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麗莎 朱杰 王志斌
摘要:以江蘇昆山某鴨養(yǎng)殖場為例,介紹了鴨群感染鴨瘟的基本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解剖及實驗室檢查情況,最終確診,并提出了對應的防治方法。
關鍵詞:鴨群;鴨瘟病毒;癥狀;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32?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10-0022-02
鴨瘟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鴨群感染該病毒后呈急性、熱性和敗血癥過程,臨床中表現(xiàn)為體溫升高、癱瘓、腹瀉和頭頸腫大等典型癥狀,俗稱“大頭瘟”。雖然鴨群感染鴨瘟病毒的病例不太常見,但是鴨群一旦感染鴨瘟病毒后,能引起大批鴨發(fā)病,成年鴨死亡率較高,給鴨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現(xiàn)將江蘇昆山某羊鴨場鴨群感染鴨瘟病毒的診治過程匯總如下,希望對廣大的鴨養(yǎng)殖戶有所幫助。
1? 基本情況
2020年3月下旬,江蘇昆山某養(yǎng)鴨場飼養(yǎng)的一批98日齡的鴨突然發(fā)病,初期鴨群精神不振、采食量減少,腿部發(fā)軟,發(fā)病呈急性經過,隨后發(fā)病鴨出現(xiàn)行動不便、流眼淚、叫聲沙啞、頭頸腫脹等癥狀。初期每天死亡5~6羽,全群有50%以上的鴨有發(fā)病癥狀,并且死亡數(shù)量呈逐日遞增趨勢,發(fā)病4 d后每天死亡12~13羽,整個病程大約經過10 d,前后共死亡187羽。獸醫(yī)對鴨舍周邊環(huán)境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鴨群飼養(yǎng)密度較大,鴨舍外界氣溫相對較低,舍內通風不良,空氣刺鼻,舍內墊料潮濕。
2? 臨床癥狀
發(fā)病鴨表現(xiàn)精神不振、閉眼縮頸、食欲下降、采食量減少而飲水量增加,爬臥不起、不愿行走,體溫突然升至43~44 ℃,并呈稽留熱型,眼睛流淚,眼瞼粘連無法睜開,隨著病情發(fā)展,病鴨頭部和頸部腫大,翻開眼瞼可見眼結膜充血和點狀出血,有的可見潰瘍灶。呼吸困難、鼻腔內流出分泌物,發(fā)出呼吸啰音或咳嗽聲音、叫聲沙啞。糞便呈灰白色且稀薄,泄殖腔周圍羽毛粘滿污穢物,泄殖腔黏膜充血、水腫,甚至有的泄殖腔黏膜松弛外翻,并附著黃色假膜、難以剝離,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鴨體溫下降、衰竭死亡。
3? 病理解剖
對即將衰竭死亡的鴨進行解剖,可看到皮下有膠凍樣浸潤,劃開腫脹嚴重的頭部和頸部皮膚,能明顯看到有黃色透明液體流出。掰開口腔可見舌頭下部和喉頭有明顯的潰瘍灶。切開食道可見黏膜上面覆蓋一層黃色假膜且不容易剝離,剝離后出現(xiàn)特征性的紅色潰瘍面。
有的在腺胃和食道交界處有出血帶或壞死帶,腺胃黏膜出血,肌胃角質層下面出血。肝臟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灰色壞死灶,脾臟縮小呈黑紫色。心臟外膜有出血點,部分病鴨胸膜和法氏囊有出血點,腸道黏膜充血或出血炎癥,泄殖腔黏膜上有出血點或斑,有的附著假膜且難以剝離。
4? 實驗室檢查
4.1? 細菌培養(yǎng)
在無菌條件下,采集病死鴨肝臟和脾臟于瓊脂、麥糠凱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置37 ℃溫箱中培養(yǎng)48 h,沒有發(fā)現(xiàn)細菌生長情況[1]。
4.2? 病毒分離
在無菌條件下,采集病死鴨肝臟和脾臟,剪碎并研磨,添加無菌生理鹽水制成1∶5的懸濁液,然后再添加一定量的青霉素和鏈霉素,在冰箱中放置4 h,離心后取上清液接種于10日齡雞胚和11日齡鴨胚各10枚,同時設無菌生理鹽水和對照組各6枚。經過72 h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接種病料的雞胚發(fā)育正常;而鴨胚全部死亡,且胚胎發(fā)育不良,出現(xiàn)水腫、出血等癥狀;生理鹽水和對照組都正常[2]。
4.3? PCR檢測
在無菌條件下,采集病死鴨肝臟和脾臟,經處理制成病料樣品,并提取DNA,設計合成特異性引物,經PCR擴增,在510 bp處出現(xiàn)特異性條帶,說明該鴨群感染鴨瘟病毒[3]。
5? 診斷
結合鴨群基本情況,將臨床癥狀、病理解剖變化和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確定該鴨群感染了鴨瘟病毒。典型的臨床癥狀為:行走困難、體溫升高、頭頸腫脹等。有診斷意義的解剖變化為食道和泄殖腔附著假膜且不易剝離,以及肝臟壞死、出血和纖維素樣附著物等。再經過實驗室細菌培養(yǎng)、病毒分離和PCR檢測等,可以確定鴨群感染鴨瘟病毒。
6? 治療
6.1? 立即隔離和消毒
立即將鴨場隔離,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嚴禁其他人員進入鴨場,本場工作人員也進行封閉管理,不能隨便出場,避免將病原攜帶出場。將病死鴨進行深埋和無害化處理,鴨舍內使用0.3%次氯酸鈉、0.5%過氧乙酸進行噴霧消毒,舍外使用5%火堿溶液進行噴灑消毒,舍內每天消毒1次,舍外環(huán)境每2 d消毒1次,盡量減少環(huán)境中存活的病毒,防止疾病進一步擴散和蔓延。
