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來訪,任教授介紹說: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快速型(房顫、房速、室速)和緩慢型(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房室傳導阻滯)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主動脈夾層等。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在防治方面,主要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以前的觀點認為,心血管疾病屬于“男人病”,女性風險較低。然而研究數(shù)據(jù)卻表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時間只是比男性晚10~15年,進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保護作用越來越弱。隨著年齡的增加,尤其是60 歲以上的女性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快速上升,并達到與男性發(fā)病率相當?shù)乃?。更讓人吃驚的是研究數(shù)據(jù)還表明:在55~75 歲這個年齡段,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男性在不斷下降,而女性卻不斷上升。目前,心血管病已超腦卒中和腫瘤,成為女性致死和致殘的第一疾病。
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不斷上升,主要與其癥狀不典型,合并癥多,臨床檢查敏感性和特異性差,易漏診、誤診或診斷延遲有關。許多女性猝死患者生前未曾發(fā)現(xiàn)患有心血管疾病,平時只是常表現(xiàn)為疲勞、頭暈、多汗、恐懼、類似流感癥狀等,而無典型的胸悶、胸痛、氣短等癥狀。即使是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也常無典型的胸痛癥狀,僅僅表現(xiàn)為氣促、不同尋常的疲倦感、消化不良、胃部、下顎和牙齒不適等。尤其是更年期女性,病人表述癥狀就更加難以捉摸,導致易誤診,救治延誤。
目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現(xiàn)狀不容樂觀,還暴露出女性甚至醫(yī)務人員對女性心血管病危害認識不足。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女性都知道如何預防乳癌和甲狀腺癌、宮頸癌等,但卻不太關注自己的血脂有多高、血糖和血壓是不是達標,對是否會患心血管疾病并沒有危機感。當出現(xiàn)疲倦、呼吸困難、惡心、身體不適、背痛和腹痛之類的癥狀,通常考慮是老了、體力不足、受累了,只要休息就可以挨過去了。殊不知,這些看似普通的癥狀,很可能是心血管出現(xiàn)危機的一個強烈信號,怠慢的后果,有時能奪命。
中老年女性一定要認識到,心血管疾病沒有重男輕女之說,它同樣是導致女性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建議絕經(jīng)后,能做一次有關心血管的詳細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盡早干預。此外,警惕不明原因的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牙疼、嗓子疼、前臂痛、肩背痛、全身不適等看似普通的癥狀,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梗家族史的女性,一旦出現(xiàn)上述癥狀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yī)。有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壓、吸煙或被動吸煙、高脂血癥、糖尿病、運動量少、肥胖、壓力大、心情抑郁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合并多種危險因素時更要警惕心血管疾病不期而至,最好針對危險因素積極防治。
人進入老年期,一人同時患有心、腦、肺和腎臟等多種疾病的情況極為常見。人們總是期望每一種疾病都能有相應的有效治療方法,可以讓自己無病痛、活得好、活得久。
其實,生命的本質(zhì)必然由健康走向衰退、衰竭。對于預期壽命還有20~30年的老年人來說,關注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應該比過度關注疾病是否能治愈、壽命是否能延長更為重要。多病共存時,要清楚哪些是急需解決的,哪些是可滯后考慮的甚或不得不放棄治療的。比如,一位75 歲有嚴重心力衰竭的老人,體檢發(fā)現(xiàn)肺癌。醫(yī)生建議不予處置,病人順利存活了2年,最后死于心力衰竭。而如果給予手術等治療,該患者心臟功能難以承受,即使手術成功,病人的身體情況,術后也很難康復,就是存活2年,也是在痛苦中度過,沒有生活質(zhì)量可言。
另外,多病共存時樣樣追求達標,是不實際的。對于衰老以及相關疾病,很多問題是當今醫(yī)學解決不了的,我們要接受身體功能的自然衰減,不要過度的依賴檢查和藥物甚至手術干預。比如高齡老人,如高壓160mmHg,血糖7.5mmol/L,總膽固醇5.8mmol/L 就不要大驚小怪,驚呼“三高”了;如主動脈有鈣化,頸動脈有斑塊,也不必如臨大敵,總想著不處理斑塊就會掉下來堵塞血管了。大把吃藥、吃保健品,甚至接受不必要的有創(chuàng)治療,是病急亂投醫(yī)。
只要堅持合理飲食、適量運動、保持樂觀心態(tài)、戒煙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對于延緩因年齡增長所致的器官功能減退是一個安全有效的措施。至于多病共存的治療,能達到功能喪失緩慢一點,生活質(zhì)量高一點,就是蠻好的了。
多病共存時,藥物疊加服用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比如,一位70 歲女性在有高血壓、糖尿病、骨質(zhì)疏松癥、骨關節(jié)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合并存在的情況下,如果要達到所有的指南要求,即使按照最便宜和最簡單的指南方案,該病人每日至少服用10 種藥以上。老年人的肝、腎功能減退以及體脂變化,會顯著改變藥物的分布、代謝和排泄,使藥物相互作用的機會進一步增加,易給老年人造成嚴重的損傷。
智慧老人多會思考并了解這些藥物是否有相互作用問題?是否解決了當下的主要問題?能否減少服用部分藥,等等。這些老人往往用藥,但又不依賴藥物,積極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醫(yī)生指導下,抓住主要矛盾,科學平衡治療。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多病共存時,會與其他病癥互相牽制、互相影響,使得心血管疾病診斷和治療更加復雜。推薦以心、腦、肺、腎疾病為基礎的兩種或兩種以上多病共存的65歲以上老年患者,就診老年醫(yī)學科。
老年醫(yī)學科的診治是以改善并維護老年患者的功能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zhì)量為核心目標。醫(yī)生會在全面細致了解患者的情況后,進行全面的綜合評估,從中找出最主要的問題,采取個體化、多學科的干預措施。因而往往會對老年人各種無意義的檢查、治療說“不”,而原先服用的多種藥,醫(yī)生則兼顧整體情況,幫老人盡量做“減法”。這是老年醫(yī)學科的特色。
大家可能會擔心,心血管疾病不看??疲瑫绊懼委熜Ч?,這個擔心完全沒必要。老年醫(yī)學科是一個多學科團隊,以老年心腦血管病為主干病種,依托醫(yī)院多學科診療平臺。比如我們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診療范圍包括老年心腦血管疾病、老年內(nèi)分泌疾病、老年呼吸道疾病、老年慢性腎臟疾病、老年骨質(zhì)疏松等老年病。除了有多學科團隊,依托醫(yī)院多學科診療平臺外,老年醫(yī)學科還與心血管內(nèi)科聯(lián)合開展了冠狀動脈造影術和支架植入治療、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術、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射頻消融術。對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卒中、老年骨質(zhì)疏松可實施綜合規(guī)范化診治及長期隨訪,并開展了多項適用于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新技術、新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