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嚴朝紅
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開展高效教學,建構創(chuàng)新課堂,成為英語教師關注的重點。初中英語學科知識體系龐雜,學生生活在漢語環(huán)境中,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阻礙。教師承擔著重要的人才培養(yǎng)任務,需要為學生規(guī)劃學習路徑,照亮學生的前行之路。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需要開闊教學視野,凸顯教學的有效性。英語課程教學主要包括聽說教學、讀寫教學,只有整合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才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輔助學生攻克學習困難。初中英語教師應該主動肩扛重任,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現(xiàn)在,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此進行教學反思,敬請專家批評指導。
初中生認知能力有限,英語教材中的知識點符合邏輯認知需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英語教師需要深入挖掘英語教材,不斷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鞏固學生的語言基礎。在傳統(tǒng)英語課堂,部分教師忽視了聽力訓練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發(fā)展陷入瓶頸。素質教育背景下,聽力訓練對學生而言極為關鍵,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傳授給學生必要的聽力技巧,使學生對語篇信息進行提取和摘選。
部分學生自幼接受漢語教育,對英語語言的接受能力比較弱。學生聽力能力不強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初中生無法根據(jù)讀音辨別詞匯,無法進入聽力情境,知曉英語段落的大意。第二,初中生無法在聽讀過程中保持注意力,很容易被與課堂無關的事物吸引,失去聽力興趣。第三,初中生無法在回答聽力題目時把握重點,給出正確的答案,導致卷面大量失分。初中生承擔著一定的升學壓力,在英語中考試卷中,聽力題目的分值較大,學生需要掌握聽力題目的解析方法,捕捉題目中的重要詞匯、重要句型句式等。為了增強學生的聽力能力,使學生在考試過程中乘風破浪,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展開日常訓練。一方面,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將教材作為基礎,要求學生聽取閱讀材料的錄音視頻;另一方面,初中英語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的聽力訓練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師在講Know yourself中的“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時,可以為學生播放這篇文章的音頻,讓學生著重聽取其中的重要詞句。為了使口語訓練更具目的性,教師要提出以下問題:Wu Wei 是做什么的?你怎樣評價Wu Wei?Su Ning 是做什么的?你怎樣評價Su Ning?Liu Haotian 是做什么的?你怎樣評價Liu Haotian?Fang Yuan 是做什么?你怎樣評價Fang Yuan?Wu Wei、Su Ning、Liu Haotian 和Fang Yuan 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的?他們有著怎樣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在問題的導向作用下,學生將帶著思考聽課文內容。聽音頻并不是聽力教學的全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探索文本,洞悉文本的主旨。這篇文章主要還原了不同工作者的形象,呈現(xiàn)了不同崗位工作者的現(xiàn)實工作狀態(tài),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未來職業(yè)進行科學規(guī)劃,模仿教材中的人物行為,樹立正確的工作理念。在正式播放文章音頻之前,教師需要提供詞匯的正確讀音,如sculpture、community、accountant、energetic 等,并讓學生進行跟讀。
我國推行素質教育,英語課堂出現(xiàn)了新變化。學生占據(jù)主體地位,教師需要考察學生的學習特點,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方法是新的教學方法,學生進入生活情境,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理解英語知識,主動學習英語知識,從而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與教師進行互動溝通。對初中生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初中生并不具備英語自由表達的能力,很多學生都不善于說,甚至恐懼口語表達。學生擔心的原因包括如下幾個:第一,部分學生擔心自己的英語口語不夠標準。第二,部分學生擔心受到教師的批評。第三,部分學生擔心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該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釋放學生的心靈負擔。教師應該建構生活化的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說”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口語水平。
比如,教師在講Growing up中的“How do you learn about the world?”時,可以從文本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把握文本內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文本中主要呈現(xiàn)了Simon 與Millie 的對話,探討了認識世界的方式。個體的學習習慣不同、學習能力不同,認識世界的方式也呈現(xiàn)出差異。Millie 傾向于通過書本認知世界的方式,而Simon 傾向于通過網(wǎng)絡認知世界的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個人生活,展開話題討論“How do you learn about the world?”,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并談談自己為什么傾向某一方式。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生接觸外部社會的方式更加多元,網(wǎng)絡打破了時間空間的界限,為學生認知世界提供了機遇。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小組學生模擬Simon 與Millie的對話形式,在對話中說出自己對世界的思考。教師開展的上述話題討論具有極強的開放性,能夠吸引廣大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很多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打開了心門,增強了“說”的勇氣。一些學生認為,認知世界應該靠自己的實踐;一些學生認為,認知世界應該聽取長輩的意見。學生相互討論的過程,就是口語能力提升的過程。