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為 羅國亮 劉錫堅 邱健行 甄會蓮 楊乃坤
1.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三水醫(yī)院,廣東佛山 528100;2. 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廣東廣州 510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被稱為“消化不良”,是一種常見慢性疾病,該病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脹痛、食欲不振、惡心、早飽、嘔吐、暖氣等,由于癥狀持續(xù)時間長,對患者日常生活也造成阻礙,臨床顯示該病發(fā)病原因為進食后胃底容受舒張障礙或與胃竇十二指腸運動協(xié)調(diào)紊亂有關[1-2]。目前臨床對于該病尚無特效藥物,多數(shù)使用促進胃腸動力藥物進行治療,但效果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有研究顯示,應用摩腹運氣功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顯著效果[3]。本研究進一步探討摩腹運氣功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所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經(jīng)患者知情同意,同時獲得相關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9 年3 月~2019 年10 月佛山市中醫(yī)院三水醫(yī)院收治100 例F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各50 例。治療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齡18 ~60 歲,平均(41.3±4.4) 歲; 病程0.5 ~15.0 年,平均(4.28±0.44)年。對照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19~62歲,平均(41.4±4.5)歲;病程0.5 ~14.0 年,平均(4.34±0.4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資料健全者;(2)無其他重要臟器功能受損;(3)患者均符合2006 年發(fā)布的羅馬Ⅲ FD 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1)食道腫瘤患者;(2)賁門失遲緩瘀血患者;(3)中途退出/ 轉(zhuǎn)院者。
對照組患者給予西醫(yī)治療??诜潮乩稚⑵斈县愄刂扑幱邢薰荆瑖帨首郑篐19990317,規(guī)格:5mg/ 片)治療,5mg/ 次,3 次/d;同時口服鋁鎂加混懸液(揚州一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322,規(guī)格:15mL ∶1.5g/ 袋)治療,1 袋/ 次,3 次/d。兩種藥同時服用,連續(xù)治療4 周。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摩腹運氣功鍛煉,此法共9 節(jié),從劍突下- 恥骨- 臍腹-腰腎,具體方法為:兩手中三指按心窩(劍突下),從左順時針旋轉(zhuǎn)摩動;兩手中指從恥骨處向兩邊分摩,直至心窩兩手匯合為止;以臍為中心,右手從左順時針繞摩臍腹,共21 圈;左手從右逆時針繞摩臍腹;兩手中三指從心窩向下摩動至恥骨處,且摩且走;兩手中三指從心窩向下直推至恥骨處往返;左手從右逆時針繞摩臍腹;以右手握右邊軟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輕捏定,用左手中三指自右乳下直推至腿夾;以左手握左邊軟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輕捏定,用右手中三指自左乳下直推至腿部。每處繞摩21 次,功法操作應注意呼吸吐納與精神內(nèi)守。每天早晚各練習1 次,每次30min(逢周四上午10:00 患者集中到醫(yī)院練習,糾正不規(guī)范動作)。
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比較分析,療效評價標準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4個方面。其中,治愈指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癥狀積分降低幅度>85%;顯效指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癥狀積分降低幅度>51%;有效指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癥狀積分降低幅度>26%:無效指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癥狀積分降低幅度不足26%[5]??傆行?(治愈+ 顯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4 周的癥狀積分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質(zhì)量量表(FDDQL)評分[5]。對兩組患者的上腹痛、上腹部燒灼感、餐后腹脹不適、早飽4 個中醫(yī)癥候進行積分評估,分為無(0 分)、 輕(3 分,輕微癥狀,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中(5 分,癥狀時有發(fā)生,但處于可忍受的狀態(tài)下)、重(7 分,癥狀嚴重,頻繁發(fā)作,生活受到較大影響)。FDDQL 主要是對兩組患者的日常活動、憂慮、飲食、睡眠、不適、健康感覺、疾病控制以及壓力8 個領域進行評估。每個領域包括3 ~ 9 個條目,評分采用百分制,總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越好。
本研究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癥狀總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4 周的癥狀總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的比較(± 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總積分的比較(± 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4周 t P治療組 50 18.00±3.49 4.90±5.00 15.192 0.001對照組 50 18.44±3.55 7.18±4.82 13.301 0.001 t 0.625 2.321 P 0.533 0.022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FDDQ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4 周的FDDQL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DDQL評分的比較(± 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DDQL評分的比較(± 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4周 t P治療組 50 58.22±8.92 85.70±7.65 16.536 0.001對照組 50 57.70±8.76 74.78±8.04 10.157 0.001 t 0.294 6.958 P 0.769 0.001
在中醫(yī)學中,F(xiàn)D 屬于“胃脘痛”“脾胃病”等范疇[7]。病機方面,《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氣于肺胃,結而不散,則為痞”;《丹溪心法》云:“脾氣不和,中央痞塞,皆土邪之所謂也”。中醫(yī)在治療FD 時常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為主,大部分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8-9],導引氣功是傳統(tǒng)中醫(yī)養(yǎng)生治療不可忽視的重要手段,但臨床對于導引氣功療效研究現(xiàn)階段少有報道。相關研究證明,摩膜可以明顯改善功能性便秘老年人的臨床癥狀,增加排便次數(shù),促進腸蠕動[10-11]?!澳Ω惯\氣功”出自清朝中醫(yī)著名養(yǎng)生家方開所著《摩腹運氣圖考》一書,又名仙人揉腹、延年九轉(zhuǎn)法[12]。摩腹健身方法廣為流傳于我國民間,歷代沿襲逐漸發(fā)展,且被諸多醫(yī)家、養(yǎng)生家們關注,藥王孫思邀將“食后百步行, 常以手摩腹”當作益壽之道,詩人陸游也常行“摩腹術”,他們在醫(yī)療和練功的長久實踐中,共識到腹部按摩能對人體起到整體調(diào)節(jié)的功效[13-14]?,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適當頻率的摩腹對脾虛家兔空腸黏膜有較好的修復作用[15]。中醫(yī)強調(diào)人體在自然環(huán)境中必須氣血陰陽平調(diào),“摩腹運氣功”能舒暢氣機、宣通經(jīng)絡及調(diào)和營衛(wèi),從而達到陰平陽秘的目的。摩腹運氣功既能達到精神內(nèi)守、意氣合一的要求,又能使水谷得化,達到氣血調(diào)達的功效,尤其推薦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的日常鍛煉[16]。
邱健行教授在運用“摩腹運氣功”治療胃腸慢性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在邱教授的指導下,筆者近年來開展的“摩腹運氣功”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較好良效。本研究通過進一步觀察在西藥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摩腹運氣功”治療,揭示了臨床預防及治療FD 的前景,其總有效率近90.00%,療效指數(shù)高于單純西藥治療組,F(xiàn)DDQL 評分高于單純西藥治療組,且療效及生存質(zhì)量無明顯反彈,說明摩腹運氣功不僅能顯著改善消化不良癥狀,同時能顯著改善其生存質(zhì)量,且作用持久。
綜上所述,摩腹運氣功治療FD 療效確切,能緩解或消除消化不良的癥狀,同時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且效果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