6.2? 緊急接種
用弱毒疫苗對假定健康鴨進行緊急接種,促使鴨盡快產生鴨瘟抗體,增強對野毒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對發(fā)病鴨注射鴨血清或高免血清,每羽注射1 mL即可,這樣可以盡快提高鴨抗體水平,增強抵御鴨瘟病毒的能力。
6.3? 藥物治療
鴨瘟屬于病毒性疾病,沒有特效藥。鴨群感染鴨瘟病毒后,體質嚴重下降,免疫力和抗病力都很差,容易繼發(fā)感染環(huán)境性疾病,可以在飲水中添加強力霉素和黏桿菌素等抗生素藥物,防止感染巴氏桿菌、沙門氏菌、支原體和大腸桿菌等細菌性疾病。同時為了提高鴨群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應在飼料中添加黃芪多糖或復合維生素,另外也可以使用一些中草藥來輔助治療鴨瘟,生產中一般采用雙黃連、板藍根、大青葉、干草等中草藥,不僅能夠起到清熱解毒的效果,還可以抑制鴨瘟病毒復制,可以很好的控制早期鴨瘟病情的發(fā)展,也能幫助發(fā)病后期的鴨群盡快恢復健康。
6.4? 加強管理
將發(fā)病鴨單獨挑出進行隔離飼養(yǎng)和治療,相應的降低了鴨群的飼養(yǎng)密度。同時開啟暖風爐給鴨舍升溫至24~25 ℃,有利于鴨群康復。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盡量增加通風量,提高鴨舍的空氣質量,減緩鴨群呼吸道癥狀。另外將潮濕的墊料清理出去,更換為新鮮松軟的干凈墊料,不僅滿足鴨群生活需要,還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防止病原體進一步擴散和蔓延。經過采取以上措施,5 d后,鴨群中基本沒有發(fā)生死亡情況,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7? 預防
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首先不要從疫區(qū)引種,嚴禁到有疫病的區(qū)域采購飼料或藥物,其次按照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鴨瘟疫苗,保證鴨群抗體水平達標,有效預防鴨群感染鴨瘟病毒,一般在鴨群20日齡注射免疫1次鴨瘟弱毒疫苗,然后在110日齡再免疫1次。在日常管理中應做好本場的隔離和消毒工作,嚴禁外來人員進場參觀,必須進場的一定經過更衣、洗澡和消毒后方可入場,對入場的車輛和物品也需要進行徹底消毒,在場區(qū)門口和鴨舍門口設置消毒池,并定期更換消毒液,可以有效切斷外界鴨瘟病毒傳入場內。
對本場飼養(yǎng)環(huán)境定期進行清掃和消毒,每周定期帶鴨噴霧消毒2次,可以有效減少環(huán)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降低鴨群感染疾病的機會。對于飼養(yǎng)鴨群的料槽和水槽也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避免病菌污染飼料和飲水而引起鴨群感染疾病。在外界鴨瘟流行期間,需要增加消毒次數(shù)和增強隔離措施,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防止疾病擴散和蔓延[4]。
8? 小結
鴨群一旦感染鴨瘟病毒后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案,在實際生產中需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定期對飼養(yǎng)環(huán)境進行消毒處理,減少環(huán)境中存活的病毒,降低病毒數(shù)量和鴨群感染發(fā)病的機會。給鴨群創(chuàng)造溫度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避免舍內溫度忽高忽低,提供容易消化和營養(yǎng)豐富的飼料,提高鴨群體質和抗病力,抵御外界野毒感染,降低鴨群發(fā)生鴨瘟的機會。同時按照江蘇地區(qū)鴨病流行情況來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選擇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鴨瘟疫苗,最好結合實驗室抗體檢測,及時調整免疫程序和進行緊急免疫接種,這也是防控病毒性疾病的最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孫法良.一例白羽肉種鴨感染鴨瘟的診治報告[J].家禽科學,2019(10):40-41.
[2] 孟? 定,錢志偉.鴨瘟的診治[J].水禽世界,2014(4):52.
[3] 于新友,李天芝,劉吉山,等.鴨瘟病毒PCR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J].養(yǎng)禽與禽病防治,2015(2):42-44.
[4] 王愛琴,張? 棟.一例鴨瘟診斷與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8(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