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秀偉
(蘭州財經(jīng)大學隴橋學院,蘭州 730010)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于1月27日發(fā)布《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1],“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指導思想迅速傳遍全國。隨后,1月31日,甘肅省教育廳發(fā)布《甘肅省教育廳關于調整全省大中小學幼兒園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時間的預通知》,要求“延遲全省大中小學和幼兒園春季開學時間”,并“鼓勵學校面向學生開展網(wǎng)絡教學、線上答疑等活動”[2]。與此同時,原有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得到進一步完善,新的教學平臺也逐步搭建成功。從2月底到3月初,甘肅省各高校的線上教學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截至四月中旬,線上教學已經(jīng)進行了6—7周的時間,教學開展情況如何?獨立學院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是否能進行正常的學習?教學效果是否得到保障?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本文專門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摸底考查,深入探討線上教學的開展情況,并對后續(xù)教學的改善提出可行性建議。
本次問卷通過“問卷星”面向蘭州財經(jīng)大學隴橋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2017級、2018級和2019級全體學生發(fā)放,共設計問卷題目20道,涉及學習設施擁有情況、學習效果、自主學習時長及自我評價四個方面。本次問卷共發(fā)放240份,收回有效問卷215份,有效回收率為89.58%。
1. 硬件配備情況
線上教學的開展首先需要的是硬件設施的準備,包括課本等教學資料、手機或電腦等電子設備、以及網(wǎng)絡流暢情況等,這些都對線上學習影響很大。
身處電子信息時代,學生電子設備的配備基本到位,不會對學習造成影響。調查顯示(圖2),僅用手機學習的人數(shù)為33.02%,手機和電腦并用的人數(shù)達到了66.51%,這給使用電子版教材的學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65.12%的學生使用WIFI上網(wǎng),83.72%的學生表示網(wǎng)絡流暢,基本不影響線上學習。
由此可見,教材、電子設備等設施到位情況良好,確保學生可以正常開展線上學習。
2. 學習時長與學習效果
根據(jù)任課教師反饋,線上教學開展以來,學生在線學習積極性很高,請假的學生很少,曠課幾乎沒有。在問卷調查中,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顯示,雖然74.88%的學生每天都有5-6小時以上的線上學習課程,但是平均每生每日仍然有近3小時的線下自主學習,如圖3所示。
針對預習(圖4)和作業(yè)完成情況(圖5)的調查顯示,46.98%的學生反映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完成預習,48.37%的學生認為線上學習需要更多時間完成作業(yè),而認為線上學習與在校學習所需時間持平的學生人數(shù)分別達到42.79%和45.12%。由此可見,在線學習期間,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更高、更嚴格,學生也能更努力、更認真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
調查顯示,學習氛圍的優(yōu)劣對學習效果影響很大。離開了學校,在家人身邊學習,這是學生不同尋常的人生體驗。家人溫馨的關愛和生活的嘈雜紛擾是不是會耽誤學生的學習?事實證明,這樣的擔憂是多余的,父母和家人會想盡辦法為他們營造安靜、良好的學習氛圍。根據(jù)圖6所示,除了3.72%的學生表示“干擾很大”,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擁有適宜的學習空間。
在學習時間長短方面,線上學習與在校學習有所差異,通過圖7可知,學生線上學習的注意力時間明顯縮短,能集中注意力80—100分鐘的學生比例下降了12個點,能集中1—40分鐘的學生比例增長了12個點,而40—80分鐘的注意力時長比例基本持平。因此,將授課時長作出相應調整是很有必要的。
教學效果方面,根據(jù)圖8的數(shù)據(jù)顯示,雖然有39.07%的學生表示線上學習期間收獲更大,卻有58.14%的學生表示線上學習的收獲比在校學習更小,甚至有2.79%的學生表示線上學習期間“無收獲”。當中原因復雜,有待于進一步調研考量,但是這也說明一點:雖然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到如今的輝煌程度,但是線上教學依然無法完全取代課堂教學。
Real-time Q-PCR分析抗氧化酶基因表達:RNA的提取方法參照 Invitrogen生物公司提供的說明書,將冷凍樣品至于液氮中,取0.1 g的粉末與1 mL Trizol試劑混合,提取總RNA。用Super Script TM Ш反轉錄試劑盒將RNA反轉錄成cDNA。以cDNA為模板進行RT-PCR的檢測,采用96孔板點樣,使用Light Cycler 480 Ⅱ儀器測定,用2-△△Ct法相對定量。利用Primer 5.0軟件設計引物,以UBI-3作為內(nèi)參基因,POD、CAT、APX為目的基因,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引物的合成。引物設計序列見表1。
在調查中,學生需要給自己的學習效果打分。如圖9所示,分數(shù)在60—80分之間的學生占據(jù)大多數(shù),達到83.25%,另有少部分學生對學習效果的評分為20分,這一部分比例雖小,也要引起重視,是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出了問題?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待于進一步提升?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深入研究。
