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詠紅
(吉林省龍井市中醫(yī)醫(yī)院,吉林 延邊 133400)
老年患者大多體質較差,普遍患有基礎性疾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工作人員、陪護缺乏專業(yè)護理知識,給老年病房護理安全管理造成很大困難,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護理不得當極易發(fā)生護理風險事件,給老年患者造成嚴重影響[1]。風險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將其應用在老年病房護理安全管理中,通過進行風險預測、分析與處置,提前做好風險防范,盡可能的降低風險影響,進而保證老年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護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將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為分析對象,按照入院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64~83歲,平均(76.15±1.45)歲,高血壓15例、心臟病8例、糖尿病7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4~82歲,平均(75.48±1.36)歲,高血壓14例、心臟病10例、糖尿病6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管理,由護理人員給予定時病情觀察、指導用藥、心理開導以及健康宣教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風險管理,具體管理方法為:(1)回顧分析老年病房護理常見的風險事件,例如壓瘡、意外跌倒和墜積性肺炎等,做好護理風險識別和總結工作;(2)積極開展風險評估,強化服務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yè)的風險管理,加強核心制度、流程、專業(yè)知識、操作技能、新技術、法律法規(guī)的培訓,提高風險預防和處置能力,工作中準確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風險隱患,擬定護理風險應急預案。(3)組建風險管理小組,落實風險管理機制,合理配置護理人員,實施護理工作責任制,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病情和恢復情況,動態(tài)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和休息情況,檢查防護欄桿質量,定時輔助老年患者更換體位,指導患者臥床期間正確使用假牙,服用藥物等,避免誤吸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4)做好風險管理總結,及時完善不良事件管理,做好各項風險管理措施,并記錄,有問題及時妥善解決,提高風險管理實效性,滿足老年患者的實際需求。
對比兩組老年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及護理滿意率。護理風險事件主要為壓瘡、意外跌倒和對墜積性肺炎。護理滿意率調查采用自制調查問卷,滿分100分,評分標準為≥85分為非常滿意,60≤分數(shù)<85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
使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用均數(shù)±標準差和數(shù)或率的形式代表,用t和x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為6.67%,低于對照組26.67%,數(shù)據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比較[n(%)](n=30)
兩組護理滿意率分別為96.67%和80.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數(shù)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護理滿意率比較[n(%)](n=30)
老年病房護理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復,而且保證了患者身心健康,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2]。老年患者大多患有基礎性疾病,生理機能退化,加之疾病的多發(fā)性、復雜性、突發(fā)性、猝死率高等特點,護理不到位就很容易造成意外事件,例如跌倒、壓瘡、導管脫落等。風險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將其應用在老年病房護理安全管理中,可以通過風險識別、預測以及風險規(guī)避和處置等手段,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完善管理流程與制度,加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培訓,落實各項風險管理措施,進而有效控制好老年病房可能發(fā)生的風險事件,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安全的護理服務,提高其護理滿意度,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在老年病房護理安全管理中采用風險管理模式,使護理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可以顯著提高護理滿意率,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復,同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進一步提高醫(yī)院整體護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為患者營造優(yōu)良的住院環(huán)境,盡快恢復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