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宇/綿陽師范學院
鋼琴是許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關鍵課程之一,與基礎課程之中所占比重較大。如今,我國總計800余所大學創(chuàng)設了音樂專業(yè),盡管鋼琴基礎課程愈發(fā)普遍,但教學方式并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大部分教師依舊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導致教學效果并不能達到預期。為此,高校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故而,許多教師開始嘗試引入新式教學方式,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而引入何種教學方式需要教師認真斟酌。
鋼琴學習過程確實較為枯燥,并沒有任何途徑,只能通過長期的基本功練習,方能達到熟練彈奏曲目的程度。故而,許多教師在鋼琴教學初期,均較為注重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以便為后續(xù)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教師也必須意識到,學生于兩年之內(nèi)學習的時間較為有限,而教師能夠教授學生的曲目內(nèi)容也十分有限,所以教師重點應該教授學生的彈奏鋼琴的能力,了解鋼琴的彈奏方式,而不是僅僅注重對手指的練習。故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教學重點傾向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同時提高學生樂感。
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教師普遍選用“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即便是教師將兩個人分為一組,以小組的方式授課,但一般情況下也是兩人將課程時間平分,而兩個人輪流上課。該教學方式是有其優(yōu)勢的,最為明顯的優(yōu)勢便是學生在出現(xiàn)問題之后,便可第一時間向教師提問,而教師也可即時回答,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即時矯正學生彈奏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但如果教師僅采用這一種教學方式,也存在明顯的問題,即學生并不了解其余學生當前練習狀況,練習狀態(tài)、進度以及學習的曲目,每日僅僅是生活于自身練習的音樂作品之中,進而陷入“閉門造車”的狀態(tài)。
就當前鋼琴教學方式而言,教師一般是在為學生布置其需要練習的曲目之后,便為學生進行演示,而學生一般是需要錄音或是錄像,部分教師為了規(guī)避學生在識譜期間于音準或是節(jié)奏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往往也允許學生錄音或是錄像。從教學方式而言,教師的示范十分必要,能夠為學生提供借鑒、參考以及幫助。然而,許多教師難以控制示范的尺度,教師過分為學生提供演示,并指導與監(jiān)督學生,可能導致學生的主動性慢慢減弱,對教師有較強的依賴性,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而言較為不利。
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shù)種類,全部音樂活動都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作為支持,鋼琴學習也是如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鋼琴演奏家趙曉生曾提出如下觀點:想象力越豐富,便有較大概率進一步挖掘音樂內(nèi)涵深度。故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通過想象且具有感染力的思維轉(zhuǎn)變部分理論知識,將教材之中較為難以理解的知識轉(zhuǎn)變?yōu)閷W生熟知或是便于其理解的實際形象。以鋼琴基礎訓練之中手臂放松動作為例,若教師僅強調(diào)學生必須放松的,不可使勁,并保持雙臂平直等語言,大部分學生會因為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理解,而導致雙臂的動作無法滿足教師的實際要求。為此,教師應該選用更為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如教師可以利用手指第一關節(jié)、肩關節(jié)以及手臂搭建一道仿佛來回蕩漾的吊橋,以向?qū)W生展示放松的狀態(tài),相較于直接說教,效果可能更為優(yōu)秀,也便于學生理解。鋼琴屬于擊弦式的一種樂器,于非連音進行訓練過程中,手指必須有力且快速地按下琴鍵,才能保證彈奏的音樂具備顆粒性。故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想象按下琴鍵的時仿佛敲擊鼓面一樣,才能令聲音更為明亮與清脆,通過這一較為形象的比喻,學生可以更為輕松地了解彈奏的感覺,也更為容易掌握非連音的彈奏技巧。此外,教師也可通過一些文學性的語言以描述樂曲的彈奏情感,也可令學生感受所彈奏音樂的情感,引導學生形成情感的共鳴,然后結(jié)合作品的情感予以合理處理。
探究式教學也是如今教學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其主要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學生能夠借助探析活動了解新的知識以及能力,探析式并非直接將理結(jié)果告知學生,而令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包括實驗、觀察以及調(diào)查等自主探析知識,并得出結(jié)論,重點在于為學生提供參與和體驗知識的過程。第二,教師與學生處于同等地位,師生之間彼此尊重,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學生的合作者,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該教學方式流程基本如下所示:
第一,教師為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問題導入教學工作。提問是教學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是探析式教學的關鍵所在,而問題的質(zhì)量也影響了整體教學質(zhì)量。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為學生提出同本節(jié)課程教學內(nèi)容關系密切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開展課堂學習。如提問學生:“鋼琴演奏家曾提出踏板時鋼琴的靈魂這一觀點,你認為踏板有何種作用?他為什么這么說?”如此,便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入探析踏板功能的教學活動之中,
第二,分析問題,便開始進行探析。該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析,并在探析活動結(jié)束之后要求學生表述自身探析過程中得出的結(jié)論以及遇到的問題,并要求學生之間的提問不能重復,且不可提問同課堂內(nèi)容無關的內(nèi)容。同樣以踏板為例,學生通過實踐可以發(fā)現(xiàn),鋼琴踏板具備增加音量、優(yōu)化音色以及延長音值的價值,但鋼琴踏板可令旋律音響出現(xiàn)模糊不清的問題,從而認識到踏板對鋼琴演奏的幫助與負面影響,從而得出結(jié)論,只有正確使用踏板,方可令踏板作為鋼琴的靈魂“存在”而在學生探析正確應用踏板的階段之后,教師予以正確且合理的點撥,明確踏板兩種基礎的應用方式,包括節(jié)奏踏板以及切分踏板,然后教師令學生自由練習兩種踏板的應用方式,體會其中的引用方式,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
鋼琴基礎練習課程對提高學生個人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鋼琴演奏能力而言具有積極意義,需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故而,作為教師,應明確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嘗試通過形象性教學以及探析式教學等諸多教學方式,豐富現(xiàn)有教學方法,并選擇合適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