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送嬌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胃腸甲狀腺外科,廣東惠州 516001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是指在術前、術中及術后采取各種經(jīng)循證護理證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減少手術應激及術后并發(fā)癥,促進術后快速康復的一種手段[1-2]??焖倏祻屯饪谱钤缬傻溚饪漆t(yī)生Kehlet 提出[3],在國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多種外科手術中應用且取得良好效果,如胃腸、骨科、泌尿外科、婦科等;在國內(nèi),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應用也逐漸增多[4-6]。本研究主要通過將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應用到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中,探討其實際應用效果,分析其可行性,為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選取2019 年1 ~12 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的結腸癌患者64 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其中的32 例作為研究組,給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男22 例,女10 例,年齡44 ~66 歲,平均(53.6±4.6)歲,其中乙狀結腸癌14 例,降結腸癌8 例,橫結腸癌4 例,升結腸癌6 例;另外32 例作為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男21 例,女11 例,年齡42 ~67 歲,平均(51.1±5.4)歲,其中乙狀結腸癌12 例,降結腸癌8 例,橫結腸癌3 例,升結腸癌9 例。病例入選標準:(1)患者均經(jīng)腸鏡檢查,活檢病理及術后病理證實為結腸癌;(2)患者均無遠處轉移、均未行新輔助化療;(3)患者均由同一組醫(yī)生主刀行腹腔鏡手術且未中轉開腹;(4)患者無其他嚴重基礎疾病及重要臟器功能衰竭;(5)患者及家屬知曉此研究,并簽署研究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按結腸癌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模式。(1)入院后告知結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治療方案;(2)術前口服硫酸鎂清潔腸道做好腸道準備,術前禁食不少于12h,禁飲不少于4h;(3)術后疼痛給予止痛處理;(4)待患者肛門排氣后再進食、拔除胃管;(5)鼓勵早期下床活動。
研究組按結腸癌圍術期快速康復理念護理模式。(1)入院指導。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做自我介紹,介紹科室環(huán)境及管床醫(yī)生;通過科室掛圖或者科普視頻詳細介紹結腸正常解剖、結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手術方案及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2)術前指導。予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口服腸道準備,術前進行踝泵運動,指導吹氣球,鍛煉肺功能,術前第3 天及第2 天進食半流質及流質食物,術前12、6h 分別口服糖鹽水1000mL 和400mL 補充能量,術前8h 禁食,2h 禁水,不常規(guī)放置胃管;對于多毛體質進行常規(guī)備皮。(3)術中指導。如患者手術可能超過3h 則手術開始前留置導尿管,術中調整手術室溫度適宜、使用保暖毯、使用加溫后的生理鹽水沖洗腹腔等措施保持術中患者體溫36.5℃左右[7];術中補液控制在1000 ~1500mL,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狀態(tài),如有問題及時匯報麻醉醫(yī)生并協(xié)助處理。(4)術后指導。術后繼續(xù)給予心電監(jiān)護6h,術后6h 后可進食少許溫開水,如患者無惡心、嘔吐等不適可于術后24h 進食流質并逐漸過渡至半流質飲食、普通飲食,早期腸內(nèi)營養(yǎng);術后6h 可協(xié)助患者床上活動、翻身等,術后1 ~2d 夾閉導尿管鍛煉排尿功能,無異常后可盡早拔除尿管;術后第1 天可囑患者下床適當活動促進胃腸道蠕動;術后給予預防性鎮(zhèn)痛,如患者術后疼痛明顯,則給予肌注曲馬多止痛;術后每天觀察患者傷口及引流情況,如有問題及時匯報主管醫(yī)師。(5)心理護理干預。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下心理護理干預貫穿患者術前術后;術前術后責任護士通過細心溝通、交流、傾聽等方式緩解患者因惡性腫瘤及手術帶來的焦慮抑郁情緒,及時解決患者的生活,尤其是心理問題。
1.3.1 術后恢復指標情況[8]通過詢問患者有無排氣及進食后有無不適,判斷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及首次進食時間;根據(jù)出入院記錄計算時間。
1.3.2 術后疼痛及焦慮抑郁情況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疼痛評分,分數(shù)越高,疼痛越嚴重;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焦慮抑郁情況評分,分數(shù)越高,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1.3.3 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根據(jù)護理記錄計算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應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的比較(± s,d)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的比較(± s,d)
組別 n 首次肛門排氣時間 首次進食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 32 3.37±0.37 3.48±0.35 12.63±1.89研究組 32 1.94±0.29 2.03±0.38 8.75±1.77 t 16.976 15.818 8.471 P<0.05 <0.05 <0.05
研究組患者的術后VAS 評分、SAS 和SD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及焦慮抑郁情緒的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及焦慮抑郁情緒的比較(± s,分)
組別 n VAS評分 SAS評分 SDS評分對照組 32 5.1±0.8 59.27±3.58 68.83±1.84研究組 32 2.1±0.9 43.39±2.82 46.17±1.66 t 14.511 19.733 51.830 P<0.05 <0.05 <0.05
研究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的比較
結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9]。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結腸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不斷上升[10]。在我國,結腸癌的發(fā)病率占各種惡性腫瘤的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五位,是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一大殺手[11]。手術是治療結腸癌的有效方法之一[12],然而手術是一種創(chuàng)傷,對患者是一種刺激,常會對人體的生理及心理產(chǎn)生一系列的影響,如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從而影響術后效果[13]。因此,對結腸癌手術的患者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對加快患者康復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4]。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基于一系列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使患者圍術期心理及生理創(chuàng)傷應激降至最低,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有研究顯示,術前長時間禁食及腸道準備可導致患者血容量減少、低血糖,患者應激能力下降[15],從而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延長住院時間,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加;由于患者術后疼痛及對疾病及手術的擔憂、恐懼,患者常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本研究通過術前宣教、進食葡萄糖液補充機體所需能量而增強應激能力,術中保溫等快速康復護理措施,本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提前,通過術后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胃腸蠕動,發(fā)現(xiàn)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明顯降低;通過術后鎮(zhèn)痛管理、康復鍛煉及圍術期心理護理干預等措施,發(fā)現(xiàn)良好的鎮(zhèn)痛管理緩解了患者的術后疼痛,且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也明顯緩解。
綜上所述,通過一系列的圍術期快速康復護理措施的干預,促進了結腸癌患者的快速康復、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緩解了患者的負面情緒、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在臨床工作中具有積極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