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振輝
一、案例背景
小陳,女,19歲,高三學生。小陳家庭經(jīng)濟情況善好,住獨棟三層樓,家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剩她一人在家。小陳讀了三年高三,第一次在市重點高中讀,選了理科專業(yè),由于高考失利,只能考上??泼褶k高校,于是決心重讀高三,希望能考上好的學校。選擇在市城區(qū)培訓機構(gòu)復讀高三,培訓機構(gòu)為小班制,授課時間較短,大部分時間是自己在宿舍獨立學習。很遺憾的是再一次高考他依然無法考上心中理想的高校,只能上公辦???。最后一次讀高三是在我校就讀,我校轉(zhuǎn)型中職前是完全高中,剛好是高中辦校的最后一年。她來我校就讀但并沒有實際到校學習,而是長期的在家自習。而這次她的目標是最低考上民辦本科。在高三學業(yè)考試時,她放棄了學業(yè)考試,因為學業(yè)考試只能上???,而她的目標是本科,我在多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尊重了她的做法。
二、案例陳述
高考考前40天,接到教務主任電話,說小陳的母親很恐慌的向?qū)W校請求幫助,大概內(nèi)容是小陳出現(xiàn)嚴重的問題,一學習就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神色慌張,而且精神頹廢,長期失眠,醫(yī)生診斷不出任何身體問題。我馬上聯(lián)系該生了解情況,該生說她無法集中精力學習,記不住任何東西,一學習就會出現(xiàn)這種呼吸困難的癥狀,目前已經(jīng)完全不能正常入睡,只能靠吃安眠藥才能睡得著。
三、案例分析
我認為,該學生已參加兩次高考,三次高中生活使她對考試失利充滿恐懼,擔憂會再次落榜。這三年的停滯經(jīng)歷,讓她原本一起學習的同學都因為考上大學而跟她分離,她很難再找到有共同話題的同學一起分享學習的快樂和痛苦,一起分擔心中的壓抑,她像一只落單的孤雁,對重復和枯燥的高三生活充滿恐懼。為了考上好大學,她選擇了讓自己落單,但學習成效并沒有像她所預想的那樣,她有可能再次落榜,因此她對學習充滿了焦慮。希望能快速學好,可是因為各種因素,她又對自己成績的提高無能為力,在焦慮中成績不斷落后,在成績落后中加深焦慮。而她的父母長期在外,自己一個人住在一棟樓,不但得不到父母的任何心理舒緩,而且在空曠的樓層間加深了她的寂寞和恐慌,這直接導致了她精神的崩潰。
看書時呼吸困難和情緒慌張的現(xiàn)象,據(jù)我分析,應該是對自己期望過高和害怕失敗所導致的,簡單的說就是害怕高考的失利。
四、解決方法
(一)從家長那邊了解學生情況
學生得了這樣的病后,她的母親專程回來照顧她,是最親近學生,最了解學生情況的人。所以我首先通過電話對話的形式大概了解了學生的情況,之后又進行家訪深入了解。她母親哭訴著說了學生得病的經(jīng)歷,從跟她的交流中我得到了她多次重讀,對考上好大學非常執(zhí)著執(zhí)拗的信息。其母親哭訴著說,不讓她讀了,再讀下去這個孩子就毀了,她不能失去她的女兒。我安撫家長:這時不讓學生讀可能會讓學生因此事而留下終生的陰影,永遠害怕面對困難,該病隨時都可能在其他事情上再次發(fā)作,目前最好的做法是幫助學生跨過這個門檻,讓學生把癥結(jié)徹底解決,不留后患。同時請求父母配合老師共同幫助學生,不要給學生增加太多的壓力,多陪陪學生,多跟學生聊聊天。
(二)對學生家訪談話
學生的心理問題,必須從學生身上下手,面對面地溝通是獲得學生心理問題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我讓學生是什么情況下發(fā)作的,發(fā)作之前做了什么,發(fā)作之前腦海中的想法是什么一一告訴我。在這里我得到了學生做到不懂的難題會突然焦慮,對高考失利充滿恐懼的信息?,F(xiàn)狀發(fā)生順序是:學生焦慮、恐懼接而出現(xiàn)呼吸困難,精神亢奮,胡思亂想難以入眠。
(三)同理心安撫治療
同理心是換位思考、共情。這個過程不但是我要進入她的角色,而且還要引導她進入我的角色。我將我高考失利,重讀考上大專,在大專通過專插本考上全日制本科,再考上研究生的經(jīng)歷分享給她。跟她講述了我高考失利時的心理感受,面對挫折時的困窘,與她產(chǎn)生共鳴。跟她講述了我如何克服心理的障礙,如何幫助自己走出困境,為她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四)為學生的目標提供參考意見
學生怕考不上,我跟她說,就算考不上本科那又如何?哪怕是考不上公辦專科院校,以你現(xiàn)在的成績考上私辦大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考上本科我們賺了,考不上本科我們就借助??谱鳛樘?,像老師一樣通過專插本考上本科,還是考不上的話我們還有其他的方式改變自己,成功的終點就在那里,直線目前通不過,我們就迂回到達。因為有我自身經(jīng)歷提供例子,她對我的意見認同。接著我告訴她先不做難題,以做簡單的題型為主,循序漸進,且如果能把握住簡單題型,那對高考是非常有利的,因為簡單的題型占據(jù)大比例的分數(shù)。另外讓她用聽輕音樂,泡腳等放松的方式取代對安眠藥的依賴。
(五)讓學生擁有歸宿感
學生脫離班集體,一個人孤獨的學習,這容易讓學生心理變得孤僻,助長不良現(xiàn)象的發(fā)生。我建議學生回校住宿,回班上課,這樣可以舒緩心情,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和同學分享。同時,我又交代了班上的幾個女生,多多跟她交流,在學習上幫助一下她。
五、理論支持
本案例的處理過程中,我應用了角色扮演,情景代入,以人為本的理論。
我從教師的角色切換為心理咨詢師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通過代入學生情景了解學生,再讓學生代入我的情景,揭開心結(jié)。以人為本的原則使我在整個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并為學生的發(fā)展指明方向。
六、效果
學生樂觀起來,不再出現(xiàn)看書時呼吸困難的情況,睡眠也得到了保障,而且和班上的女生成了好朋友。如我所料,她考上了大專,開始了自己的專插本計劃。在全班同學考上大學,班上同學請我吃飯的時候,大蛋糕上寫滿了我們班學生的名字,而上面也有她的名字,她融入了班集體,重新找回了自信的自己。
七、反思
在這個案例中我充分的了解了該生的具體情況,這讓我在處理過程中不至于出現(xiàn)被動,處理的效果也基本滿意,但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后續(xù)的問題,也就是說,這個學生的問題還未能夠完全的處理。比如在大學期間,該生考本科的時候,有可能讓心理壓力再次呈現(xiàn),因為我并沒有把它消除,只是暫緩了她的壓力。這個隱患是很大的。下次遇見這樣的事情時,我會通過各種壓力疏導方式盡可能把隱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