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佳影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上海 200000)
血小板減少包括血小板生成減少、血小板破壞過多、血小板消耗過多三類[1],健康教育用于血小板減少患者的臨床護理中,能夠較好的提高患者對病情的認識與重視性,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與能力[2]。為評估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以我院診治的血小板減少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健康教育的干預作用。
選取我院2019年05月~2020年05月診治的血小板減少患者80例,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納入標準:血小板計數(shù)<100×109/L;接受臨床護理,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溝通交流障礙。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參照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18~63歲,平均(33.20±10.20)歲。干預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18~65歲,平均(33.25±10.23)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
參照組給予院內(nèi)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如下:①監(jiān)測出血情況,觀察出血發(fā)生部位,對出血輕微的患者無過多顯著,出血嚴重的患者應囑咐臥床休息[3];②用藥指導。一般給予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用藥時告知患者劑量及服用時間、服用頻率,觀察患者用藥后有無不良反應,做好相關記錄;③指導適當運動。鼓勵患者進行適當運動,如適當進行太極拳、慢跑等運動,增強體質(zhì),但需注意運動過程中自我保護,避免外傷。
干預組在院內(nèi)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血小板減少患者的護理干預中,提高患者對病情的認識,加強患者自我保健意識與遵醫(yī)囑行為,可以多種健康教育形式中進行,如以PPT講解健康知識、病情特點、自我預防常識等方式,提高患者對病情的認識與理解,更好的配合臨床護理工作?;蚍职l(fā)健康知識手冊,在患者日常用藥、休息過程中配合講解,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在健康教育內(nèi)容上,包括向患者講解日常生活中的多種注意事項,如做好自我保護,避免外傷、在咳嗽等情況下避免增加腹壓,注意鎮(zhèn)咳、在飲食上進軟食,多食用高蛋白、易消化食物,減少粗硬食物攝入[4]。口腔清潔中使用軟毛牙刷,出血嚴重患者避免刷牙,可用漱口水代替等[5]。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與健康知識知曉率。其中,自我管理能力以我院自制血小板減少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評分表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高。健康知識知曉率以我院自制血小板減小患者健康知識問卷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分值高于80分為知曉。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4.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與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x2檢驗,統(tǒng)計學有意義表示為P<0.05。
護理前,兩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護理前,且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較(x±s,分)
護理前,干預組健康知識知曉率35.00%,與參照組40.0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053,P>0.05);護理后,干預組健康知識知曉率92.50%高于護理前,且高于參照組6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9.940,P<0.05)。
在血小板減少患者中,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其保健意識、遵醫(yī)囑行為,能夠有效減輕患者不合理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從而提高患者病情的自我干預水平,有效減輕病情影響。
本次研究比較有無健康教育對血小板減少患者護理前后的影響,結(jié)果指出,在護理中增加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與健康知識知曉率,提示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遵醫(yī)囑行為與自我保健意識,是提高血小板減少患者病情自我干預意識,減少患者病情加重,有效干預患者病情的重要措施。
總的來說,從多種健康知識中進行健康宣教對血小板減少患者有積極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