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錦
君子文化最早起源于儒家學派,孔子在《論語》之中對君子文化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大致體現(xiàn)在仁、義、禮、智、信這五個方面。目前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給大部分國家都帶來了慘重的災難,數(shù)以萬計的生命消逝在疫情的爪牙之下,全球經(jīng)濟呈現(xiàn)出不斷倒退的趨勢。 作為全球第一個對疫情進行了良好控制的國家,中國始終秉承著“君子和而不同,美美與共”這一基本原則,對全球范圍內(nèi)大部分受災較為嚴重的國家及地區(qū)伸出了援助之手, 充分體現(xiàn)出了君子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 讓全世界都了解到了只屬于中華民族的君子文化。具體而言,全球抗疫背景下我國所輸出的君子文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古代那些能夠被稱之為圣賢之人, 之所以會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流芳百世, 主要是因為他們所具備的人格魅力不同于普通人,他們有著自我獨特的思想道德意識,具備“兼濟天下”的仁愛之心。 例如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便竭力推崇仁愛,他指出每個人都應當有一顆愛人之心,常言道愛人者人恒愛之,而愛人之心的精髓便是在于忠恕之道,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達成孔子所推崇的仁愛思想[1]。其中“忠”主要是指盡心竭力的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群,并且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之中始終貫徹樂于奉獻以及嚴于律己這類精神。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之中,中華兒女很好地向全世界詮釋了“忠”的基本內(nèi)涵。在疫情期間,我國根據(jù)自身抗擊疫情所獲得的先進經(jīng)驗, 聯(lián)合衛(wèi)健委等多個部門編制了相應的診療及防控方案, 并將這類方案和全球超過180個國家與地區(qū)進行了分享。 正是因為始終保持“忠”這一君子之仁,我國才會樂于奉獻,習近平總書記才給出了“全人類同呼吸、共命運”的倡導,在不斷的幫助之中,國外人們?nèi)罕娨材軌蛘J識到何為“忠”,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進而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君子文化”。而“恕”則是指應當用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來對世間萬物進行包容。同理“恕”這一思想也在疫情期間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當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時,部分國家的人群指責這一病毒是中國病毒,中國人應當給全世界道歉。 面對這一莫須有的罪名,我們選擇對其進行包容,當他們疫情越來越嚴重時,我們不計前嫌地為其進行援助,深刻地詮釋了“以德報怨”的基本內(nèi)核。
在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文化中,強調(diào)了“義”所具備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君子,不論在面對何種困難時都應當將“義”作為第一要義[2]。 同時孔子認為,君子之義不同于江湖流派中的哥們義氣,君子之義必須要理順“義”和“利”之間的關(guān)系,當利益與道義產(chǎn)生一定的沖突時,君子應當舍棄利益而去選擇道義,真正對道義進行維護[3]。在抗擊疫情期間,我國同樣向國外輸出了君子文化中的君子之義。 眾所周知我國在國際上有幾個“鐵哥們”,分別是“巴鐵”巴基斯坦以及“塞鐵”塞爾維亞,當巴基斯坦面臨蝗災與疫情雙重壓力之時,當塞爾維亞求援歐盟無法得到回應之時, 我國秉承君子之義的基本原則,對其進行了大面積的援助。而他們在接受援助之后, 便能夠更為深刻地領(lǐng)會到君子文化中君子之義的深刻內(nèi)涵。
作為一個君子,其所具備的道德修養(yǎng)往往是在“禮”的合理約束之下有效形成,正如孔子所言,“克己復禮”才能夠真正形成君子之禮,對自身的私欲應當進行有效的控制,通過不斷的學習來迎合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要求[4]。 在孔子看來,身份不同那么所遵循的禮節(jié)也各有千秋, 不管是身為帝王還是臣子,身為丈夫或者妻子,身為父母或者兒女,都有自身應當遵守的君子之禮。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之中,我國僅僅是對外國進行了援助, 正確認識到了自己并不是某一片領(lǐng)土的主人,并未參與到有關(guān)于國家領(lǐng)土主權(quán)的糾紛之中,這無疑是君子之禮的最好表現(xiàn)。
在儒家君子文化中明確指出, 作為一個君子必須要掌握明辨是非、實事求是、正確認識自我的智慧和能力,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智者不惑”這一境界[5]。 第一,君子應當對大是大非進行明確的辨認, 對于世間萬物中的虛實善惡應當有一個正確的判定,認識到社會最為基本的道德準則,樹立符合時代發(fā)展的主流價值觀與人生觀, 這樣才能夠滿足“君子文化”中的相關(guān)要求。第二,君子應當始終貫徹實事求是這一基本理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6],不論對待何種事物都應當懷有“大膽猜測,小心求證”這一思想[7]。 在全球抗擊疫情的背景之下, 我國作為第一個有效控制疫情的國家,且源源不斷地對全球各地進行了援助,但我國并未夸大自己的功績,反而是繼續(xù)深入鉆研新冠疫情的產(chǎn)生源頭,研究能夠抑制新冠疫情的藥物, 這無疑是實事求是的最好體現(xiàn)。
君子文化中對于“信”較為重視,按照儒家思想來說,“信”主要是至信用和誠信,這也是一個人存活于世間、一個國家生存于全世界的重要因素[8]。君子在和他人日常交往的過程之中應當始終堅持坦誠相待的原則, 用自己的一片真心來換取他人的真心回饋。 誠信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良美德,君子必須以誠信為自身待人接物的基本標準。我國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之中,全國人民齊心協(xié)力萬眾一心,積極扮演好了自身的社會角色,做出了自己應盡的貢獻,其中上級部門下發(fā)的醫(yī)療物質(zhì)基本上完好無損地被送到了需求更為強烈的地方,所產(chǎn)生的貪污率極少,這便是我國君子之信的高度體現(xiàn)。
結(jié)語:綜上所述,君子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集合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對當代社會有著極大的應用價值,能夠有效引導民眾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掌握正確的為人處世方式。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之下,我國讓全世界都認識到了獨屬于中國的“君子文化”,這對于弘揚與傳承我國“君子文化”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