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越
文似看山不喜平,畫亦如此,讀大慶的畫,總會讓人有意外之趣,每一幅畫的形式構成、設色用墨、精神內(nèi)蘊都會有一波三折、曲徑通幽的節(jié)律變化,讀這樣的畫,猶如讀想象瑰奇的詩章或散文,瑰麗中寓清逸,奇崛處見平實。而他對傳統(tǒng)的探求與研習,對姊妹藝術的借鑒與融合,對色調(diào)氣氛的內(nèi)在訴求與體驗,對畫面圖式的大膽突破與創(chuàng)變,使得他的每一幅畫作都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充分體現(xiàn)了大慶在藝術上的不安分。而這與大慶為人樸實本分又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從而益發(fā)彰顯了大慶的文化修養(yǎng)與藝術追求,是對人品與畫品的錘煉與塑造。
大慶是個樸實的西北(陜西西南部)漢子,從骨子里透出沉穩(wěn)厚重。大慶在生活上的低調(diào)與平和,很好地中和淡化了他在學術與藝術上的大膽探索與蓬勃雄心。年輕人是要有點野心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藝術上更需要取法乎上的追求。然而能野而不狂、不事張揚,則不是所有年輕人所能做到的,這是需要學識和人品修煉的。大慶平實樸素的性格與端方嚴正的人品,讓人們更愿意看到他的野心勃勃與激情飛揚,因為他不會有險詐與虛飾。
大慶在藝術上不是偏安一隅的守成派,而是努力把自己的心力、精力、才力充分全面地發(fā)揮。他以國畫為中心,旁涉書法、篆刻、理論研究與其他諸畫種,孜孜以求地通過各種努力,試圖真正深入藝術精神的腹地,汲取藝術的真髓,從而最終找準自己的坐標點,營造真正屬于自己的藝術天地。大慶在為學治藝上的全面推進與日積月累的苦修參悟,使得他的藝術之路充滿了探索的艱辛與收獲的喜悅?;髁档牟粩嘟惶孑喕兀汛髴c的藝術之路一次次推向更高更遠的境地。
《翠蓋佳人臨水立》 李大慶/ 作
在今天的藝術家園中,大慶無疑是年輕的一員,然而他的藝術園地早已繁花似錦、異卉紛呈,且洋溢著青春的熱烈與蓬勃的詩意,奇幻迷離的意象彰顯著積極向上的生命狀態(tài),氤氳曼妙的情致敘述著安雅靜逸的文化訴求。大慶的繪畫,無論是清新雅凈之作還是熱烈絢彩之作,無論是精勾細染的工筆還是墨彩相宜的寫意,都深深地透著一股沉厚之氣與苦心孤詣的運思。他從不輕意地去追求一揮而就的輕率,以所謂的才情縱橫惑人,也從不滿足于按部就班的堆砌制作,以所謂的功夫難度自眩。畫工筆時,他會進入一種老僧補衲的狀態(tài),安定平靜地用筆在紙絹上做功課,內(nèi)心涌動的情思與激情在一種平和的狀態(tài)下得到釋放,讓你想象不出他畫面的熱烈奇絢與內(nèi)心的靜定平和是如何達到這種最佳契合的。他在畫寫意時,絕沒有人們平常在各種筆會現(xiàn)場所看到的那種特技?;?、狂縱虛妄和嘩眾取寵,他更多的是平靜淡定、從容隨和,用他的畫筆娓娓地訴說著他的生命狀態(tài)與心路歷程,會讓人感動于他的平和與真誠。大慶作畫用筆穩(wěn)健沉著,筆筆相生,濡墨調(diào)色細致精微,著紙生香,或片刻瞻顧,或多日期待,你便會看到滿紙的詩情畫意,花葉相映,蜂蝶蹁躚而鳥語怡懷。讀大慶的畫作是一種詩意的享受,是他在寂寞中煥發(fā)的生命之光。
《旱蓮》 李大慶/ 作
與大慶在一起,你會感到他是個永遠不知疲憊的行者,他總是在循著他自身特有的節(jié)律在勞作、在行進。沒有觥籌交錯的喧嘩,沒有呼朋喚侶的熱鬧,甚至沒有太多的言語,也許會讓你感到些許寂寞,然而正是這寂寞,使得大慶在競爭激烈的喧囂擾攘中,能夠擁有一片潔凈的天空,有一份安寧的心境。正是這寂寞的種子,生發(fā)綻放了滿園的春色,春色無邊終會迎來秋的豐碩。
《雨潤田園遍地金》 李大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