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日洋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需要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豐富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化教學。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開展體育課程的分層次教學,正是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充分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滿足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教學需求。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小學體育課程;分層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7-0082
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實行分層次教學,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實行層級化的體育教學,能夠有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激發(fā)學生潛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fā)展,符合體育教學規(guī)律,能夠有效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一、立足學生實際狀況,合理劃分主體層次
學生的身體素質與興趣愛好各有不同,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實行分層次教學,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將學生進行層次劃分,并做好教學的跟蹤記錄。
例如,教師可以在小學體育課程中,充分研究體育教學大綱,全面觀察了解學生的實際身體狀況、體育興趣愛好以及學習水平等,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學生合理劃分層次,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合適層次開展體育教學??梢詫W生以年級為單位,合理劃分為三個教學層次,分別對應體育學習水平高、中、低程度開展體育教學,并且充分征求學生主體的意見,根據(jù)學生反饋的意見進行合理調整,同時針對各個層次的學生,分別建立學習檔案,做好教學過程的跟蹤與記錄。根據(jù)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實行動態(tài)化調整。
二、依據(jù)總體教學目標,細化體育訓練層次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因此,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課程分層次教學,需要合理劃分教學目標,圍繞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fā)展。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考查,結合體育教學總體目標,合理劃分層次,分別制定基礎任務和教學分目標,可以結合學生的三個主體層次,分別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對于體育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將其教學目標設定為較復雜的體育訓練內容,使其能夠掌握復雜的體育技能技術,在實現(xiàn)教學基本目標的基礎上,適當拓寬體育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訓練難度,以更高的標準與更嚴的要求,對該層次學生提出較高的教學學習目標,充分激發(fā)學生潛能。針對體育學習處于中等程度的學生,教師可以充分重視此層次學生的組織教學,要求其能夠完成體育教學基本目標,使其通過體育活動訓練,能夠在原有基礎上掌握較為復雜的體育技能。可以充分采用教學方法,使其體育技能能夠得到適當拔高。針對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將教學目標進行降低,以恰當?shù)囊箝_展對學生的體育教學組織活動。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如存在身體缺陷或逆反心理等,合理制定多元化的體育訓練方案,多采用鼓勵、表揚等方式,幫助學生樹立體育活動的信心,激發(fā)體育活動的參與熱情。
三、結合學生訓練需求,實行過程分層指導
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課程的分層次教學需要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體育訓練需求,分層次實行教學指導。
例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教學層次的學生合理設定教學內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狀況安排適當?shù)挠柧毣顒优c指導。針對體育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體育教師可以圍繞高標準的教學目標,安排較為復雜、難度較大的訓練內容,使學生能夠在訓練過程中掌握更多的體育運動技巧,促進體育技能的顯著提升。教師可以采用鼓勵的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技術交流與探討,將獨立練習作為主要的訓練方式,以競技比賽等具有對抗性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運動潛能,促進學生體育能力、身體素質的全面有效發(fā)展。針對體育素質較為一般的學生,體育教師可以以游戲等方式為主,設置難度系數(shù)較低的訓練內容,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同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巡視指導等方式,通過對體育技術進行專業(yè)講解,鼓勵學生以合作方式強化技巧練習,實現(xiàn)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不斷優(yōu)化。針對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體育教師可以采用個別輔導的方式開展體育教學,結合學生的不同狀態(tài),合理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以示范為主,結合細致的講解,鼓勵學生進行模仿,并對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給予肯定及指導,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樹立體育學習信心,使其對體育運動建立興趣。
四、豐富教學評價方法,分層開展體育評價
不同的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不斷完善體育教學的評價機制,通過鼓勵、表揚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體育學習的信心,學會競爭與合作,提升體育訓練效果。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針對第一層次學生采用較高的標準,嚴格要求其體育訓練效果,在評價過程中適當提高標準,使其能夠進一步找準差距,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進一步完善自身,促進體育學習水平的持續(xù)提升。針對第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基于客觀的評價方法,設定與其能力相符的評價標準,采用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訓練興趣,結合學生互評等模式,幫助學生認識不足,明確改進目標。針對第三層次的學生,可以適當放低評價的標準與要求,以鼓勵、激勵為主,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幫助學生消除自卑情緒,提升訓練參與積極性,建立體育自信,樹立正確的體育心理等。
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方式,能夠充分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指導,幫助學生在原有的體育學習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體育能力,促進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孔范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課程分層次教學的探討[J].才智,2018(10):51.
[2]張紅學,山林林,高海榮,馮秋金,顧國攀.新課改視域下大學體育課程分層次教學的實驗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v.27;No.98(1):80-84.
[3]陳剛.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v.8;No.236(14):117-118.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虹橋鎮(zhèn)第一小學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