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萍
【摘要】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意識以及學習能力,英語教師要將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融于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而英語閱讀教學是一項集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訓練、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習策略養(yǎng)成和文化意識熏陶的綜合學習活動。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加強閱讀教學,要促使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文本內(nèi)容展開英語語法知識和敘述結構的探究,從而促使學生在不斷提高思維意識的基礎上更加順暢地進行文本理解和閱讀,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0-0059-02
英語是學生的第二語言,英語閱讀活動中,學生既要展開基本詞匯和句子的分析與理解,又要對文本整體內(nèi)容展開分析理解,學生還會受到文本內(nèi)容價值觀的影響。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知識的積累,加強語言思維的練習,加強學習能力的鍛煉以及文化意識的熏陶,進而促使學生在高效的閱讀活動中形成一定的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
一、巧設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有效的問題能夠激發(fā)起學生思維的漣漪,使得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開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斷,進而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結合具體的閱讀文本,設計恰當?shù)膯栴}。
首先,教師要結合閱讀內(nèi)容的關鍵點設計問題。閱讀內(nèi)容的關鍵點就是文本內(nèi)容的題眼,如果學生能夠總結出文本內(nèi)容的主要思想,那么就說明學生展開了深入的分析與理解。如《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這一單元中涉及到的閱讀內(nèi)容是“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其主要講述了一個叫作“Wei Fen”的學生是如何愛上英語,如何學好英語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文本中的主人公是如何由懼怕英語到熱愛上英語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文章的第一個段落,作者描述到自己感覺每一節(jié)英語課都是噩夢,但是文章的最后一個段落,作者又描述到自己現(xiàn)在非常喜歡英語課,作者到底經(jīng)歷了一個什么樣的學習過程,才會在英語學習方面取得這么大的成績呢?
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問題。即,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問題,使得學生都能很好地做出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還是以九年級人教版中第一單元的“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為例,教師可以引導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回答“What did Wei Fen do in English class”這類較為簡單的問題,引導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回答“What is the secret to language learning”這類難度較大的問題,從而使得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結合文本內(nèi)容展開積極的思考與作答。
二、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
閱讀文本中會涉及到大量的詞匯知識和語法知識,甚至還會有一些復合型的英語句子。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一般會系統(tǒng)性地呈現(xiàn)出一篇英語文本中的所有語言知識點。新課標背景下,教師不妨促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自主地投入到英語知識點的總結與積累中,從而真正地做到以生為本。
還是以九年級人教版中第一單元的閱讀內(nèi)容為例,教師可以引導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總結對話內(nèi)容以及閱讀內(nèi)容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匯和語句。有的學生會總結出“called、fall in love with、I discovered that listening…”等內(nèi)容,有的學生還會結合教輔資料,查找出“call”這一詞匯的所有用法,還有的學生會總結出不同的語言知識點。小組合作模式下,學生會互相交流與分享,學生會共同探討他們總結出的語言知識點。小組代表將他們小組內(nèi)整理好的語言知識點加以系統(tǒng)呈現(xiàn),然后班級中的多個小組代表就會呈現(xiàn)出單元內(nèi)容中的所有語言知識點。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反饋,展開針對性的引導與總結,并促使學生展開一定的運用練習。當學生養(yǎng)成了語言知識積累的良好習慣,相信學生就會積極地展開課內(nèi)外閱讀語言知識點的總結歸納,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就會得到有效提升。
三、挖掘閱讀文本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
英語是一門世界性的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發(fā)展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發(fā)展史。英語文本內(nèi)容中更多的記錄了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人文風俗,所以學生能夠通過英語閱讀更好地了解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文化和思想。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充分挖掘英語文本中的文化內(nèi)涵,進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
如《When was it invented》,這一單元中的閱讀內(nèi)容講述的是神農(nóng)氏發(fā)明茶的相關內(nèi)容。茶文化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其相應的本土文化。教材內(nèi)容中還用一個段落講述了“Potato Chips”這個食物的發(fā)明過程。教材中還用大量的語言篇幅講述了“Basketball”這一運動的發(fā)明歷程,籃球最初是由加拿大的一個醫(yī)生發(fā)明的,然后慢慢的流行到了全世界。通過這些文本內(nèi)容的閱讀學習,學生能夠基本了解到世界其他國家的民族文化。
還有很多對話內(nèi)容中都包含著一定的文化現(xiàn)象。如英國人見面之后都會禮貌性的問候對方“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或者晚上好”,這種問候方式就像是我們中國的“你好”一樣。教師同樣可以結合具體的對話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并促使學生學會尊重任何一個地方的民風民俗。
