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煥平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走班制”背景下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編號為:18PTYB113)論文
摘要:為了保證高中學生能力和水平的雙提升,也為了適應“3+ 3”新高考改革,有必要組織和實施“走班制”教學。此種教學模式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班級課堂教學模式,將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上,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興趣方向,挑選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教師和班級,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中課堂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值得教師和學校深度探究其施行方式,在實際踐行中找到優(yōu)化的辦法,進而起到完善學生知識體系和能力的作用。
關鍵詞:走班制;高中化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7-0071
“走班制”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班級劃分,學生不被固定在同一班集體內,而是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挑選符合自身發(fā)展和喜好的教師,因此是教師和班級不變,每個班級內的學生在不斷變化的教學結構?!白甙嘀啤钡男纬膳c分層教學理念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考核標準、教學內容等都有程度和層次上的差異,充分體現(xiàn)了分層教學的科學性。由此可見,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特色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走班制”的教學方式很好地對接了這一基本目標。
一、形成完備的管理機制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自我意識,對于教師強制性的管理辦法是抵觸的,而對于群體效應卻高度肯定,由此可見管理學生要形成“學生管學生”的方式。在年級組挑選知識水平高、自我管控能力強和善于溝通的學生作為管理隊伍,雖然學生結構有變動,但能保證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設置收發(fā)作業(yè)、確定上課人數(shù)的管理小組,及時收取其他學生的意見,并反饋給教師,縮短學習和生活問題的處理時間,引導學生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逐漸完善班集體的結構。管理機制的落實離不開教師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認同,學生感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班集體的肯定程度,進而強化班集體管理的效果。教師可根據(jù)不同學生學習的特點,允許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結合對化學知識的認識程度,以課程設計競賽的方式,將化學知識點融合到生活中,保證學生的參與度。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偏愛用實際現(xiàn)象解釋化學反應機理的現(xiàn)狀,引導學生設置有關“硅”的內容的教學方案。在活動開展前期,教師在課堂上播放一段硅膠作為干燥劑的微觀反應視頻,然后給出硅的幾種用途,要求學生結合具體用途設計教學方案,因為課程設計涉及的內容和知識點較多,教師允許學生自由組隊,構建一個完整的課程計劃。通過學生的反饋,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在設計時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將其作為課程內容的切入點,有的學生選用播放圖片、有的學生選用播放視頻內容的方式完成課程導入。課程設計的下一部分內容是研究硅酸的結構特點,很多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結合教材內容,運用信息化手段繪制出硅酸的可能結構,通過逐步分析結構特點,提出多種物質間反應的可能。通過分析學生給出的課程設計,能夠明確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同時也了解到需要加強講授的理論要點。
二、設定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教師選用多種教學方式的目的是提升課堂效率,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流程,但由于學生個人能力的不統(tǒng)一,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定環(huán)節(jié),需要在滿足高考大綱要求的基礎上,對接不同學生和班級情況,有指向性地制定化學教學目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掌握化學基礎知識是前提,要在處理化學問題中增加實驗探究和分析的題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和探究,了解在生活中運用化學的部分,建立起與實際生活接軌的橋梁。社會信息化的發(fā)展,為教師展開豐富的化學活動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方面,利用直觀性和信息化的技術手段,為學生展現(xiàn)虛擬化和理想化的化學反應過程,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感知程度,引導其著眼于現(xiàn)實生活,初步體會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性。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將情感教育滲入進去,高中是過渡校園和社會的重要階段,為了使學生更快地適應社會生活,教師要有意識地融入價值觀培養(yǎng)內容。
以“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X(g)+3Y(g)?2Z(g)中,可以判定其已經達到平衡的方式”為例,對于基礎稍弱的學生直接給出所有可能情況難度太大,教師可以將此題設置為選擇題,給出不同的思路,比如“A.Z的生成速率與X的消耗速率相等;B.單位時間生成b mol的X,同時生成2b mol的Y;C.X、Y、Z的濃度不變”等形式,學生根據(jù)選項,結合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有關內容,選擇正確的答案,既有利于分層教學,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能力。
三、構建多層次的考核標準
同一層面的學生便于開展帶有競爭意味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的積極參與,為保證教育形成可持續(xù)性的閉環(huán),應當構建多層次的考核標準。學生的具體行為是評判其掌握知識程度和態(tài)度的依據(jù),結合不同的化學內容,給出多層次的評價標準。
以上述問題的解答環(huán)節(jié)為例,學生能夠分析出A選項中Z的生成速率和X的反應速率同屬于正向反應速率是基本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內涵,對于基礎稍弱的學生達到此層面已經達到了高考考核的基本要求。即使學生在最終沒能選出正確的答案,教師也要在肯定學生的前提下,重點幫助學生分析其解題失敗的原因,并引導學生理解化學平衡狀態(tài)判定的主要方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校設定“走班制”教學模式的目的是讓更多具有相同學習興趣的學生在同一個空間內產生交流,能夠提升學生交流的深度,引導學生開展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挖掘學生思維的潛能,揚長避短。教師要基于此種目的,積極引入多種方式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朱涵.走班制下高中化學分層實驗教學設計與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2]顧秀梅.新高考下高中化學課“走班制”教學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9,01:77.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一中3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