在滿意度的調查中,僅有3.26%的學生表示線上學習明顯優(yōu)于教室學習,57.21%的學生明顯傾心于課堂學習,另有39.53%的學生認為線上學習與教室學習相持平。對學生而言,在校學習的優(yōu)勢明顯高于線上教學。因此,想要實現(xiàn)“線上線下,實質等效”,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探索。
3. 自主學習意識
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此次線上教學營造了一次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契機。圖10表明,與在校學習相比,線上學習期間34.42%的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延長,26.98%的學生表示自主學習用時與在校學習期間持平,但也有38.6%的學生表示用更短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調查進一步研究了自主學習延長的時間。根據(jù)圖11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所有利用更長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生中,延長1—2小時者占多數(shù),為43%,其余延長0—1小時、2—3小時和3—4小時者分別為28%、18%和11%。
雖然延長了自主學習時間的學生數(shù)量還不到半數(shù),但是這些數(shù)據(jù)也揭示出了一個向好的趨勢:多數(shù)學生愿意用更多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是不得已之舉,但是我們卻也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在有關課余時間和自主學習獲得感的調查中,51%的學生可以進行高效的自主學習(圖12)。但是,可惜的是,仍然有21%的學生不知道該學什么,14%的學生表示利用自由時間可以進行更多個人娛樂活動。這需要任課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強引導,增強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yè)的導向作用,增加對課后作業(yè)的檢查和線上學習的過程控制。
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情況發(fā)現(xiàn),雖然教學情況運轉正常,但是相較于以往的課堂教學,線上教學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在線學習時,學生注意力的持續(xù)時間比在課堂學習時有所縮短。根據(jù)以往的研究經(jīng)驗,影響學習注意力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學生自身的學習動力,也有外在因素的影響,如教師方面,學習氛圍方面等等。因此,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把握好教學時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升在線教學效果的思路和方法。
雖然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有所增加,但是,學生對自身學習的滿意度偏低。大部分學生明顯更傾心于教室學習。雖然網(wǎng)絡已經(jīng)發(fā)展到非常輝煌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也早已不是新話題,但是,想要線上教學完全取代課堂學習,就目前來看,還是不可能的?,F(xiàn)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盡可能提升線上教學的魅力,將學習效果最大化。
基于以上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合理利用網(wǎng)絡教學資源,促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多樣化,增加教學趣味性,延長學生注意力。可以通過增加互動、調整教學方法、利用微課和網(wǎng)絡MOOC資源,為學生帶來新體驗,以免學生有老生常談的無聊感。
其次,加強作業(yè)檢查和學習過程管控,實現(xiàn)花樣布置作業(yè)。不要停留在以往的詞匯、翻譯等方面,可以將語音作業(yè)與視頻作業(yè)相結合,小組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學生隨堂分享與個別展示相結合,做到作業(yè)檢查與評價公開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幸福感。
再次,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本次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線下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升,學院和教師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從政策和教法兩方面積極探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
利用本次的線上學習情況調查,從教學設施、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意識方面深入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我系線上教學基本運行正常,學生的學習情況良好,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所提升。但是,調查也揭示了一些問題,學生的注意力時長、學習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等方面仍然有待于進一步提升。教師可以調整教學方法,利用多種網(wǎng)絡資源,從教學內(nèi)容、過程控制等方面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獲得感。后續(xù)研究可以繼續(xù)擴大調查樣本以獲取更全面的信息。另外,關于學習滿意度反饋不良的原因還有待于更深入的分析和調研,以期找到更適合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