèn)窯場找人,在和窯工聊天時,粘有銅礦屑的衣服蹭到了尚未干的瓷胎上,由于銅礦屑細微,上釉的工匠未發(fā)現(xiàn)異常。經(jīng)入窯在中高溫區(qū)燒制,瓷器蹭有銅礦屑的部位呈現(xiàn)出暈散的紅色,很快工匠們便琢磨明白這是銅礦屑帶來的變故,于是,以銅礦料作為著色劑的釉里紅瓷器就這樣產(chǎn)生了。
顧名思義,釉里紅是在瓷胎上用銅礦料繪紋飾,然后施以透明釉的一種釉下彩工藝,瓷器經(jīng)由高溫?zé)?,用銅礦料繪制的圖飾呈現(xiàn)出紅色或暗紅(紫)色。這種呈色在當(dāng)時燒制不易,十分難得。由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釉里紅情有獨鐘,使釉里紅瓷器在有明一朝得到迅速發(fā)展并成熟,更形成一個釉里紅發(fā)展的高峰期。而宣德朝在明代可謂是燒制釉里紅的鼎盛時期,宣德釉里紅以色調(diào)深沉、不流釉、不脫釉著稱。以色澤而論,宣德紅釉有深、略深、淺、淡四種。深者色為黑紅,猶如初凝的牛血,釉質(zhì)肥厚,釉內(nèi)氣泡較多。略深者色艷麗,釉層略薄,亦有小氣泡,并伴有隱約顯露的細小血絲狀與小斑點。明代常見的器物有瓶、罐、碗、盤、把杯等。
筆者祖?zhèn)饔幸粋€明宣德釉里紅琴棋書畫大罐,高34.5、口外徑23、口內(nèi)徑21、底外徑24 厘米;器型為唇口,直頸,豐肩,肩下漸收至底。拉胚成型,接胎。內(nèi)壁胎接痕明顯,外壁手摸呈波浪紋感。胎體潔白、結(jié)實、細膩。底不施釉,摸之滑溜如嬰兒膚肌。底沾砂,局部泛火石紅。釉為透明玻璃釉。施釉方法為外部吹釉,內(nèi)部刷釉。釉薄處色白,釉厚處色泛青,聚釉處色泛湖綠。這些特征均符合明代釉里紅瓷器特點。
在釉里紅裝飾方法上,宣德釉里紅琴棋書畫大罐兼用釉里紅涂抹、釉里紅線繪和釉里紅拔白工藝。該罐釉里紅發(fā)色純正,無飛紅、發(fā)黑、棕眼、爆釉、胎裂現(xiàn)象,為明宣德釉里紅上乘之作。
該罐的繪制為小筆沾料觸填,釉里紅發(fā)色濃淡分明。主題紋飾分撫琴、對弈、觀書、賞畫四部分,并占據(jù)大罐腹部中心的主要位置,以彰顯人物活動內(nèi)容。輔助紋飾有唐草、纏枝花卉、變形蓮等,占據(jù)大罐的頸部、肩部、罐體下部等次要位置,以烘托主題紋飾。主題紋飾與輔助紋飾中間,以單線弦紋或雙線弦紋隔開,從而達到繁而不亂、疏密有度、層次分明。
主題紋飾為人物活動場景,雖情景不盡相同,但都是圍繞人物為中心布局,左右分立一尊太湖石。前種奇花異草,名貴樹木;后立雕刻朱欄、山水古畫;地生靈芝蘭草、昆蟲蟋蟀;天飄如意云霧、龍鳳呈祥。人物活動在優(yōu)美的皇族園林、亭臺樓閣、水榭歌臺之中。此罐所繪梅花含包待放,人物畫鼻尖,奇石(太湖石)畫成平面形狀,即無陰陽背向立體感,這些都是宣德朝繪畫的典型特征。
宣德釉里紅琴棋書畫大罐在“撫琴、對弈、觀書、賞畫”四組主題紋飾中,每組都有兩個人物,人物的姿勢、線條、動作、表情、神態(tài),畫得栩栩如生,寥寥幾筆,把人物面部表情點綴得逼真?zhèn)魃?。皇親國戚,鳳冠霞帔,自然飄逸,高貴氣質(zhì)躍然紙上;才子佳人,裙衫服飾,皺折灑脫,恰到好處。哪是主仆關(guān)系,哪是同門尊貴,一目了然。每幅畫本身就是一幅精美的藝術(shù)品,若非高級宮庭畫師,是畫不出如此惟妙惟肖的人物來。何況,以銅礦物為原料作畫比鈷料作畫難得多,沒有深厚的繪畫功底,嫻熟的繪畫技藝,強大的運筆腕力,難以畫出如此神形兼?zhèn)涞母魇礁鳂尤宋飦怼_@無疑有效提升了該釉里紅大罐的藝術(shù)價值。
此外,一些畫面還富于聯(lián)想和隱喻,使觀者充滿遐思和探究之心。以“撫琴”為例:撫琴者,心曠神怡;聆聽者,如醉如癡?!陡呱搅魉贰蛾柎喊籽罚朴七M耳、飄飄入云。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故撫琴場景上空畫有大幅云彩,以示弦外之音。云彩似一條巨龍,左頭右尾,顯示“飛龍上天,利見大人”。易曰:“龍從云”?!霸啤弊?,古代釋“說”字。故云彩之中隱藏有圖文信息。破譯暗藏信息,是很有意思之事。筆者發(fā)現(xiàn)“撫琴”云彩中,有釉里紅拔白“官”字,此字為草書。余者,讀者可自行嘗試解讀。
再者,“蟋蟀呱呱叫,宣德皇帝要”。野史記載宣德朝野酷愛斗蟋蟀,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見小說《促織》),正史未載,后人疑之。此罐所繪蟋蟀圖案,為野史論述提供了有力物證。它暗示宣德朝斗蟋蟀成風(fēng),確有其事,決非空穴來風(fēng)。此乃本藏品文物研究價值高所在。
綜上所述,本宣德釉里紅琴棋書畫大罐,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文物價值、科研價值,應(yīng)讓國人目睹其風(fēng)采。
宣德釉里紅琴棋書畫大罐 撫琴圖
宣德釉里紅琴棋書畫大罐 觀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