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課本中的內容不但有其規(guī)范的表達方法,并且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小學生可以通過借鑒,完成知識的遷移,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表達內化到漢語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捕捉和發(fā)掘具有啟發(fā)價值的教材內容,尋找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切入點,設計多種形式的寫作練習,訓練學生關于語言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7-0155
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材就是一個例子,用這個例子讓學生進行推理,練習閱讀和寫作的技能。”是的,教材既有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又有名著名篇,不僅有規(guī)范的表達方式,而且還蘊含豐富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能夠從感情的表達中學習、完成語文知識的遷移和內化,形成自身獨特的語文素養(yǎng)。“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方法,為我們的日常語文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但是,如何才能將“讀”與“寫”巧妙地結合起來,實現(xiàn)互利共贏,這樣相關的討論和指導辦法卻不是很多。
一、仿寫
1.模仿寫出某個句型。句子是文本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文本主題的基本載體,更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對那些準確、生動的描寫,特殊形式句子的模仿寫作,是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鍛煉語言能力的最佳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捕捉文本中好的句子,試著將它們找出來并模仿著寫作,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不同的搭配關系,即:從仿寫句子和句型的特點,進而有效地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學生選詞和造句的能力。小學階段重點仿寫的目標有:用詞準確,描寫生動、形象,適當運用比喻以及相關聯(lián)的詞語。
2.仿寫一個段落。在教學中,師生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生動的描寫,或是與學生的寫作緊密相聯(lián),具有代表性的段落,特別是文本的開頭和結尾,人物,心理,對話,自然環(huán)境描寫等精彩段落,都可以拿來模仿。讓學生知道仿寫段落要根據(jù)一般事物的發(fā)展順序以及時間、空間的順序。根據(jù)總分總的結構,或者自然段落歸類等方式,逐步強化段落中心思想的概念。從段落的模仿寫作中,讓學生積累對于人物肖像、心理、動作、對話和自然環(huán)境描寫等詞語的應用,進一步加強學生語言運用的基本技能。從段落模仿寫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要點,深化文章的主題,制造懸念,描繪出引人入勝的風景,渲染文章所營造的氣氛。從模仿段落開始,讓學生能夠掌握主題結尾處的要點,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并聯(lián)系前文,使開頭和結尾相呼應,提出問題,并加以思考,中間留白,令人難忘。
3.章節(jié)的仿寫。它是模仿文本意義、構思、布局或表達、構圖的一種寫作訓練的方法。經(jīng)過長時間的持續(xù)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不再是最初機械性的模仿,而是靈活、全面地運用各種知識,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桂林山水》這篇文章中是這樣寫的:整篇文章是以“總—分—總”的方式構建的;第二、三自然段采用總分法構造;每一部分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描寫,并圍繞中心思想抓住幾個平行的景物,突出了事物的特點。作者在把握特點、描寫景物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在句子表達中運用了隱喻和排比的手法。在引導學生閱讀全文,并欣賞這些特征之后,要求學生在山水畫的實踐中,模仿這些寫作特征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達到閱讀和寫作的有效結合。
二、補白
1.補全簡短部分的情節(jié)。文本中存在一個空白的結構,需要讀者的參與。作者經(jīng)常是話說到一半,就停了下來,給讀者留下了很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教師要善于抓住情節(jié)中的這些空白點進行有效的訓練。如“將相和”的最后一段中說,廉頗脫下衣衫,背著荊棘,來到藺相如的家門,廉頗和藺相如重歸于好。但作者沒有寫他們說了什么,抓住這一點,設計出訓練的重點:如果你是廉頗會怎樣說?怎樣可以表達出藺相如的意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式的訓練,提高他們的思維、想象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只要教師能引導學生把握好文章情感中的空白之處,行動上的空白段落,語言空白的位置,且在空白處進行有效的培訓,那么,不僅豐富了人物的形象,更讓這個角色增添了更多感人的魅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中的因果關系。
2.在課文的省略號處填空。經(jīng)常有許多遺漏的文本,其中一些作者不需要一個接一個地列舉,而是在其中一些地方故意留出空白,以喚起讀者的興趣,讓他們自由地想象。在文本闡述中,教師如果能精心設計這些空白點,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并補充空白,文本的厚度就會增加,對文章的理解也會加深。文本中的省略處,往往是用省略號來標記的,它是為了提醒讀者,其中隱含著的一些深意。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掌握這些細小的信息,使學生能夠填補文本中的空白,就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也可以訓練其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從而使之對文本做出個性化的解讀。
例如,在文章《草蟲》中,作者描述了一只爬行的小蟲,讓草蟲進行了一次奇怪的旅行。在看過消失的森林和草蟲的生活后,他寫道:“我也看到了很多……”讓學生知道省略了什么,激發(fā)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學生理解了這里的省略號的作用,就是作者還看到許多昆蟲和其他方面的生活場景,然后,教師再啟發(fā)學生說一說,作者看到了昆蟲生活的哪些方面?學生就可以暢所欲言,寫出昆蟲如何學習以及草蟲如何活動等。
三、續(xù)寫
續(xù)寫是根據(jù)文章開頭所提供的,通過合理的想象,運用多種寫作技巧來豐滿故事,寫出一篇中心清晰、內容健康、可信、事件完整、連貫的文章。首先,在閱讀原著的基礎上,以原著的結局為出發(fā)點,寫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其次,要展開充分的想象和聯(lián)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實生動。再次,主要人物在思想行為、性格特點、語言特點和風格上,保持與原作一致。這樣,教師就可以訓練出學生完善的能力,對于其完成日后的寫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吳忠豪,丁煒,杜弘.新世紀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熱點概述(上篇)[J].課程·教材·教法,2014(9).
[2]國瑩.基于創(chuàng)新教學理論的小學低年段母語課堂讀寫教學研究——以漢語和英語為母語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3(6).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西關小學7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