四、加強課外閱讀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形成的。而且英語課堂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英語教材上的文本內(nèi)容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有效的課外閱讀,要引導學生在常規(guī)化的課外閱讀中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一邊記錄的良好習慣。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詞匯和句子,除了做出一定的猜測以外,學生還可以結合詞典或者其他工具書展開精確的理解與分析。學生要將自己查找到的答案與自己的猜測進行一定的分析對比,并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模式與分析能力。學生還要將自己查找到的語言知識點加以總結歸納。學生只有展開了積極的分析、思考與記錄,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落實課外閱讀計劃。很多學生能夠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很多學生也知道自己需要展開課外閱讀,但是理念與行動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制定一定的激勵措施,從而使得學生很好地落實閱讀計劃。如學生計劃在課外閱讀《霧都孤兒》這本英語課外讀物,那么學生就要確定好閱讀的總時間以及每天至少閱讀多少頁。如果學生能夠堅持執(zhí)行閱讀計劃一個月,那么學生就可以獎勵一下自己,進而使得學生形成閱讀的正循環(huán)。
五、導學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實踐性非常強,學生必須要展開聽說讀寫練習,并加強對語言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才能構建系統(tǒng)的語言知識體系,進而才能形成一定的英語素養(yǎng)。然而英語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教師既要展開語言知識點的示范教學,又要與學生展開多樣化的互動,所以用于學生聽說讀寫練習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英語學科的課前預習中,學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詞匯拼讀能力,才能更好地展開聽說讀寫。然而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準確拼讀出新的詞匯,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把握好英語文章中的重讀、連讀、略讀等語言習慣。還有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方面,其需要學生展開一定的分析、類比與判斷,需要學生在課前展開相應的預習。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直觀呈現(xiàn)關于閱讀內(nèi)容的導學案,促使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從而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When was it invented》,關于這篇課文的導學案,教師可以直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其音頻,促使學生體會文本內(nèi)容中的語言節(jié)奏和語言習慣,然后促使學生在課下展開模仿朗讀。教師還要在多媒體課件中呈現(xiàn)關于文本內(nèi)容的相關詞匯和語句,促使學生自主展開相應的分析與理解。具體可以是“According to an ancient…”等。并且,教師還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直觀呈現(xiàn)與文本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一步分析文本內(nèi)容。具體問題可以是“Who was it invented by?”等。
課堂上,教師要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告奮勇地進行相應的朗讀,可以促使學生分享他們對文本內(nèi)容重難點語句的分析情況,可以促使學生對課件導學案中的相關問題做出解答。如果班級中有學生的英語能力比較強,那么教師可以促使學生嘗試著復述課文內(nèi)容。無論哪一種形式的檢查方式,其都能有效促使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加強閱讀與理解。并且教師要充分肯定預習效果好的學生,制定一定的激勵措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認真對待課前預習,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六、讀寫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科目中的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而且閱讀是語言的輸入,寫作是語言的輸出。英語科目中的讀寫互動就是促使學生圍繞具體的文本內(nèi)容展開相應的寫作活動,從而促使學生在加強語言理解的同時形成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一定的仿寫活動。仿寫,就是促使學生圍繞教材文本內(nèi)容的寫作主題,結構特點以及語言表達方式等展開模仿,并在模仿的基礎上展開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如《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中的“Full moon,F(xiàn)ull Feelings”,這一篇課文主要寫了中秋節(jié),以及與其相關的故事。教師可以促使學生仿照文章的結構,展開其他節(jié)日的描寫。如學生可以寫作端午節(jié),它同樣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且有著一定的故事傳說,學生可以將其運用英語表達出來。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一定的創(chuàng)寫。創(chuàng)寫,就是促使學生運用英語教材中某一單元的主要語句展開寫作。一般而言,英語教材中的每一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定的主題和語法知識展開的,教師可以促使學生圍繞其展開創(chuàng)編,促使學生將其編成一篇短文或者一段對話。如《I used to be afraid of dark》,教師可以促使學生圍繞“我過去常?!痢吝^去常?!?,你過去常?!瓎??”等語句展開創(chuàng)寫。學生可以寫作兩個人之間的對話,也可以寫作自己從一種什么樣的習慣轉變到另一種不同的性格習慣等,只要運用到教材單元中的重點語句就可以。
再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縮寫??s寫,顧名思義就是促使學生在不改變原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展開一定的語言概括。學生只有完全理解了文本內(nèi)容,才能將其精準地表達出來。教師可以促使學生圍繞《I used to be afraid of dark》中的“From Shy Girl to Pop Star”文章展開縮寫,促使學生寫作出每一個段落的主要意思,類似于總結段落內(nèi)容。縮寫過程中,學生必須要具備大量的詞匯以及語法知識,然后才能將其進行一定的概括表達,所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會得到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師要通過巧設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合作交流,挖掘閱讀文本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設計導學案以及組織學生展開讀寫互動等策略來促使學生深入展開閱讀活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zhì)以及文化品格,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孫玉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黑河學刊. 2019(01)
[2]曹玉超.基于“電子書包”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