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方方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手足顯微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手部屬于人體常用器官之一,且手部皮下組織少、皮膚較為纖薄,且手部血管、神經、肌肉等機體組織豐富,在手部出現受傷情況以后,若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以及護理,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皮膚壞死、機體損傷等。復雜性手外傷常用的治療方式為顯微修復,在復雜性手外傷的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價值[1]。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將本院收治的118例患者實施不同的術后護理措施,探討延續(xù)性康復護理對復雜性手外傷患者顯微外科手術功能恢復的影響,詳見下文。
研究樣本選擇為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復雜性手外傷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9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男35例,女24例;平均年齡(51.32±1.32)歲,病例:重物砸傷:12例、機器軋傷21例,車禍傷19例,其他病例7例;干預組59例,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是上增加使用延續(xù)性康復護理,男33例,女26例;平均年齡(52.16±1.28)歲,病例:重物砸傷:11例、機器軋傷20例,車禍傷17例,其他病例11例。兩組患者對本次研究目的、措施均知情并自愿簽署調研意愿書,組間數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主要為日常護理、飲食指導、運動恢復等方面的護理指導,在護理措施實施以后對患者進行隨訪。
干預組患者實施延續(xù)性康復護理,主要有:(1)建立病患檔案,將患者的居住地址、聯系方式等進行登記,并設立一護多患的護理模式,將延續(xù)性護理的意義進行宣講與普及,說明延續(xù)性護理的重要性,在術后護理期間護理工作人員簡歷患者檔案,便于患者出院以后的日常咨詢[2]。(2)在患者出院以后,通過對患者開展復雜性手外傷專業(yè)健康教育護宣講,通過視頻、文字、圖片教育宣講等方式進行宣講,鼓勵患者主動提問,同時護理患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從而使得患者能夠對自身病癥有所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能夠完成自身的護理措施。(3)在患者護理期間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運動恢復指導等護理措施,并在患者術后實施延續(xù)性護理措施開始,開始每一周定期進行電話、上門隨訪,掌握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詳細了解患者手功能恢復情況,并依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進行心理狀態(tài)疏導,告知他們定期開始手部功能的鍛煉恢復,按時用藥。定期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督促患者完成手部功能恢復措施的實施,并定期進行復查[3]。
對入選患者進行手部運動功能達標率進行判定,優(yōu)秀:患者手部運動范圍正常。良好:患者手部運動范圍受限于手部活動氛圍的75%。達標:患者手部運動范圍受限于手部活動50~75%。不及格:患者手部運動范圍處于手部活動0~50%。
借助SPSS 19.0統(tǒng)計學意軟件進行研究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t值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以x2值檢驗,以百分比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組間數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患者接受顯微外科手術以后3個月內手術后護理措施進行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措施實施以后,干預組患者在手部運動功能達標率96.61%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86.4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手部運動功能達標率(n,%)
顯微外科手術通過手術顯微鏡,使用精密的器械縫合復雜性手外傷患者,能夠有效的治療受傷的手部組織,根據相關研究得知,復雜性手外傷患者顯微外科手術的預后護理措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延續(xù)性護理措施目前廣泛的將其應用于社區(qū)護理、家庭護理等護理中,常用于病情治療時間較長的患者,大約有20%左右患者需要在出院以后繼續(xù)接受延續(xù)性康復護理[4]。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模式,干預組患者在手部運動功能達標率96.61%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86.4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通過使用延續(xù)性康復護理措施,使患者手部功能有效改善、恢復,且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