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鋒
/四川省雅安中學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并且過度的向高考看齊,向分數(shù)看齊,對于學生的實際政治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政治思維的培育卻并不關注。甚至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充分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切實讓學生掌握政治學習的真正技巧。因此,我們針對現(xiàn)階段高中政治學科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高考背景下政治學科教學的問題與困境開展正式的討論。
對于高中政治教師而言,政治教學活動需要做到有的放矢,需要切實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具體狀況進行及時的調整。但是,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往往以高考大綱作為相應的要求。高考不考的知識則不進行具體的講述,高考可能考到的知識點則會進行重點突擊。但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這種情況將會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考試的內(nèi)容和考試的方向,以及考試的知識點都會有很大的改變甚至是拓展,此時教師對此可能并不適應,學生對此也并沒有太多的了解,導致教學方向難以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準備。對于所具體應該講述的知識,教師可能并不了解。
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啟迪,才會有更好的收獲。但是部分政治教師卻并沒有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循循善誘,幫助學生掌握政治知識和一定的政治思維。并且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對于一些政治課本上的知識點有不同的見解,此時并沒有開展深入的討論和引導。學生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沒有進行長時間的交流,教師為了節(jié)省所謂的教學時間,直接給出了標準答案。教師的權威意識相對較為強大,直接對學生的思維塑造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學生只是跟著教師的腳步進行答案的學習,這和新高考的相關要求顯得格格不入,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突出,又何談教學效率的科學提高呢?
部分教師對于正確答案的關注,顯然超出了對于政治知識本身的關注。一些教師為了滿足于教學的實際需求,根據(jù)自己的教學思路,盲目地進行下去,千方百計的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要求學生的正確答案沒有按照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新性的相關要求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育,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正確答案,學生的想象思維創(chuàng)新沒有真正的進行下去。我們本來應當進行更多的改進,但是一些教師仍然是為了讓學生在高考知識考出好成績,而疲于奔命,對于相關要求并沒有進行具體的落實,而是盲目地投機取巧。在追求正確答案的過程中,卻喪失掉了很多東西。
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我們對于考試的方法,考試的思路,甚至是考試的內(nèi)容都可以進行大膽的揣測,一定要教給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和學習。但是部分教師卻受到傳統(tǒng)理念的束縛,對于學生正確政治學習的方法,沒有進行積極的引導,導致了學生們在應對考試應對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正確方法的指引,甚至是離了教師的“標準答案”就寸步難行,導致學習的效率逐漸的降低。對于高考的相關要求也無法切身滿足。
在新高考的新背景下,要求我們高中政治教師必須有新的教學理念來作為教學活動的支撐,來為自己的政治教學提供相應的幫助。因此,創(chuàng)造全新的教學方式是解決現(xiàn)階段政治學科面臨問題的重要方式。新高考要求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探索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思考能力,甚至是語言表達能力都要進行針對性的培養(yǎng)。因此,在政治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隨著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tài)度的改變而逐漸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向,注重政治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滲透以及聯(lián)系工作。注重開展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工作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別開生面的知識講解和教學活動。正是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正是對于創(chuàng)新理念的實際踐行。這會對政治學科教學問題的解決發(fā)揮積極的作用。例如,有的高中政治教師往往會帶領同學們參觀社會上的主題博物館,積極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以及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去敬老院做義工,到大街上協(xié)助交警同志指揮交通,從而給予學生更多體驗的機會,更多實踐的環(huán)境,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興趣,從而在興趣的指引下,逐漸地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逐步的適應新高考的相關要求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
新高考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時對于教師也提出了更大的考驗,要求我們高中政治教師必須基于學科背景,進行積極的備課活動,從而解決相關的問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這是教師一定要摒棄那些只注重耕耘,或者只注重收獲的教學方式和備課方式。要注重耕耘以及收獲,開展啟發(fā)式的教學問題設計,將這些問題融入備課活動的方方面面,從而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探索能力,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思路,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對于社會現(xiàn)象的諸多看法,積極的鼓勵學生開展同學間的互相討論,甚至是同學和教師之間的相互辯論。因此,在備課過程中都要體現(xiàn)這方面的內(nèi)容,積極地開展問題設置情景設置,填充相應的內(nèi)容。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積極的拓展自己的教學維度,對于學生的學習狀況要慎重的下結論,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積極的評價,從而對自己的備課活動增添更多的影響。
針對新高考背景下,部分學生缺乏正確學習習慣和學習理念的現(xiàn)象,高中政治教師們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培養(yǎng)活動,從而解決相應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思維的普遍性。對于現(xiàn)階段部分學生盲目地追求正確答案,甚至盲目地記憶正確答案的現(xiàn)象,教師要注重他們質疑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要身體力行,告訴學生哪里有問題,哪里是探索的方向。對于新舊知識點如何進行銜接和聯(lián)系,以及對于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和不解,應當怎樣去抒發(fā)和解決?教師都需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從而讓學生變換學習的角度,真正的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探索習慣,讓學生生活在自由的空間里進行知識的不懈探索。與此同時,新高考要求學生要具備良好的合作,溝通以及探索能力。針對這方面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要注重給予學生協(xié)同協(xié)作的機會,可以適當?shù)拈_展一些具體的探索活動,將學生分成相應的學習小組和探索小組在團隊之內(nèi),進行交流互動,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逐漸的產(chǎn)生團隊精神和團隊理念,以此就可以對于以往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切實解決。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逐漸的改變自己不良的教學習慣,對于教學方式相對單一駕馭教材能力相對較弱等現(xiàn)象,要開展積極的反思工作。從新高考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更多的探索,避免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避免生搬硬套的約束。讓高考這根新的指揮棒來帶領自己和學生進行更多的創(chuàng)新和嘗試,才能培養(yǎng)更好的教學習慣和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在新高考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中政治教師選擇了對于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進行不斷的改進,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相應的突出,切實保障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同時注重積累教學經(jīng)驗。因此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與此同時,對于高考的相應要求以及現(xiàn)階段政治學科的教學困境,我們也應當進行更多的了解,對于高考新的走向,新興教學新模式的運用也需要進行及時的探討。對于政治教學新面貌我們也要給予更多的期待。相信在師生的努力之下,政治學科教學活動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